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T750 HD CT分别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下对胸部肺结节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计算图像中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辐射剂量、噪声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的规律,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影像组学分析软件对实性结节的全部特征进行提取,使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CT750 HD CT分别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下对胸部肺结节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计算图像中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辐射剂量、噪声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的规律,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影像组学分析软件对实性结节的全部特征进行提取,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主成分中对图像质量贡献较大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确定的重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不同管电压下特征参数的差异,再进一步通过事后检验对不同管电压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找出组间差异。
结果辐射剂量在研究的范围内随管电压、管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肺结节的SNR和CNR总体变化趋势虽然与管电压及管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在低剂量下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阈值存在,无法准确评价低辐射下图像质量。影像组学提取的所有特征参数中均质性、体素值总和及Haralick相关性是3个主要成分,其方差累计的贡献率为89.2%,且特征值均>1。特征参数均质性曲线显示出其变化趋势与管电压及管电流变化成相关性,且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均质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管电压140及120 kVp时,两组间的均质性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而在其他管电压间均质性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管电压在100 kVp、管电流≥60 mA时或管电压在80 kVp、管电流≥90 mA时,均质性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
结论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定量化地评价和控制低辐射剂量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引流静脉早显(EVF)与脑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影像及人口统计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他临床资料。参照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Ⅱ(ECASS Ⅱ),对机械取栓术后HT进行改良分型(HT阴性、HT-Ⅰ型和HT-Ⅱ型),并对其EVF发生率、基线特征及临床预后进行比
碘浓度为400 mg/ml的碘美普尔(简称碘美普尔400)在肝脏等腹部实质脏器的CT动态增强扫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于如何结合中高端多层螺旋CT设备更好发挥其高浓度特点,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基于这个问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经多次讨论,对碘美普尔400的肝脏CT应用达成共识,对碘美普尔400在肝脏CT血管成像、肝脏实质成像、降低辐射剂量及降低对比剂用量方面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术(RFA)后短期内侵袭性分段复发(AI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HCC行RFA治疗后3个月内影像学随访出现AIR的患者作为AIR组,1 262例经RFA治疗的HCC患者中纳入30例AIR患者。任意选取35例同期经RFA治疗未发生AIR的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在术前行动
2019年《中华放射学杂志》在全体编委、审稿专家、读者、作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杂志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我们科技期刊的发展,为国内期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作为国内期刊从业者,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杂志工作的新局面。
目的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ApoE-ε4等位基因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认知功能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1月对16例携带ApoE-ε4基因的aMCI患者(aMCI-ε4组)和24例非携带ApoE-ε4基因的aMCI患者(aMCI-nonε4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受试在基线期和随访期完成成套的神经心理测评和rs-fMRI影像数据采集。
目的评估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终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行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TO患者共66例,分为PCI成功组(48例)和PCI失败组(18例),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BMI、CTO闭塞段钙化积分、CTO闭塞段内钙化位
目的探讨MRI在不同疗效的韧带样纤维瘤病(DF)中的信号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8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的术后复发DF患者124例的MRI资料,MRI资料包括确诊复发后发病部位的基线MRI图像,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MRI,随访满3年且有第3年末的MRI扫描图像。采用基于肿瘤大小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其疗效,将患者分为进展(PD)、缓解(PR)、稳定(SD)组。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8.0~13.0(10.6±1.7)岁。4例为突发大出血,3例为自发性反复渗血。3例经动、静脉途径行双介入栓塞治疗,4例单纯经动脉途径栓塞,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颗粒及弹簧圈,术后随访9~18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7例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性病变,占所有儿童肿瘤的2%~3%,由于其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即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颅内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鞍上、基底节区等部位,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各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