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四美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a,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充被万物,况于人乎?况于己乎?
  ……
  当其援琴而鼓之也,其视也必专,其听也必切,其容也必恭,其思也必和,调之不乱,醳之甚愉b,不使放声邪气得奸其间,发于心,应于手,而后可与言妙也。是故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尧之《神人》,舜之《南风》,武王之《克商》,周公之《越裳》c,所以观政也;许由之《箕山》,伯夷之《采薇》,夫子之《猗兰》,王通之《汾亭》d,所以守命也。又若子贱以治一邑e,邹忌以相一国f,彼皆至命也g,又有所自得也。夫丝与梧桐皆至清之物也,而可以见人心者,至诚之所动也。是故孔子辨文王之操,子期识伯牙之心者,昭见精微,如亲授于言也。故曰:惟乐不可以伪为。又曰:至诚动金石;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吾于乐,益知诚之不可不明也。夫金石丝桐,无情之物,犹可以诚动,况穹穹而天,冥冥而神,诚之所格,犹影响也。君子慎独,不愧屋漏,可不戒哉!是故黄帝作而鬼神会h,后夔成而凤凰至i,子野奏而云鹤翔j,瓠巴作而流鱼听k,师文弹而寒暑变l,可谓诚至也。
  是故良质而遇善斫,善斫既成,而得妙指,妙指既调,而資于正心,然后为天下之善琴也。

(《琴史》卷六)


  注释:
  a 斫(zhuó):砍,削,引申为制作。
  b 醳(shì):通“释”,指演奏完毕。
  c 《神人》:即琴曲《神人畅》。谢希逸《琴论》:“尧弹琴感神人现,故制此弄也。” 《南风》:即琴曲《南风歌》。《史记·乐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 《克商》:即琴曲《克商操》。武王伐纣时制。 《越裳》:即琴曲《越裳操》。越裳献白雉,周公作歌。
  d 《箕山》:即琴曲《箕山操》。许由为古代隐士,以清节闻于尧,尧欣赏其志向。尧死后,许由作《箕山》之歌。 《采薇》:即琴曲《采薇操》。武王克商,伯夷、叔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乃作此歌。 《猗兰》:即孔子所作琴曲《猗兰操》。孔子自卫国返回鲁国,见香兰而作此歌。 《汾亭》:即琴曲《汾亭操》。王通为隋代哲学家,著有《中说》。此事见《中说·礼乐篇》。
  e 子贱以治一邑:事见《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今山东单县),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f 邹忌以相一国:事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战国时人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命为相国,齐国从此强大
  起来。
  g 至命:以琴完成使命。至,通“致”。
  h 黄帝作而鬼神会:典出《韩非子·十过》,说的是黄帝曾合鬼神于西太山上,并作《清角》之歌。
  i 后夔成而凤凰至: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后夔,舜时的乐官。
  j 子野奏而云鹤翔:典出《韩非子·十过》,说的是春秋时期乐师师旷弹琴,有鹤集于廊门,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子野,师旷字子野。
  k 瓠巴作而流鱼听:典出《荀子·劝学》,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琴师瓠巴鼓瑟,鱼都浮出水面来听。
  l 师文弹而寒暑变:典出《列子·汤问》,说的是春秋时期郑国乐师师文弹琴,可以使人在夏天感到寒冷,在冬天感到温暖。
  大意:
  琴有四美:一是良好的木材,二是精善的制作,三是精妙的指法,四是纯正的心志。四美兼备,即可成为天下优秀的琴人,就可以感动鬼神,化育万物,何况对于人呢?更何况对于自己呢?
  ……
  弹琴时,看得必须专注,听得必须真切,仪容必须端庄,思虑必须平和,必须做到千变万化,毫无错乱,弹奏完毕十分愉悦,放纵的声音、邪恶的气息不能从中扰乱,这就是发于内心,应于手指,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琴艺高妙。所以,君子对于琴,不仅取其声音的铿锵悦耳,还要在顺达时用它考察政治得失,在困穷时靠它使自己安于命运。尧的《神人畅》,舜的《南风操》,武王的《克商操》,周公的《越裳操》,就是可以用来考察政治得失的曲子;许由的《箕山操》,伯夷的《采薇操》,孔子的《猗兰操》,王通的《汾亭操》,就是用来使自己安于命运的曲子。又如宓子贱用琴治理单父,邹忌用琴辅佐一国,他们既靠琴完成了使命,又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用来制琴的丝和梧桐都是无情之物,人们却可以从中看出弹琴者的心志,这是因为有真诚的感情在其中。因此,孔子能辨认文王的琴曲,子期能了解伯牙的心意,他们能明白地体会乐曲的精深微妙之处,就像弹奏者亲自用语言对他们讲述一样。所以说唯有音乐不可以作伪。又说真诚的感情可以打动金石;不真诚,就没有能够打动的事物。我对于音乐,尤其体会到了真诚的重要性,不可以不明白这个道理。金石、丝桐都是无情之物,尚可以用真诚来打动,那么,崇高的“天”、幽深的“神”受到真诚的感动,也会像影随行、响应声那样做出反应。古人说,君子独处时必须谨慎,要问心无愧,不在暗中做坏事,生邪念,我们当然应该以此来警诫自己。黄帝作乐而鬼神和聚,后夔作乐而凤凰来临,师旷奏乐而仙鹤飞翔,瓠巴作乐而游鱼出听,师文奏乐而寒暑变化,这些都可以说是真诚之至了。
  因此,良好的木材遇到精善的制作,精善的制作又得到神妙的指法,练就了神妙的指法,又以纯正的心志作为根本,然后就可以成为天下优秀的琴人了。

