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一抹烟火色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是除夕夜里绽放在夜空中的火树银花。
  孩子对于光明似乎有着天生的好感,我亦不免俗,总盼着每年春节的烟火色。到了夜幕降临,烟味儿弥散开了,爆炸的声音随着欣然的晚风传来了,升起的金花早已换了天上如沸的银星。弯下腰,瞧着打火机的蓝焰触到了线头,便立即捂起耳朵转身就跑——身后刹那间燃起火光,再转身,如墨的天上便已绽放出一朵璀璨的花,明媚了几尺沉寂的夜空。再接着,便是一声带笑的“新年快乐”——我说不清这画面是什么色彩,或许是烟火色吧。
  我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是远方夜色里无言陪伴我的灯光。
  我曾拥有难眠的黑夜,但幸好不舍希望的微光。当从不停步的指针指向“12”时,摊开的试卷与课本却已化为蚂蚁啃噬我焦虑的内心。失意与无奈向来是如影随形的,而在黑夜里更肆无忌惮地现身。
  课业的压力令我有些难以呼吸。于是我推开窗,渴望推开心灵的桎梏——却见远方一抹浮云般的灯光飘渺在夜的海洋。不,不对,那分明是云海——对面的楼栋依旧有许多灯火通明,它身后的繁星也灿烂得如一场凝固的雨。
  我忽然平静了下来,原来黑暗里的微光,也可以这么明亮——那些同样挣扎着奋斗着的人们燃起的火,可以比星河更浩荡。那么,心便不必黯淡了,因为——如他们一样,我亦是那道微光。
  那是烟火色啊,照亮人间的烟火色啊。
  我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是妈妈做饭时锅底跃动的火光。
  从小到大,春秋已然唱了几个来回,可记忆里那抹烟火色似乎是不灭的。听吧,汤汁噼啪地滚动起来,翻腾出阵阵白烟;那肥瘦相宜的肉、翡翠似的蔥花,便如雨雪落入了滚烫的春水。妈妈总执着那柄长长的木勺,在烟雾缭绕中娴熟地搅拌,迸起一阵诱人的香,而那句“开饭啦”也似乎是饭菜出锅后不变的配乐。
  当一次满身狼狈地踏雨回家后,我浑身都冷得打哆嗦。妈妈待我换好衣物后,一句“开饭啦”又是那么适时地响起了——望着满桌暖洋洋的菜肴,我才终于明白,那抹烟火色原来始终在我需要时亮起。身子还冷着,可心却已然暖了。
  我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绽放在除夕,绽放在深夜,绽放在家里;它绽放在天空,绽放在远方,绽放在身边;它绽放在回忆,绽放在眸中,绽放在心房。它是人间烟火色,它是陪伴我成长的那道光。
  原来,这些在你身边的人情才是真正的色彩啊。它是团圆的那一抹喜悦,是陪伴的那一抹力量,是亲情的那一抹温暖。它们才是我心中的亮色,心中的烟火色。
  我愿用烟火色绘尽人间,这样便不惧离别与感伤,无畏失败与踉跄。
  因为——别害怕,有它们,有我,有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指导教师:王迎利
  作者的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是除夕夜里绽放在夜空中的火树银花。那璀璨的烟花映照着一片片如墨的夜空,也映照着一张张迎接新春的笑脸;作者的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是远方夜色里无言陪伴自己的灯光。指针已指向深夜,但作者依然在为学业忙碌着。当她推窗望去,才发现,对面的小区有许多人家也是灯火通明。原来,为生活奋斗的人不止自己一个;作者的心中有一抹烟火色,它是妈妈做饭时锅底跃动的火光。从小到大,那抹烟火从未断灭,妈妈总是执着那柄长长的木勺,在厨房的烟雾缭绕中忙碌,为家人烹饪一道道美味佳肴。
  作者心中的烟火色,它绽放在除夕,绽放在深夜,绽放在家里,它就像一道光,始终陪伴在作者身旁,不仅照亮了方向,也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适用文题】成长路上,有你相伴;爱是一道光;绽放……(鸣燕)
其他文献
小时候,不懂乡愁,只是喜爱故乡的炊烟。那炊烟啊,轻轻的,飘飘的,像一层黛青色的纱,薄薄地笼在心头,便觉得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拥抱着村庄,原本素淡的小村子也显出了几分金碧辉煌。我端坐在村东头的小山坡上,痴迷地捧着脸看炊烟。故乡的炊烟,是千丝万缕的回忆,仿佛永远剪不断,理还乱。恰似风追着云,不问所起,不问归期,却也未曾止息。那是村庄轻柔的呼吸啊!哪怕“炊烟渺渺升,远离城市尘”,哪怕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忆李白》  “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每每读起唐诗,尤其是盛唐的诗时,你便会乘着月华翩翩而至——手执一柄剑,腰别一壶酒,所经之处花影摇曳,步步生风。  你好似永远是个潇洒不羁的少年郎,恣意率性,不掩锋芒。犹记那日与君初相识,你不惜将五花马与千金裘易了一壶陈年美酒,引起众人哗然。你却只是撇了撇嘴,毫不
