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开幕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7月28日,以"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荒漠化是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步伐。汪洋指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初步遏止了荒漠化的扩展趋势,实现了沙
其他文献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和“哲学观念变革与当代中国哲学道路”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里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研究者之手。崔唯航博士提出,
<正>三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落实稳中求进要求,围绕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牢牢把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
以"入世"为标志的中国农业全球化导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量大增,促进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入世"后的实践显示,中国的密集型农
自由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的条件或维度,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天性"。人的这一天性既源自于人的生命本能,又超越着人的这种生命本能。人的自由是存在着内在矛盾的。
政治哲学虽为一种规范性理论,但它并非纯然不顾及现实可能性的价值原则,相反它总是与事实性密切相关,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应对,因而离不开对于事实性的把握。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实关怀,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国思辨。政治哲学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所要规范的是现实政治生活,它的价值目标是达成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实现政治生活的良好状态,避免不良状态,而将理想状态作为一种范导性的参照系,因此它必须知道所要规范的政治之实际,知道它能够实际地实现什么、不能实现什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是否现实地存在,若不存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和扬弃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建设什么样的政府、怎样建设政府的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飞跃,现代林业经济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现代林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