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传奇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武术大师霍元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在当年的上海“精武体育会”里,还有一位与霍元甲同样名声赫赫的武林英豪,他的名字叫蔡桂勤。
  蔡桂勤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拳师,精通多种拳术与器械,尤以华拳最为精湛。年轻时任苏州锦源镖局镖头,后来到上海开设西庆镖局,任总镖头。常走山西、陕西、宁夏一线,威震大江南北。
  
  投名师,雪夜受三挫
  
  蔡桂勤是山东济宁市郊蔡家村人。他的老家是鲁西南首屈一指的武术之乡,可谓家家习武,户户练拳。那时候,有一位闻名退迩的“齐鲁大侠”丁玉山,经常到以武会友的四海春茶楼喝茶。蔡桂勤知他武艺高强,得华山蔡氏华拳拳法的真传,便欲拜他为师,但丁玉山非常固执于“艺不轻传”、“择人而教”的古训,其武艺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传授,何况是外人,便一口拒绝了蔡桂勤。然而蔡桂勤求艺心切,每天都去茶楼接近这位“齐鲁大侠”。有一天,丁玉山终于开口说话:“你真想学华拳?今晚子时,在太白楼下候我,能做得到吗?”蔡桂勤欣然答道:“能!”
  当夜蔡桂勤早早便到了太白楼下。那是一个严冬的夜晚,朔风夹带着鹅毛大雪,家贫衣单的蔡桂勤实在抵挡不住风雪的侵袭,只得拉开架势,行拳走步,借练拳来御寒。好不容易挨到子时,可是并不见“齐鲁大侠”的到来,直到天光大亮,丁玉山始终没有露面。第二天,在四海春茶楼,丁玉山好像没事儿一样,根本不提昨晚的事,蔡桂勤很恭敬地站在一边也不敢问他。待茶罢人散,丁玉山方淡淡地说:“昨晚我忘了,一觉睡到了大天亮。今晚子时,再去太白楼下候我,能吗?”蔡桂勤又欣然答道:“能。”
  这天夜里,北风怒号,雪花狂飞,“齐鲁大侠”仍然没有到来。第三天,蔡桂勤在茶楼见到“齐鲁大侠”时,依然是垂手而立,不敢问昨天夜里的事,茶罢人散之后,丁玉山又淡,淡地说:“昨夜我喝醉了酒,今晚子时再去候我,还能吗?”蔡桂勤仍然欣然答道:“能!”可是这第三个雪夜,“齐鲁大侠”又没有来。第四天,见到“齐鲁大侠”时,蔡桂勤还是很恭敬地垂手站在他身边。丁玉山唤蔡桂勤坐下,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直盯着蔡桂勤看了好一阵子,然后说:“气至三鼓而衰,而你受此三挫,面无怒色,心地坦诚,实属难得,我就收下你这个学生了!”蔡桂勤自此成为“齐鲁大侠”的徒弟,三年的时间,他勤学苦练,尽得华拳精髓,逐渐在武林中赢得了名声。
  
  武艺精,人称“枪王”、“拳魔”
  
