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物理进行训练怀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因此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教一年级《超重和失重》一课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从而引入新课。采用这样的“问题性引入”和“趣味性引入”,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上例中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更具体的例子的分析解决,使学生明确超重和失重现象,并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超重和失重问题,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式,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例如:從认知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也常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影响新问题的解决,常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地面上固定着一个倾角为37°的足够长的斜面,有一个物体从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当物体返回底端时,其速率变为初速度的一半,求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磨擦系数。解答此题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不应仅仅从力的角度(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考虑解出,还应从其他角度分析,如从动量或从动能定理的角度分析解答。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也进行了求异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为此,在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外可以从条件入手,逐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变式训练。实践征明,此法可有效克服思维定式。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可能不知所云,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狭窄性的有效方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更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不断探索解题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作者单位:811600 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微观处理技法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透彻、精要地掌握每一点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分解、提炼和充实教材具体内容,使之便于他们学习、复习和运用的方法。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分解、提炼和充实。分解是指将教材中知识点密集的内容按照其内在联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部分分别消化吸收。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概要性的特点,短短几行字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时很难完全注意到和领会,所以教师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精讲多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做到精讲多练?这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既对立又统一,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    一、讲    “讲”即讲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少、精、活、透的讲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食所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相信,一切热衷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在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在此,我就“化简”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这里所讲的化简,是指引导学生把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较抽象、难理解、易混淆的知识,通过简单、明了的方法予以简单化,使之变得较具体、易理解、难混淆。  照本宣科,一味地去打记重点,然后要求学生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主体性 实践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促进学生实现由自在的主体向自为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特别是强调课堂教学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元智能,重视学生。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谈谈新课程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并获得一定成功。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老师成长的地方,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再独立探索中成长,在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  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五光十色的化学变化,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美术欣赏课中,利用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简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看到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蒋家王朝的覆灭》,徐悲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一、开发智力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础    智力是智能的基础,要培养智能就必须开发智力。为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与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掌握科学结论的同时,更要善于由结论逆推,进而弄清其原因与过程。为此,
期刊
一、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本节教材前一节《大气的热力状况》对本节来讲,旨在说明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可以说它是学习本节的前提,本节知识又是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基础,所以可以说本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选取本节教材的原因    本节的热力环流涉及的知识面广,又有许多生疏的概念,特别是它涉及许多学生惧怕的物理知识。它是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一部分内容。鉴于此,我把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写
期刊
篮球这一运动项目,作为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它已成为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要项目。在我校实施模塊教学近两年里,本人负责球类模块中的篮球运动的教学。这期间,有苦有乐,有失有得,有成功也有困惑。在此,就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方面谈几点体会。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注意和情感紧密联系,导致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优先注意并且向往的心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