苏轼在《石菖蒲赞》里描写了一种植物,叫石菖蒲。石菖蒲好养活,耐寒,很青翠,正如其名,它长在石头上。  苏轼的文章里,写了“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这突出了石菖蒲一个独特的性质,简而言之便是:不挑土。  我想做石菖蒲一样的人,随遇而安,既能苍翠在山林间,也能傲然在桌案间。就算生活
你可曾留意过边缘? 我们每日都会经过的、细微的边缘。比如自身的边缘:口袋里钥匙的形状、齿的朝向;使用过的电风扇扇叶是几片。比如房间的边缘,门是朝内开,还是向外开;开锁是往左旋,还是往右旋。再比如城市的边缘,有着几座山,山脚下是否有一条河?  那么,国家的边缘呢?  在那条漫长的边界线上,驻守着边防战士。  明明都是普通的人,他们却在一条不同于我们的道路上顶天立地。  当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安然地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间,父母与儿女之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同時也穿插呈现了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因已经知道傅雷夫妇此生的结局,再读起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
【考点透视】  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单一式包括如下几种:  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拟写对联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活动参与类:①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而综合式指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
山水,自古以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单调的景色,而是一种中华情。走过的每一片山水,看过的每一处山丘,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积淀。  走过阳关,手捧那一抔晶莹的雪,忆起一个朝代。唐之盛世,孕育了几株盛放的金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成为了唐朝的代名词,而阳关,欣然地见证了这一切——战场上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送别时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战争是惨烈的,声声号角拆散了家人,刀剑无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军训日子,依旧于素色中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不经意间,那坚毅的背影留下了长大的印记。  当我拖着行李箱步入营地,挥手告别家人的那一刻,军训的日子拉开了序幕。远离安逸的生活,带着年少轻狂,我对传说中军训所谓的艰苦劳累不屑一顾。教官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一记下马威。  顶着六月的骄阳,我们穿着军装,在操场上足足立正了半小时。  一股又一股的热浪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一
清风卷携着书页,哗哗作响,欲翻不翻,似在回味无穷。阳光洒落于字里行间,仿佛是亘古不变的智慧光芒。  你可曾感受过在月夜之下,对月而坐,捧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在茶气熏陶中,伴随着书香弥漫,进入一个忘我的世界?到了那時,你才会明白书的美,领悟到读书的快乐。  一本好书,不一定是你所熟知的母语,但它却仍能打动你。不同的语言不仅能展现书的魅力,还能凸显人类文明的异彩纷呈。这些书,历经岁月的冲刷却亘古不变
国有国魂,民有民魂。  何为民魂?是精卫填海的意志之魂?是羿射九日的大爱之魂?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之魂?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之魂?抑或是,鲁迅笔下官魂的对立面?或许都不是吧,毕竟,我没有亲历。  总说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不料我在平凡生活中学习民魂。  年近七旬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面孔黧黑,背微驼,眼睛明亮,肤稍皱。他一天不侍农事,一天就浑身难受。岁月总是残酷,外公却笑着让它在脸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