  蔡桂勤在江湖上有“枪王”、“拳魔”之称,这都是有来历的。蔡桂勤艺成出山,有一次在济宁府见到一名路过此地的押粮官与一卖艺者比武。两人一交手,那卖艺的大枪便被磕飞丈余,年轻气盛的蔡桂勤不由技痒难忍,跳进场内要与那押粮官较量。交上手后,两人竟然难分上下,原来押粮官也非等闲之辈,而是武林中有名的“京都枪王”。蔡桂勤见一时难以取胜,来了个佯败,押粮官瞅准时机,一个“中平枪”刺向对方,蔡桂勤早已料到,猛一转身,一杆子将押粮官的大枪打落在地。押粮官心中一惊,顿时对眼前这位少年英雄大为佩服,遂把自己那柄刻有“天下第一枪”的铁枪赠给蔡桂勤,说:“武林枪王,从此姓蔡。”
  至于“拳魔”之称则是来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一场擂台赛。是年,人称“毒龙手”的九江徐鹤年在苏州摆擂台,无人能敌。蔡桂勤和几个师兄也前去观战。几位师兄上台后不久都接连败下阵来。蔡桂勤见状,不禁满腔怒火涌起,纵身跳上了擂台。只见他左脚踏住擂台边沿,右脚悬在空中,身体摇摇晃晃,观众一阵惊呼,生怕他摔下来。然而,擂主徐鹤年却心中一惊,他知道这一招叫“迎风摆柳”,没有高超的武艺是做不出来的。两人很快斗成一团。打着打着,徐鹤年来了个“霸王敬酒”,直取蔡桂勤的太阳穴,蔡桂勤忙用华拳中的擒拿摔打法,借势握住对方手腕,顶住右膝,一摆一别,徐鹤年的身躯顿时悬空,往右侧摔去。蔡桂勤怕他失面子,赶紧抓住他右腋,免致倾跌。岂料徐鹤年站稳脚跟后却不肯罢休。第二合交手时,蔡桂勤瞅准时机,使了个“樵大担柴”,一下子抓住徐鹤年的手,轻轻一提,将他举在空中,做出往台下扔去之势,一刹那间又朝徐的背部一托,两人俱已站定。至此,徐鹤年双膝一屈,大喊:“口服心服。”
  蔡桂勤武德高尚,佳誉不胫而走。民国初年他云游四海,遍访武当、少林、峨眉,与武林高手切磋武艺,最后又回到了上海,在华联社以教拳为生。
  
  教龙云,含辛茹苦
  
  蔡桂勤50岁时才喜得麟儿,取名龙云。蔡龙云长大后,父亲对他说,取名“龙云”是因为“生你头一天,爹梦见七条青龙在屋顶盘旋,回想这七条青龙同我家祖传单刀上的七条龙一模一样,而且你又在龙年出生,所以替你取名龙云。”他未明说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望子成龙。小龙云4岁时即开始练功,每天天未亮,还在梦中就被“狠心”的父亲抱出屋外,硬逼他苦练功夫。6岁开始练华拳,后来陆续学了18套基础套路、12套高级套路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套路,后又学散手、步法、腿法。白天练拳,晚上站桩。从1932年起,蔡桂勤在上海慕尔堂国术部教拳,蔡龙云则在此与师兄们一道练功。蔡桂勤的藤鞭毫不讲父子之情,儿子不用功,蔡桂勤的鞭子就会马上飞到儿子身上。看到儿子常遭丈夫鞭打,龙云母亲气愤地警告丈夫:“你再这样打下去,我就带龙云回山东老家!”蔡桂勤则说:“你懂什么?自家的孩子自己不打,将来就会被别人打,将来被人打一下,不如现在自己打10下。自己打10下只伤皮肉,不伤筋骨。别人打一下可能就会要他的命。”蔡龙云长大后,屡次与人交手,才体会到父亲的鞭打实在是对自己的爱。蔡龙云10岁时,有一天父亲拿出一对钢鞭,把柄是镏金的虎头,上刻“宁武关总兵周”。蔡桂勤语重心长地对龙云说:“这是明朝忠臣宁武总兵周遇吉的十三节钢鞭,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你爷爷交给我时说:‘练武之人要精忠报国。蔡家子孙后代,忠厚者传鞭;不忠不孝者,此鞭就是阎王棒。’爹把它传给你,我们山东历来出好汉,你可不能辱没祖先啊!”
  
