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职业院校思政有效课堂路径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ba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构建思政有效课堂,对于职业院校思政工作以及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其他文献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水平师资队伍是“1+X”证书制度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的重要保障.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依据“1+X”证书制度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院校中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必须做好抓党建与促业务的深度融合.分析中高职一体化院校中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来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有效途径.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学籍异动人数逐年增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保证,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学籍异动管理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籍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目前学籍异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学籍异动学生的学业问题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建议.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宁波某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专业课程——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为例,分析了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办学项目和授课对象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基于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如教学目标、方法和考核方式,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物料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而为推进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采用问卷形式,对目标定向、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业归因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倾向于不可控的内部归因,且成绩目标定向占主导,而女生具有更明显的外部归因和可控内部归因,且倾向于掌握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对归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掌握目标定向和归因正相关,但无影响关系;成功能力归因对女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绩目标定向对女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成绩目标定向对成功能力归因没有影响关系.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努力方向,“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高校辅导员作为承接高校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一环,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从“双一流”建设背景出发,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面向“00后”大学生,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应用工作室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国内学校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满足了学校产教融合的发展要求,在BIM专业人才的培养期间,使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会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讲述了“双创育人”的相关知识,同时针对学校内的BIM工作室运营模式做出了深度的分析,并探讨产教融合在BIM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程思政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推进,简单介绍课程思政的奥义,提出在高职物理教学中以“训练物理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感受物理之美提高审美能力”“穿插物理学史激扬科学情感”“结合时事热点增强爱国情感”这四种策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政治要求,阐述就业能力的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素质能力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现阶段的就业能力,最后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针对军队院校学员出口明确的特点,结合当前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在全面梳理军队院校学员的第一任职需求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重新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索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与考核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保证学员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第一任职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