【点评】 


  《琴史》是北宋朱长文秉承文人士大夫著书立说、彰显雅趣的传统,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琴史专著。总览全书,我们会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琴人”“琴事”“琴器”“琴乐”的书,其中还贯穿了作者的一个主旨,就是“琴以载道”,这个主旨使这部书在琴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本文节选自《琴史》卷六《尽美》,标题为编者所拟。琴有四美:一是使用的木材良好,二是制作的手艺精湛,三是弹奏的指法精妙,四是弹奏者要有纯正的心志。前三者说的是外在美,第四个说的是内在美。选文阐述的就是内在美的部分,这也是作者所强调的。正如文中所说,制作琴的丝桐都是无情之物,而琴所发出的声音却能够打动人,就是因为里面蕴含着弹奏者真实的情感。正是这种“至诚”之情,使琴有了灵性,成为了有生命的乐器。从“至诚”出发,作者又提出了“君子慎独,不愧屋漏”的观点,这与儒家的修身准则相一致,从而使“琴”从单纯的“艺”发展到了“道”的层面,而弹奏古琴也成为了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
  方式。(海涛)
其他文献
乌鹊桥边河汉流。洗车微雨湿清秋①。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却静,月垂钩。金针穿得喜回头。只应人倚阑干处,便似天孙梳洗楼②。  (《全宋词》)注释:  ①洗车微雨:《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一0引《岁时杂记》:  “七月六日有雨,谓之洗车雨。七日雨则曰洒泪雨。”  ②天孙:天帝的孙女,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记载:“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评析】  周紫芝(1082—1155
期刊
在明代,中央的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相互独立又互为表里,共同监督百官;在地方,按察司与巡按御史各行其政又相互配合,共同担负监察的重任。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对地方的监察主要还是按察司一家。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废除地方的行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管理行政)、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与此前已经设立的提刑按察司(管理司法与监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简称“三司”。按察司是地方一级固定的监察机关。按察司设有
期刊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唐〕李德裕《故人寄茶》  很多人认为,喝茶是有闲有钱人的消遣。事实绝非如此。  也有人认为,工作这么忙,哪里有时间喝茶。事实恰恰相反。  忙字拆开了是“心”“亡”两个字。古人造字时已经告诉我们,忙着忙着心就亡了。心都亡了’人的
期刊
一、开国七十有多盛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像西汉(前202—8)、东汉(25—220)、东晋(317—420)、北魏(386—534)、唐(618—907)、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16—1125)、金(1115—1234)、明(1368—1644)、清(1644—1911)等都是延续了上百年的朝代。  那么,这些王朝在开国七十年时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呢
期刊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a,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b。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c,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d,如建承露之茎e。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f,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g,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
期刊
如果说金文在青铜器上被大量铸制,是篆书在文化领域中称雄的第一个显赫标志,那么,随着篆书的进一步发展,战国时期秦国“石鼓文”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向巧过渡的信号。  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的籀文,也是我国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刻石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唐初在陕西凤翔出土了十个石鼓。它们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不同看法。唐代张怀瓘、韩愈、韦应物等认为是周代石刻,宋代郑樵与近代人则认为是秦代的。目前,关于石鼓文的确
期刊
《易》,又称《周易》,是“十三经”之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此书颇为喜爱,《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马王堆帛书《周易》之《要》篇也有“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的说法。《论语·述而》更记载孔子的言论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认为这部书对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那么,如此受孔子重视的《周易》,究竟是一
期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大诗人李白的这首《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不仅感动了作为当事人的杨玉环和李隆基,而且将后世很多人引入到对美人美貌以及那场繁华如梦的盛宴的无限遐想之中。连云彩都想拥有跟杨贵妃一样的华丽衣裳,连花儿都想拥有像杨贵妃那样的娇美容颜……这样极尽浪漫的诗句,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人更美,还是诗更美。当我们从沉醉和想象中抽身,细究字词时,会发现诗中
期刊
在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中,有很多熠熠生辉的亮点,这些亮点大多是从古典诗词中采撷到的精华,比如《东风破》中的这句: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人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句中的那个“瘦”字,用得尤为精彩。我们的思绪仿佛瞬间被拉到凄清晦暗的雨季,一缕在古代中国袅袅升起的尘烟,悄悄弥漫在眼前鼻间,熏出了泪水,熏黄了记忆。  这种“瘦”,是在物理形态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诗意之“瘦”。这种“瘦”,抽去了身体中
期刊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为本宗族的子弟而作,其中特别重视读书和学习,这当然与颜氏家族是士大夫阶层有关,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重视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颜氏家训》中专门有一篇“勉学”,讨论了有关学习的动力、目的、方法以及学思关系、知行关系等问题,其中很多论述仍具有现代价值和借鉴意义。位于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内的王阳明像  关于学习的动力,颜之推提出了两点:一是“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