下肢静脉曲张与Cockett综合征关系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ockett综合征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病变与左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1999~2001年对14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深静脉逆行造影及LCIV造影.结果 (1)LCIV造影异常在双侧、左侧及右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65.6%、68.5%及39.4%.(2)出现左侧大隐静脉返流72例,在LCIV异常组中有50例(55.6%),LCIV正常组中22例(37.9%)(P<0.05).(3)在39例LCIV严重病变患者中,有27例(69.2%)存在左下肢深静脉重度功能不全(Ⅲ或Ⅳ级),与LCIV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Cockett 综合征发病率较高,Cockett综合征与左大隐静脉返流关系密切,严重的左髂总静脉病变将影响左下肢深静脉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0例(11眼)因Coats病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引流、硅油眼内填充术,术后随访5~20个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100%),11眼均保持术前视力,有8眼术后视力有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能使Coats病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提高或保存有用视力。
目的 运用微探头超声观察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结构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对腔内外联合断流术的疗效、预后进行评价.方法对23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接受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前后应用微探头超声对食管下段静脉结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随访追踪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程度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短期追踪随访静脉曲张的再发率和出血率分别为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可分为萎缩型(干性)与渗出型(湿性)两种类型[1,2],两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以往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统计提示,萎缩型AMD的发病率大大超过渗出型AMD,大约85%的AMD是萎缩型AMD,只有不到15%的患者属于渗出型AMD[3].然而,我们在国内临床上见到的AMD几乎全是渗出型AMD,很难见到萎缩型AMD。
期刊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缓释微粒植入前房内对控制糖尿病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的作用.方法对60例糖尿病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30例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另30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天、3天、7天房水混浊及纤维蛋白渗出及膜形成情况.结果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微粒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塞米松缓释微粒植入前房控制术后炎症安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