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主义”在动画作品中的表现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态主义”的热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保等理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新的名词也悄然来临,如“环保主义”、“生态规划”、“生态园林”、“节能设计”、“生态城市”、“整合设计”、“绿色设计”、“生态景观”、“再生景观”、“生态校园规划”等。“生态”二字被高频率的使用,“生态主义”俨然成为一股热潮席卷全球。
  二、“生态主义”的起源和主张
  生态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在二战以后,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不断引起人们的思考。西方国家目睹了二战以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空前的无限风光,但他们也亲身体会到了生态破坏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人口激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空气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难题。在工业发达国家,这些问题尤为突出。生态危机不仅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把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推上不归路。
  生态中心主义者认为自然是人类的导师,生态优于一切、高于一切。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应当适应自然法则。他们强调以关注人类共同生存和安全利益为出发点,主张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全球生态资源,倡导反战反核的非暴力和平主义,以求实现人与自然和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共同要求,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特别是生态主义强调的生态优先原则和以控制经济增长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主张,虽然在物质主义仍大行其道的当代社会很难付诸实践,但它对当代世界的发展的确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态中心主义对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黑色发展”向经济、生态、人口相互协调的“绿色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新一轮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到来。
  三、影视动画作品中的“生态主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涉及到了所有的商业领域。电脑动画技术的发展,更扩展了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呈现空间。在电脑动画技术急速发展的当代,很多动画创作本身就已经进入了“无纸创作”的时代,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环保的理念。不过,“生态主义”在影视动画作品创作中最重要的表现,依然还是在“主题”方面。
  从“生态主义”主题的创作上看,电影作品在表现此类题材时往往会揭露人类的丑恶与自私。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影片围绕着一群人为了生存与另一群人进行坚决斗争,隐藏在这场斗争背后的,最终是生存问题:是选择靠猎杀换取大量金钱,还是忍受一时的贫穷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前者,但是也不乏一批先知先觉的人奋勇而起与之抗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事例一再重复,但每次都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相对于电影,动画片的表现就没有那么直接和尖锐,这与动画的娱乐性、商业性、教育性等特性有关。尤其是面对广大的儿童观众,动画作品中的环保题材就要运用更加含蓄的手法,充分利用动画的刻画技巧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细节来展现角色微妙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状态,以丰富角色的内在形象及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形式。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有很强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被誉为“环保主义教主”。他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呼吁环保,倡导博爱和宽容。他的作品继承了手冢治虫在《森林大帝》里的生态保护主题,大多以人类科学文明和大自然的对峙作为作品的核心内容。通过写实的风格、细腻的画功、精致的画面形成唯美的动画风格,注重运用动画的寓意、趣味、夸张来揭示主题,在恰当的时候引出主要矛盾。宫崎骏的作品主题大多深刻且耐人寻味,很多作品都体现出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忧虑,特别是《幽灵公主》,获得了无数环保主义者的青睐和赞扬。
  当人们在谈论环境保护时,自然会联想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但事实并没有区分好人坏人那么简单。人类破坏自然的理由有时似乎很充分,在《幽灵公主》中也有所体现。剧中我们始终没有发现一个真正的恶人,幻姬可以算是毁坏森林的代表,她砍伐树木,争夺麒麟森林,焚烧炼铜,但这并不是为了她的个人私欲,而是为了全族的生存,为了能够解救在武士压迫下艰难挣扎的人民。她勇敢强硬,表面上看来凶狠,但实际上却很善良。她崇尚公平,尊重人的平等。在达达拉城,她受到妓女、牧牛人、麻风病患者等穷苦人的爱戴与拥护,这种爱戴与拥护绝对不是凭空得到的。对于这样一个女子,并不能说她就是丑恶的。为了人类的生存,有时候必然会破坏自然,这是无法改变的。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开发自然史、征服自然史。疙瘩和尚也未必就是完全的恶人,他帮助了阿席达卡,阿席达卡从他那里得知麒麟森林的守护神——麒麟兽可以化解右臂的魔咒。疙瘩和尚为什么会想要麒麟兽的头?是私欲吗?还是另有原因呢?从片中幻姬跟朝廷军队的战斗中,我们可以知道疙瘩和尚也不过是朝廷的一枚棋子。也许这就是人类在整个自然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真实映射。在角色设计上,宫崎骏在影片中并没有完全定义纯粹的恶人,正如破坏森林并非是纯粹的恶一样,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矛盾的综合体。
  影片也正是运用了诸多的矛盾来聚焦主题:阿希达卡偶然在溪边遇见了幽灵公主,后搭救了牛三等人而进了达达拉城。从那一刻起,他就在两个不可调和世界的夹缝中生存。“他究竟是哪一边的呢?”疙瘩和尚也这么问过。他既保卫达达拉城又保护幽灵公主,他挡在幻姬和珊(即幽灵公主)中间,制止两人的争斗。他试图寻找解脱的方法,希望能够促成和平。幽灵公主——珊,从小在森林里长大,成为了狼的孩子,她不承认自己是人类,反复强调:“我讨厌世人”。她被抛弃在森林里,她既不能成为人,也不能成为狼,愤怒和仇恨充溢着她的心,对森林的热爱使她拒绝承认自己是人这个事实。她就是处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去守卫森林,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大自然的化身麒麟兽,它可以给予生命也可以吸取生命,它是生命之神、绿化之神,同时也是死神。因为它的存在,带来了和谐,也带来了仇恨和灭亡,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影片利用这些人物的自我矛盾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矛盾,引发人们的深思。在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同时牵引着观众去思考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矛盾这个庞大的主题。
  宫崎骏说:“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是保护树木还是保护人类,是追求环保主义还是人道主义,这是全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幽灵公主》中的诸多矛盾,正是现实世界中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种种问题的反映。虽然导演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这些矛盾略感悲观的一面,但是可以看出他还是希望能够将“生态主义”的理念传播开来。毕竟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保证人类能够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承载着“生态主义”主题的影视动画作品,无疑是传播环保理念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程春节《西方生态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进路研究——基于伦理观的角度》[A],科技管理研究2012(17).