  战洋人,父子同心
  
  1943年12月13日晚,上海亚尔培路回力球场(解放后的卢湾体育馆)正举行一场十分特殊的武术比赛:外国拳师马索洛夫对中国的蔡龙云。原来,马索洛夫19岁时,在哈尔滨对一名中国少女强行非礼,被一位中国武师狠揍了一顿,为此他始终存有报复之心,到上海拜美籍拳击家鲁塞尔为师。到1943年,二十多岁的马索洛夫已是威震十里洋场的著名拳击手,便摆下擂台,挑战中国武林,特别是对武林中享有盛誉的慕尔堂国术部(负责人为蔡桂勤)更是明挑暗激。
  蔡桂勤抱着一颗爱国之心,好不容易说服了老伴,让14岁的龙云前往应战。此时的蔡龙云经父亲多年指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八步连环”、“华拳”、“风魔棍”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功底。尤其是散手,师兄们已不是他的对手。祖传的“迎面三腿”他练得如游龙走蛇,得心应手。
  这场中西拳赛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闻报》 和《申报》等大报都纷纷派出记者、摄影师进行专访,在报上大肆宣传。可等到蔡龙云一上场,观众顿时一阵惊呼,龙云不仅年龄小,而且个子比洋拳师矮了整整一头。只见外国裁判双手示意,“哐”的一声锣响,两位选手走到台中,蔡龙云年轻气盛,上来就是一记“单峰贯耳”,马索洛夫耳门就挨了一拳,裁判忍俊不禁,制止了蔡龙云。原来打手势是让他们互通姓名,小龙云误以为开打了。此时马索洛夫平自挨了一拳,早已又气又恨,比赛一开始,便恶狠狠地一记上勾拳打向蔡龙云的下巴,蔡龙云刚刚闪过,一记右勾拳又打向他的太阳穴,跟着是旋风般的快拳。蔡龙云灵活地左闪右躲,这时他才感到,对手的确凶狠。此时他不忙于进攻,完全是避开对方锐气,窥伺对手的拳路,以便捕捉战机。此后他突然啾准一个机会,一个“旱地拔葱”,空中踢出“连环腿”,结结实实蹬在马索洛夫庞大的身躯上,只听“扑通”一声,洋拳师倒在地上。他刚刚翻身爬起摆好架势,蔡龙云又飞起一脚,再次将他踢翻在地,四周顿时掌声雷动。第一个回合中,马索洛夫就被打翻四次。
  第二个回合开始,马索洛夫一开始就以又快又重的短直拳疯狂进攻。台下的洋人们呐喊助威,蔡龙云有点懵了,他左闪右躲,几次被逼到围绳边上。突然台下观众发出一阵惊叫声,只见马索洛夫已将蔡龙云顺手撩起,用尽力气抛了起来,眼看蔡龙云就要摔下台去,不料他顺势一个“波浪子”(如体操中的侧空翻),两脚轻轻落在擂台上。第二局,两人打了个平手。
  最后一个回合,就要决定胜负了,马索洛夫施展浑身招数,想置小龙云于死地。打着打着,马索洛夫出招慢了下来。蔡桂勤见洋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便在台下给小龙云一个眼神,龙云心领神会。只见蔡龙云突然凌空拔起,又是踢腿,又是翻跟头,人如车轮一般飞转,马索洛夫和裁判都怔住了,不知这个毛孩子玩什么把戏。马索洛夫见到蔡龙云一个收势时,立即用尽全身力气,一记右拳猛击过去。眼见这千钧之力就要击中蔡龙云,突见他闪电般一偏身,闪了过去,跟着“八步连环”出手,铁拳连连击中对方的软腹部。随着一声惨叫,马索洛夫仰面朝天摔倒在地,裁判大声数着:“1、2、3、4……”一直数到10,马索洛夫也没能爬起来。裁判举起蔡龙云的右手,宣布他获得胜利。
  “中国人胜利了!”人们欢呼起来。有的人还动情地哭了。上海的《新闻日报》、《申报》都刊登了这个喜讯。《申报》还发了一篇通讯,题目为《神拳大龙》。蔡龙云的名字就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整个上海滩,人们都称他为“神拳”。从此,蔡氏父子协力击败洋人的故事便被后人津津乐道。
  然而,马索洛夫的那位师傅——美国重量级拳击冠军,人称“黑狮”的鲁塞尔大为恼火,决定亲自出马,挽回面子。顿时,上海滩“双雄争霸”的新闻再次掀起哄动。
  这次比赛按洋规矩,只能用拳,不能用肘,更不能用腿,5个回合决定胜败。这二人出现在场上时,一个是黝黑发亮、肌肉健壮的“黑狮”;一个是肤色透白,矫健匀称,有几分秀气的“小白龙”。
  比起徒弟来,师傅果然身手不凡,两人一开战,鲁塞尔的直拳、摆拳、勾拳劈头盖脸飞来,蔡龙云十分谨慎地以“虎抱头”的招法护住头部和胃部。在躲闪中找空隙时,他瞅准机会,出手如电,一拳击在鲁塞尔肚皮上。鲁塞尔猝不及防挨了一下,顿时痛得弯下了腰。他哪里知道,这一拳既有形意拳的崩拳寸劲,又有华拳的三华精劲,他怎么能抵抗得住如此凌厉之力!第四个回合,蔡云龙如豹子下山,连连出击,鲁塞尔脸上开花。最后蔡龙云一个“通天炮”,鲁塞尔的下巴几乎被打掉。第五个回合还未打完,鲁塞尔就认输不打了。当时书法家沈尹默是现场观众之一,他兴奋得吟诗一首,后来写成条幅赠送蔡龙云:“少林拳击世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柔非终柔刚非刚。刚者先折柔转强,妙门洞辟唯东方。技与道合乃有此,一洗东亚病夫耻。”蔡龙云将此珍藏多年,后在“文革”中被毁。
  日本投降后,上海较乱,上海市警察局不准蔡桂勤继续留在上海教拳,理由是“容易受激进分子利用“。蔡桂勤只好在街头卖艺为生,而蔡龙云因家里穷,则在浦东一所小学教书。
  
