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的交往 发展教育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r_c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国家级战略新区,广州市南沙区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教育始终发挥先导、基础和保障作用。在当今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具有强烈的交往意识,社会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就越广泛。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元素,其教育的质量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的推广交往发展教育,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交往发展教育;交际能力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体现了交往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大,过去书本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开展交往发展教育势在必行,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向他人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交往发展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交往发展教育仍然处于空白,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没有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交往教育的实施方法讨论并不广泛。首先,对于如何进行人才交往发展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次,从交往发展教育的发展过程来说,我国交往教育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我国新式教育发展的时间短,交往教育更是和西方国家存在很多的差别,相关的理论研究存在着薄弱的地方。因此,交往教育中的师资力量大多都是学习国外,这些教师由于长期受国外思想的熏陶,并不能有效地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对国外的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时候容易把握不住重点,影响着我国交往教育的发展。
  推广交往发展教育的建议
  重实践,把学生融入到交往教育当中 交往发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的互相交往,互相学习。书本式的教育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抵制这种教育方法,而交往教育突出了人与人交流、讨论的环节,学生和学生因为有相似的爱好和教育背景,沟通更加容易,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交往发展教育让学生融入进来是重点,学生们学习知识不能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我国一贯的教学思想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且掌握理论知识,至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则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这种不注重实用性的教学在交往教育中也經常存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如在课堂上老师针对一个学习的内容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并且在讨论的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以及每个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出的看法和思路。老师对这些成果和交流过程进行研究,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水平。
  把德育融入到交往发展的教育当中 很多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视了德育。德育是学生教育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一个学生在道德方面有所缺失,即使他的文化成绩再优秀,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在德育的开展过程中,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一些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片面的讲解,生硬地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是要避免或者改正的;什么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应该推广和学习的。一些老师用一些传统的文化故事教育学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和现代文化脱轨严重,学生对于这些故事都比较陌生,学习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把德育融入到交往发展教育当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其他人优秀的道德行为;定时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活动和互帮互助活动,让学生积极讲述他们在互相交往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行为,哪些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哪些不符合道德规范;评选道德之星,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交往过程中,积极地指出他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积极学习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并且运用到日常的实际当中。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深化,不仅仅教育效果明显,更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规范学生的行为。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交往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过去简单的师生关系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育的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在交往发展教育当中,老师和学生亦师亦友,用朋友的方式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质量。交往发展教育相较于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交往教育教学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在进行讨论,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案例教学方法就是将交往过程中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以及评价达到教师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单纯的掌握学习理论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实现学生多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知识案例开展广泛的讨论,并且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以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加深认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和评判,指出学生分析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优秀的分析进行表扬,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这种做法也就将动手和动脑结合了起来。
  通过交往发展教育,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从小被宠着、惯着,和人的交流机会比较少,交际的技巧相对缺失。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量非常大,只有掌握了很好的交际技巧,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交往发展教育的契机,积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德育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交际的技巧。比如,让学生讲解身边道德模范事迹的时候,指导学生生动、全面地把自己看到的事迹,讲给其他学生听。在学生针对规范进行讨论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害怕在很多人的面前讲话,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机会。在互相讨论的环节,很多的学生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应该进行指导;一些学生会有一些打断其他同学发言等等不礼貌的行为,老师也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通过这些做法,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融入到交往发展教育当中,可以让学生养成很好的交际习惯,敢于交际、善于交际,并且在交际的过程中,礼貌待人、充分合理地表达个人意见,并且在意见不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处理,互相交流。
  结束语
  交往发展教育共同存在的主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它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对人的作用”。“交往发展教育”是一种尊重和充分体现教育中每一个人的主体性,把教育建立在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之上,通过深化、优化教育中的各种交往,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使教师的素质、学校的文化也得到更好发展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章波娜.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 2008(01) .
  [2]王晓红.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项贤明.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02).
  [4]项贤明.交往理论与主体性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02).
  [5]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 1997(03).
  [6]孙传宏,伊焱.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教育理念[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珠江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精神;匠心;教育工匠  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工匠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的教育,教育不像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心灵,翻土、
目的探讨碘伏温敷会阴侧切口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160例无合并症的会阴侧切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碘伏组(治疗)80例,新洁尔灭组(对照组)80例。分别用1%碘伏沙布及所洁尔灭由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逐步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
<正>徐向前元帅非常注意教育引导干部在作战中要养成一个好的战斗作风。他常说:"当一个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抓住战机,英勇果断,不顾一切!"并强调:"打歼灭战
期刊
叶剑英元帅的诗词展现了一位革命家兼诗人的高度文学修养,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本文是本刊老作者袁小伦教授近期访问革命前辈、广州市人民政府原办公厅主任、广州
期刊
关于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表现在语文课程中,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应的文本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比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它可以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大阅读量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
术后谵妄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起病急剧,有时在术后立即出现,但更常见的是术后2~5天间出现。谵妄的临床症状包括认知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一觉醒周期紊乱,意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积淀的精神力量,更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师生行为文化等内容。在创办一流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以构筑向上的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打造健康的物质文化为导向,以建立规范的制度文化为保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