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的协同治理研究

来源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hi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同治理理论对于开放系统下的民族宗教事务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民族宗教工作治理体系应当包括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和运行体系.目前民族宗教治理体系现状主要存在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力量薄弱,协同治理制度不完善,协同治理手段不灵活等问题.根据协同治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协同合作的自愿互动性、协同主体的信任嵌入、协同方式的精准性等原则,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层面,通过重塑协同治理理念、形成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协同治理环境、创新协同治理手段等,构建“党委领导、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团体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的民族宗教工作协同治理模式,实现多元主体的协调运行.
其他文献
本文在搜集、研究各民主党派章程以及基层组织有关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例子和数据调查,阐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内涵(目标)、现状和问题、困难,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路径.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应从五个方面要点把握.rn一、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rn2020 年 12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条例》的修订和实施,贯彻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新成果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谋划部署,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提供根本遵循和重要保障.《条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提炼中共统一战线百年历史经验的最新成果,对于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广大党外代表人士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统一战线中的重点对象,新时代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但我国现阶段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存在诸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适应的内容,必须从指导思想、制度内容、服务机制等方面着手完善既有制度,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