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现况调查

来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16种常见皮肤病为观察指标,研究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疾病种的分布状况和规律,对皮肤病给在校大学生带来的生活和心理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病种多,患病率为70.38%,痤疮患病率居首位,占39.58%,男生较女生多。因皮肤病影响生活和心理的大学生分别占34.63%和34.66%。皮肤病发生时采取正确有效处理措施者较少。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皮肤病发病有一定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皮肤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不容忽视。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皮肤病;调查;影响;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40-05
  皮肤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患,是集体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校大学生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有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活环境,特殊的生活习惯,因此,在校大学生皮肤病发病也有其特殊性。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皮肤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患病情况及分布规律、皮肤病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影响程度,发现皮肤病的隐患,我们于2017年5月,对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开展了皮肤病调查,旨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掌握皮肤病领域的第一手资料,为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消除皮肤病对学生生活和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113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 2198人,男生915人,年龄跨度11岁,最小16岁,最大26岁,年龄平均值为19.57±2.61岁
  1.2 方法
  依据《皮肤病性病学》[2]19-25,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其他地区皮肤病调查设计方案,结合校医院提供的学生皮肤病就诊数据,咨询皮肤病专家,设计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別、年级、年龄、皮肤类型、
  在校期间出现过的皮肤病患、皮肤问题出现的季节、是否反复出现、皮肤病对日常生活和心理影响、饮食和卫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等。于2017年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并生成问卷二维码。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通过计算机的网络链接或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在被调查的 3113名在校大学生中,有 2191人在校期间患过皮肤病, 其中男生 614人, 患病率为67.10%(614/915),女生1577人,患病率为71.75%(1577/2198),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病的总患病率为70.38%(2191/3113)。
  2.1.1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病种多
  2191名皮肤病患的病种涉及问卷所列16种常见皮肤病(见表1)所有病种,另有437人患其它种类的皮肤病。
  由此说明,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病种较多,虽然所列常见皮肤病一般情况下表现的比较轻微,却是多发病。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病种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按照患病率从高到低的次序统计,患病率居于前几位的依次是痤疮(青春痘)、足癣(脚气)或甲癣(灰指甲)或手癣或体癣、 脱发、毛囊炎、日光过敏、接触性皮炎、 皮炎湿疹等,合计患病人数3024,比例高达69.60%(3024/4345),显示出在校大学生患皮肤病的集中性特点。痤疮(青春痘)患病率占不同病种患病人数的28.35%(1232/4345),高居皮肤病的首位, 符合青少年患病率高的特点。
  患两种以上皮肤病的有837人(见表2),占被调查者的26.89%(837/3113)。
  2.1.2皮肤病发生时及时采取科学处理措施的学生较少
  问卷汇总结果说明,当皮肤病发生时,在校大学生处理措施多种多样,有的采用护肤品治疗,有的自行买药处理,有24.61%(766/3113)的学生采取“忍一忍就过去”的态度。仅有20.49%(638/3113)的学生皮肤病发生时到医院就诊(见表3)。不及时、不科学的处理措施会耽误皮肤病的诊断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2.1.3皮肤病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影响较大
  由于一部分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和损容性,一部分处于面部和手臂等裸露部位,一览无余,周围同学不自觉地远离患者,对大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生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问卷汇总结果显示,34.63%(1078/3113)的学生认为皮肤病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较大(见表4),34.66%(1079/3113)的学生认为皮肤病对于他们的心理影响较大(见表5)。
  2.1.4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值得关注
  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问卷显示, 不锻炼身体的女生比例高达77.71%(1708/2198),男生比例为48.42%(443/915),男女生平均值超过半数,达到69.10%(2151/3113)。在校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待加强,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学校必须重视的工作。
  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待改善,部分学生就寝时间过晚,12点以后就寝者占22.45%(699/3113)(见表6);睡眠时间不足,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者占13.65%(425/3113)(见表7);超过一半的在校大学生玩手机或玩电脑时间较长,每天玩5小时以上者占53.81%(1675/3113)(见表8),就寝时间过晚及超长时间玩手机电脑都是皮肤病的隐患。每天玩电脑或手机超过5小时的学生皮肤病患病率高达55.27%(1211/1291)(见表9)。睡眠时间过短皮肤病患病率随之升高,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学生皮肤病患病率超过其他学生皮肤病患病率5%以上(见表10)。   2.2 讨论
  2.2.1痤疮位居在校大学生皮肤病首位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有自限性[3],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4],部分痤疮发生的病例与内分泌障碍、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2]175。雄性激素对皮脂腺的产生与发育起重要作用,因此我校在校生中男生痤疮患病率高于女生(高4.47%)。 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在校大学生雄性激素分泌较旺盛,皮脂腺较大且分泌物较多,亚油酸水平在皮脂中相对减少,影响到脂肪合成,致使滤泡上皮缺乏脂肪酸,诱导滤泡的过度角化,上皮细胞难以正常脱落,使得毛囊口越来越小,皮脂不能完全排出,在毛囊口淤积,形成粉刺。精神压力也可导致皮质产生增加,痤疮加重。饮食不科学也会影响到痤疮产生,过多食用奶油、糖类、辣椒、暴饮暴食等可增加皮脂产生,导致发生痤疮或加重痤疮。因此,在校大学生应对痤疮进行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培养科学饮食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抗压心理,减少精神压力,做到乐观开朗、情绪稳定。
  2.2.2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占大学生皮肤病次位
  足癣(脚气)、甲癣(灰指甲)、手癣或体癣是由致病真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一旦发病很容易传染给他人。对这些皮肤病预防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致病真菌有着广泛传播的场所。共用的拖鞋、面盆脚盆和毛巾等公共物品是致病真菌传播的介质。大学生居住在集体宿舍,少数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他人的拖鞋、面盆脚盆毛巾及理发工具等物品,很容易导致真菌在集体宿舍中传播。为此,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他们对传染性皮肤病的自我防范意识。
  2.2.3脱发位列在校大学生皮肤病第三位
  脱发是近年来多发的皮肤病,男生占5.05%,女生占17.18%(见表1)。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脱落。病理性脱发原因很多,有雄激素性脱发,营养不良、药物、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以及缺铁性贫血等[2]181-182都可以引起脱发。社会压力增大和生活节奏加快,环境的恶化[5],以及快节奏生活导致的精神压抑、不良饮食习惯,都会使脱发患者增多。应教育脱发患者不要使用塑料梳子、脱脂性强的或碱性洗发剂,少烫发,少高温吹风,不要勤洗发,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消除精神压抑感,必要时可选用米诺地尔搽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2.2.4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如日光过敏、接触性皮炎、皮炎湿疹等也是在校大学生多发的皮肤病