  建国后开始新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蔡氏父子也获得了新生。蔡桂勤宝刀不老,曾从老家山东赴上海参加一次武术会演。《新闻日报》在头版报道:“息影多年的国术界前辈、技击名手蔡桂勤,年逾古稀,兹为表示拥护抗美援朝总会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决定在本市国术界捐献义演中再度一显身手。”
  蔡老在这次义演会上表演了秘不外传的“少林云里藏刀”及“少林新法罗汉拳”,在座的武术行家也面面相觑,似识非识。
  蔡龙云先在外滩教拳。1954年,被调入国家武术队担任辅导员,他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有一次随团去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贺龙大声说:“欢迎,欢迎!我、总司令(朱德)、刘委员长(刘少奇),都是武术爱好者,咱们都是武林中人,来到这里莫拘谨。”话音刚落,周恩来进来了“我也是武术爱好者,来迟了,请原凉。”贺龙说:“总理在南开读书时,拜韩慕侠大师学过武,是韩先生的得意门生。”
  1958年,蔡龙云被调往上海体育学院任教。他课余勤奋著述,与别人合著有《武术》、《太极刀》、《醉酒拳》及他本人的《剑术》、《少林拳棒阐宗》、《武松脱铐》等。同时他还在报刊上写了大量关于武术方面的文章,1978年被提升为副教授。
  “文革”中,蔡龙云曾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而遭批斗,并且抄了家,父亲留下的一些秘不外传的手抄本和祖传的青龙刀、钢鞭等都被搜去,从此沓无踪迹。
  1980年11月,应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的邀请,蔡龙云随团访问了日本。在日本他表演了“少林罗汉十八手”,深得日本武术界好评。他们说:“看了蔡龙云先生的表演,才真正看到了中国的少林寺。”
  作为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的蔡龙云,曾3次访日,并访问过英国、意大利、瑞典。他在国外讲课、表演,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风靡了东西方。
其他文献
广大民众遭遇暴力分子,一般很难形成对抗的态势。因为暴力分子在某一特定环境及时期内,其处在绝对的强势,我方则处在相对的弱势。在这种情形下,有的人听天由命,消极被动地任暴力分子胡作非为;有的人失去所有反抗,没有正义,出卖个人尊严;有的人盲目对抗,尽做无用功。暴力分子是建设小康社会中一种不和谐声音的制造者,当我们遭遇暴力犯罪分子时,只要人人都挺身而出,用浩然正气去抵制一切邪恶之气,才能维护好我们现在难得
期刊
大多数防身自卫技术训练内容都会包括像如何对付持枪歹徒的袭击,而很少有教练传授你当自己的亲人或朋友遭受威胁时,你应该如何出手相助。事实上,第三方遭受威胁的情况常常出现,确实需要学习相关的防卫技术。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个人就有过多次这样的亲身经历。我之所以决定跟达唯·列维尼学习以色列军警格斗术是因为在我早年时候曾经遭受过歹徒的持枪抢劫。当时虽然我没有学过军警格斗术,但是我当时非常愤怒(当时是真生气),
期刊
序曲一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韩非子在这里说的是条件越优越就越容易把事情做好。对于一个强盛的国家就很容易给它出主意,而对那些衰弱混乱的小国家就难以给它想办法。  传统二胡的选料比较讲究,选用较贵重的红木和优质蟒皮,红木边材谈黄褐色或灰黄褐色并带
