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职生职业素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形势下农村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摘 要 培养农职生职业素养,是农村职业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农村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农职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 培养 农职校 农职生 职业素养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7.38
  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变革时期,农职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为转型期的农村区域经济和稳定和谐社会,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为此,农职校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地本校实际,克服自身不足,敢于探索;另一方面也要借力于政策除去过于限制自身发展的种种束缚,全面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笔者以为,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农职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职业素养是职业活动中从业者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质就是职业教育中的综合素质教育。实际上,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学习,大多还留在“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层面,或只注重对实践技能的训练,或着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适应职业素养教育的需要,第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认识。学校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完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走出去”,或派专任教师接受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训,或利用国培、省培等学习机会,让教师接受本专业(行业)的专业素养培训;(2)“请进来”,或邀请职业素养培训师进校专门培训,或聘请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做师生的“共同教练”;第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认识。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知识的讲授,鼓励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览报刊、校园网络、社团活动、道德讲堂、模拟情景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从而提高对职业素养的认识。第三,扩大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在提高学校品牌同时,通过学员达到普及职业素养知识的目的。
  二、改变标准过死的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是职业素养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按主管部门指定的教学计划(标准)设置的。比如德育课,公共基础课(语数英),都是按照标准,所有职业学校都必须开设,而且必须按要求按年级顺序讲授;虽说是按“必须、够用”原则设置,但是同样的统编教材,按同样大纲学习;专业课,在分专业之后,依然需要按照统一标准订购,仍是主管部门掌控学习进度。这种“大一统”的课程设置管理方式,使广大职业学校基本丧失了“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权利,严重阻碍了职校生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目的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统的过死的局面,可以通过如下措施:一、业务主管部门,要敢于简政放权,给予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充分自处权。二、各职业学校要根据所处地域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调整各课程间的学时比例,尤其要增加德育课的比例。三、各学校可对德育,语文等公修基础课目,在“必须、够用”基础上,编设以突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行业素养内容为主的“校本教材”。四、各学校应充分发动专业教师,编写适合自己专业学生基础的“业本教材”。五、各校可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灵活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六、要结合当地实际增设劳动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课,以树立和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三、打破僵化的评价模式
  不少职业学校因受普教模式的影响,在评价体制上仍然沿袭“以考定评”“以考代评”的传统。在很多情况下,这几乎是学校评价的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这种看似公平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表现,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渴望向上的积极性。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下,农职校要想保证每一个学生真正成才,就要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引入借鉴先进的评价方法,一、多元化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目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二、学分制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各方面都以学分量化,规定时间累计完成计划学分即可毕业。三、职业鉴定准入制度。严格的行业规则,既包括专业技能标准,又有相应的道德品质要求。这些评价体系(方法)有别于传统 “一考定音”式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四、加强家校互动沟通
  长期以来,农职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双方之间只有班主任偶尔以电话或短信方式“单线联系”。这与当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不相称,为了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农职校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改变认识,全员参与,“将家访进行到底”。要改变班主任是家访的“唯一法人”的认识,建立全员参与的家访制度,鼓励实地走访学生家庭。二、充分利用大型活动,构建家校间联系的桥梁。如新生入学典礼、军训会操表演、节日文艺联欢、用人单位见面会等,适时邀请家长参与。三、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交流工具,建立“家校联盟”。如建立QQ、微信、微博等交流群,进行“網上交流面对面”。 四、创建网上家长学校,参与指导学生家庭教育。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家长”的原则,开展网上家长教育观念的培训。
  五、携手共建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因部分学校与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在当前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出现了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难以有效衔接的“两张皮”现象。对此,校企双方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共建管理平台,促使学生快速成长。二共建文化环境,加快校企文化融合。三共同开发教材、课程,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合一。
  总之,培养农职生的职业素养,农职校既要更新观念,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又要依据自身实际,树立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的观念,严格贯彻职业教育方针,坚持“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强化基础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只有这样,农职校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综合型人才,为大变革时代服务。
  参考文献:
  [1] 郁利锋.学校可以这样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2] 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章伟文.教师的十堂政治素养课[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申宜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私家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也已越来越普及。但是当今社会也正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私家车固然给人们出行带来
【摘要】在电子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生玩手机不听讲的现象,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前时事新闻交流两种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电子产品和WIFI的普及,高校课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教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通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通信网络建设也越来越重要。ASON网络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在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中英文录入属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课程,该课程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与动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所在。它属于一种较为复杂、难度较高的操作技能,想要在短时间内学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一步就需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然后合理地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弟,接着是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渐地掌握技能运作程序,从而让学校在短时间里有效地加强操作技能。  【关键词】教
摘要:微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但目前大量微课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研究了如何能高效的制作优质微课资源。从如何选择知识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如何巧妙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巧设情景,沉浸体验,互动学习,合理留白等微课制作技巧。  关键词:微课 沉浸体验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Discussion on the efficient productio
本文以快乐教学法在路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例,分享教学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例举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棘手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法。
目前,一些领导干部一提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感到头痛,常常为“效果不佳”而发出“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感叹。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现象呢?认真反思,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对于技工学校所培养学生全面性要求不断增加,扎实专业技能与良好其他学科知识兼具的技工学校毕业生受到众多企业所追捧,因而为了促使技校学生能够能够有个良好的就业,加强学生全面性培养对技工学校教学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通过对当前技工学校教育研究可知,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着其他学刊教学的短板,在此其中英语教学尤甚。导致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是最
摘要:通过探讨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 语文学习兴趣 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1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 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跨省流动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7.75%。流动与迁移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