  [2]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3]刘丽倩,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王进修,1979生。四川中江人,学士,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期刊
王聪,1988年生,籍贯河北。201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同年被推免本校研究生。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参展获奖和被有关机构收藏。
期刊
古人讲“文若其人”,画亦若其人。何家英就如他的画一般细腻婉约、温文尔雅。初见何家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英俊儒雅,面容清秀,透露出民国书生般的谦和,同时,深邃的双眼中透露出艺术家的敏感与灵动。如果仅从外表看来,但凡普通人都不会猜到其真实身份。其实在艺术圈内儒雅而俊朗者大有人在,如靳尚谊、杨飞云。但从杨飞云的身上我们还能或多或少的捕捉到一些艺术家的影子,而何家英温文尔雅的外表却让人很难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期刊
一、本土美术及性质  本土美术是指形成于本地区的具有本土文化的、本地特有的民间美术,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美术文化现象或美术的一种实物载体,具有很强的审美教育价值。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在甘孜州目前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本土民间美术有工艺设计类(如银饰、藏刀、藏式器皿、藏族服饰等)、民间绘画类(唐卡画、岩彩画等)、建筑类、雕塑、面塑、刺绣,
期刊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都较为重视时代风格的表达,而在当代许多艺术家好像偏离了这一点,往往是很多的绘画作品倾向于玩技法、玩花样,而忽略画面意境的传达,自然它的艺术风格就被这所谓的花样技法所吞噬了。当然绘画技法的掌握对于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真正的艺术最终不是以技法的高低来进行评判的,而是强调画面意境的高深。  波斯彼洛夫在他的著作《论美和艺术》中曾论述道:“艺术创作乃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本质特
期刊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可以说出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不是永恒的名,老子对道的阐释,辩证的说明了道的存在,不能用固定的定义去约束,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道,是为之道也。而画之道,亦是如此,中国历史悠久,画道之博大,各家学派所推崇的“道”亦有不同,由此辩证
期刊
中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美学特色,严密的艺术特性,这在世界美术之林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的特色与中国画家的审美观念、主观精神密以及与中国哲学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道家哲学精神,为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历代画家们的创作思想、绘画技法以及对中国画的审美经验、绘画风格,尤其是构图学,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奠基作用。  中国画是表现中
期刊
一、独特的线条语言特征  1、线条的力度美与质感美  线作为最基本的描绘手法以简单笔墨言语表现于纸面上,基于画家之手又有万千变化。线描以笔为骨、线为肉、意为魂造画。清代沈宗骞说:“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其气之沉着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力到,下笔便若笔中有物。”线的力量来自于笔与纸之间的较量,若要征服这张白纸,就必须有“力透纸背”的决心。  白描中线条的力度美与质感美为画家所追求,黄华明教授精工
期刊
设计属于创造性的活动,设计需要创意,创意被视为一种思考的过程,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设计原点可以理解为设计创意的来源点,即设计意念的出发点。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了“设计的原点”这个概念,他认为:欧洲汽车设计的原点是马车,是澎湃的动力和野性;日本汽车的原点是轿子,安逸和舒适。设计原点的好坏决定了创意是否合适、新鲜以及能否引起共鸣。  在这个空前繁荣而纷乱的时代,如何找到我们自
期刊
曹爱华,江苏东台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导师范扬。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有十多篇论文发表于美术专业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