  这类皮肤病与学生生活环境中的致敏因素增多有关,致敏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包括阳光、花粉、化妆品、化纤衣物、药品以及各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饰品如项链、耳环等。统计数据显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中的接触性皮炎与化妆有一定关系,接触性皮炎在化妆的女生中多发,面部患病率与化妆率成正比(见表11)。
  3 结论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皮肤病调查结果表明,皮肤病是在校大学生的多发病、反复发作病,涉及学生面广、病种多。患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在校大学生个人卫生、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学生所掌握的预防和治疗皮肤病的知識不足,生活和心理受到皮肤病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皮肤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不容忽视。因此,学校要重视培养在校大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抵抗力;重视对学生进行专注力培养和抗压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高效率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紧张心理能力。学生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养成健康科学生活的习惯。学校应普及常见传染性皮肤病防护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皮肤病患者,减少病患学生的心理压力。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普查或抽查。教育学生发生皮肤病患时如何正确处理,预防和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铁流,田中伟. 西安市大学生常见皮肤病调查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0- 112.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张珍珍,张晓珍.中药离子喷雾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颜面部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4):591-592.
  [4]商早花.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的护理[J].海峡药学, 2010(6):208-209.
  [5]徐莲,舒雄,常志静,等.H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细胞表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21-24.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发展和完善专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以“1+X”证书制度为指引,提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1+X”证书;食品营养与检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3-0023-03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普遍欠缺的现状下,公选课“生活中的化学”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公选课“生活中的化学”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该课程的背景,并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遴选、教学方法的应用、考核方式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活中的化学;公选课;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期刊
摘 要:鼓励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较低、创业自我效能感较弱。文章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强调,可以从提高学生的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激励机制。结果期望的提高可以通过服务提供和政策设计来实现;效能期望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实战化创业培训、实施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塑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等来实现
期刊
摘 要:贾平凹在中篇小说《黑氏》中,塑造了黑氏这一淳朴善良又敢于追求的农村妇女形象。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黑氏与小男人、木椟和来顺的三次婚恋经历,包含着生理、安全、尊重和爱与归属等不同的需要层次。通过黑氏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对婚姻幸福的追求,贾平凹试图让读者知道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做出道德选择,但是人不能脱离社会伦理秩序而只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去行事,而是必须要有理性,学会自律、自
期刊
摘 要: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中的各要素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英语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着幼儿英语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滁州市解放幼儿园英语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幼儿英语;家庭教育环境;皖东;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3
期刊
摘 要: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不断式微、生态环境保护严峻的形势下需要积极寻找转型道路。旅游业特别是低碳旅游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枯竭型城市原有资源,在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符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需求。以铜矿资源枯竭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案例,给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低碳旅游;铜陵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倾听和回应是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重要保证。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思想强调自我应从他者的视角来关注他者、回应他者、对他者负责。在师幼互动中幼儿作为他者,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無条件去倾听和回应,最终实现对幼儿的伦理责任。这种思想为解决师幼互动中倾听和回应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师幼互动;倾听;回应;他者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为正史所遮蔽的真实的中国民间社会形态。通过剖析莫言小说中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民间社会及优根性与劣根性并存的人物形象,探讨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文学立场,挖掘莫言小说在当前对外传播与交流背景下对于中国形象建构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中国形象;莫言;民间;优根性;劣根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皖南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乡村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区域内乡村食品经营者普遍存在食品卫生与安全意识淡薄、进货渠道把关难、进销货查验流于形式、经营规模小、门店分布零散的现象。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事件查处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加大山区乡村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和督查力度,科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乡村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和覆盖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切实维护山区乡村食品消费者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精神方面的肯定性评价和要求。《中国文化自信解读》一书对文化自信的实践、成就和经验,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作了全景式、全方位的探讨,逻辑关系清晰,理论论述性强。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以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为主题,分析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和资本,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以新视野、新视角揭示了当前中国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