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璇著书揭秘外交工作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inxia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退休一年多的唐家璇出版了《劲雨煦风》一书,回顾了其于1998年3月任职外交部长到2008年从国务委员领导岗位上退休期间所经历的11件重大外交事件与重要国务活动,揭开了外交工作的神秘面纱。在西方,写回忆录是卸任高官最快捷的赚钱方式,因为他们一旦卸任即面临再就业问题,因此往往前脚撤下政坛,后脚就走进出版社。但是,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历来有立德、立行、立言的传统,卸任高官著书立说带有强烈的发挥余热的色彩。
  
  “作为决策者来讲述这些历史,一定有许多新的东西,一定有当时种种考虑,这种考虑一定是首次发表。”
  外交事件的内幕或真相总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因外交生涯回忆录《劲雨煦风》的出版,唐家璇在2009年的冬天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从1998年3月担任外交部长到2008年3月卸任国务委员一职,唐家璇经历了中国当时的重大外交大事。由决策者讲述这十年里的外交大事,并且不回避事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使得该书一出版就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外交部把唐家璇卸任后的内部讲稿整理成篇,最初只是一个内部的学习资料。后来有人建议,将这个内部资料对外发表。我们出版社也向唐家璇提出了建议。考虑再三,唐家璇决定接受建议,出版这本书。”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高树茂说。
  精挑细选11件大事
  《劲雨煦风》的出版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当时唐家璇刚从国务院领导岗位退休。由于外交部有一个讲述外交历史的工程,由一些老部长、老大使讲述他们所经历的外交事件,唐家璇也讲述了一些生动的外交案例。杨洁篪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劲雨煦风》一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我们做好今天和明天的外交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在把这些内部的讲稿集结成书的过程中,唐家璇亲自从中选取了十一个专题,并融入了诸多个人感悟。在前言中,唐家璇这样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有许多值得记录和书写的历史。”但在最后成书时,唐家璇只选了其中十一件大事,其中包括中日关系转圜、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印巴核试验,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俄、中越边界谈判,中欧关系,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11件有代表性的大事。
  在书的出版过程中,外交部始终有一个负责的小组在指导运作。外交部的一些年轻人记录整理唐家璇的讲话内容,许多老大使都参与了书稿内容的讨论和编写。而唐家璇本人花费了更大的心血,他几乎每天都在讲述,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讨论。在口述资料形成文字后,对每一段文字他都经过认真的推敲、斟酌、修改。在最后审稿时,他还一字一句进行斟酌和修订。最后又交由外交部审核。
  
  一字不差引用未解密文献
  与西方政要前脚离任后脚就出书的高调相比,中国卸任领导人曾一度显得低调而神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以口述结合档案材料的方式出版了《建国以来若干重大事件的回顾》,被认为是领导人出书的开始。
  此后李鹏、李岚清、钱其琛等卸任高层领导人相继以“无官之人评述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不仅使一些档案文献的解密期大为缩短,同时也将时代的“高层政治决策”透明化。
  钱其琛曾在其《外交十记》中透露自己在年轻时七年地下党工作养成的习惯,从不记日记,不留片纸只字,一切只凭记忆。“虽无明文规定,但不留只言片语已成中国外交人员通常的惯例。”
  在《劲雨煦风》一书的编辑、世界知识出版社策划部主任李其功看来,唐家璇对所经历的外交事件的所有具体细节并不可能一一记入脑海,因此,在编写回忆录过程中,就有必要核对和引用外交档案,“可以说是一个字不差地引用了大量还未解密的外交文献。”
  “这本书出来以后,外国媒体可能会有微辞,但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书里披露的都是事实。”高树茂说。
  
  书名折射唐氏外交风格
  从事外交战线工作46年,无论是在谈判桌上与对手博弈,还是站在联合国的演讲台前,唐家璇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为人低调谦和、做事谨慎、讲究策略。
  文如其人的说法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劲雨煦风》的书名中也可窥见一二。在商量书名的过程中,出现了十几个方案,其中有“劲风和雨”,唐家璇在看到这个名字后,就表示“书名就叫‘劲雨煦风’吧”,书名随即确定下来。
  高树茂认为,这或许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一种风格,不是简单说不,而是要巧妙地说不。
  唐家璇自己则这样解释:“回顾这十年外交,国际形势‘劲雨’催程,中国外交‘煦风拂面’,书名取《劲雨煦风》,既是对本书内容的大致反映,也是我试图对十年间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理念和风格所做的一个概括”。
其他文献
1999年以来,国务院对地勘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明确将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并实行分体运行。本文介绍了财政职能与公益性
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战略性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工作的主管单位,拥有大量的高价值地质技术装备,但现有的管理模
会议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中央级地质机构有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测处,并建有河南、湖南、江西等14个省级地质调查所。本文介绍了传统的地
会议
2004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设计了一套《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承担地质大调查工作的相关行业、院校、科研院
会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水环地质工作来说,无疑也是个非常难得和极其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
会议
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战略性资源。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以上,蕴藏着丰富的空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动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会议
地质勘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和前沿产业。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属地化后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
基础地质调查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获取基础地质数据,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超前性基础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它是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国
会议
本研究所提的地质工作是指“大地质”概念,即是在资源、环境并重前提下的多目标、多功能的地质工作。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矿山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