期刊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总能获得智慧和灵感,赢得他人的尊重。虽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大了,肌肉不如以前那样有力了,但是随着人年龄的变老,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年轻人很快也会走上这条道路。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功夫高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能力最终是会日益受到局限的。年龄会影响你各方面的能力,影响你的行动和反应能力。可能最重要的是,年龄会影响人个性的发展,即便是优秀的武术家,从内心
期刊
“逆思维“带有《武术技击训练学》的味道    有这么一件事,或许该跟大家说明一下,就是:如果你是练散打的,你的教练就该精通“散打训练学”。否则的话,他是瞎指导,你是跟着瞎练习。这一规律对其它的运动也适用,教拳击的要精通“拳击训练学”,足球教练必须精通“足球训练学”,至于武术技击,武术技击也是人体运动之一项,所以教武术技击也要遵循“武术技击训练学”。但是遗憾,武林目前没有这么一部书(指导散打训练的不
期刊
7月20日,TopRank公司著名的拳击推广人鲍勃·阿鲁姆通过美国媒体向世界体育界公布了一条极大的喜讯,由签约TopRank公司旗下的两位中小级别当红拳星、当今世界拳坛P4P之首的菲律宾拳手曼尼·帕奎奥PK波多黎各“冷面杀手”米格尔·科托的拳坛“饕餮盛宴”,经阿鲁姆的多方斡旋,终于达成了比赛协议。  本来属于同一赛事公司签约拳手的比赛合同是最容易促成的,然而。由于帕奎奥和科托在所属级别问题上存在差
期刊
慌打技击术是一种变向出击法,即攻击目标不定,出击力量多向性,轨迹呈曲线型的攻击性拳法。它一拳之中不是指上取下,就是声东击西,攻击落点让人难以琢磨。使顾上顾不了下,防左难以守右。此法虽打出的是正常拳,因变化多端,攻击效果显著,为此备受技击家的推崇。    1 指上打下    对方格斗预备势站立;我左脚前上一步,同时用左直拳向对方面部击打(图1)。动作不停,当对方后闪时,我左拳突然变向向前下冲打对方腹
期刊
“左勾拳”和“铁勾船长”要进行一场“勾拳大战”。  “左勾拳”自然是前IBF超中量级拳王杰夫·莱西,“铁勾船长”何许人也,  ——“铁勾船长”就是海盗“霍克船长”,就是手上装着铁勾、专门和小飞侠彼得·潘作对的坏蛋。谁能想到,现在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个“铁勾船长”,竟然是四个级别的七度世界职业拳王、前轻重量级无可争议的一代霸主小罗伊·琼斯!  反正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琼斯以前有过类似于“铁勾”之类的绰号
期刊
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在孩童时期就对武术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压腿、踢腿、窝腰、劈叉等基本功的练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习了国编套路长拳、刀、枪、剑、棍等。八十年代初,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又学练了简化太极拳等,以后相继学习了国家竞赛太极拳、剑和传统太极拳、器械套路等。  我在多年的练
期刊
引言:激昂悠扬的新年钟声 把我们送入了2008——一个让国人期待已久的年份。当我们把更对的期待投入到对奥运会的分秒计算中去是时候,轻轻回眸我们路过的匆匆脚步和从心灵深处感怀拳坛美好而壮丽的历史瞬间,也是我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温暖……    2007是拳坛少有的一个黄金丰收年,以“金童”对“漂亮男孩”的“金元大战”开幕,那超值的亿元丰收让从事拳击媒体转播的有线电视巨头HBO乐得合不拢嘴。据不完全统计,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