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牛盖莲子壶》的造型表现及艺术传承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盖莲子壶》的壶名来源是由于在壶盖上方制作成了拱桥状,就像牛的鼻子一般,身筒十分挺拔。整体的身筒是圆润挺拔有力的,壶型处的肩膀呈现出一种弧形,与壶嘴、壶把一脉相连,各个部件都是一气呵成,力量贯穿其中。壶口、壶盖在整体上接缝和谐,压盖造型,子母线相当吻合,倒茶不会渗水。壶底稳重大方,造型工整,气势挺拔。
其他文献
随着文博事业发展和公众消费结构的升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新宠"。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在博物馆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博物
砂本无韵。宜兴紫砂泥的透气性、可塑性赋予紫砂最本真的创作理念。身为女性紫砂从艺者,在细腻的风格中融入自我风格,创意一把气宇昂扬的梅花壶,是我今年的心愿清单之一。刚
2005年的时候,紫砂陶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紫砂艺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在广大壶友的热爱之下,紫砂艺术欣欣向荣,紫砂文化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紫砂陶器(作者(蒋敖生)与中国工艺GB10816—89),美术大师李昌鸿、省大师程辉一起,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及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的关心和支持下,调研了国内有
从陶艺课程教育现状和艺术教育改革背景下入手,着重探讨陶艺课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结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陶艺课程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陶艺课程中
在我国瑰宝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夺彩耀目的组成部分,陶瓷雕塑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以及深厚的历史背景,不过随着时代的更新和发展,陶瓷雕塑在现代
从紫砂艺术的发展来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颇为深远,只要坚持匠心守正,坚持古香古韵,紫砂艺术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
正是在这些基本的紫砂元素的组合之下,才能够形成我们喜闻乐见的紫砂艺术作品,在精心的千挑万选之后,置于茶座之上,经过香茗的冲淋和双手的把玩之后,形成岁月的包浆,呈现出令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于艺术的重视,紫砂壶的观赏把玩功能进一步的放大,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用来装饰创作的载体。特别是从清代陈曼生的"曼生十八式"开始,紫砂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