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刘震云的一次访问等7则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悉全国著名青年作家刘震云又像往年一样回到河南省延津县县城,同父母一道欢度春节,我和青年业余文学爱好者杨晓玺相约,于大年初一下午登门拜访了他。
  刘震云15岁参军入伍,在兰州服兵役,4年后复员,在延津县塔铺中学当代课教师。入伍前,震云曾一度在家学习过写稿投稿。一次他写了两三篇让父母陪着到郑州送稿,报社编辑说"都不中",震云气得眼圈都红了,对父母说"三年不投稿",他要复习功课考大学。1978年,刘震云一举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刘震云选择了农民日报社,他要学习鲁迅写文章搞创作。就这样,刘震云在农民日报社任职至今。
  正月初一下午2时左右,刘震云一家人到街上吃过午饭陆续回来了。我们首先和刘震云的父亲打过招呼,问过安好之后,刘震云让我们和他坐到一起开始谈话。
  刘震云给人一种从容、坦然而又有风度的感觉。因为他的其他家人也在场,我们不便和他探讨文学创作的深层次问题。当他听杨晓玺说"写了4年,写出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时,很爽快地接受了"看稿"任务,答应"看看再说"。当他听我说"我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东西,今带来一些想让你看看,提提意见,指导指导"时,随即说:"在哪里?让我看看!"我把一提兜作品提到他面前。他很高兴地翻看了一下,然后很郑重地说:"法祥,这样吧,你给我丢下吧,让我看看!"我说:"我写的东西很浅,都是些小报道之类,你大体浏览一下就行了!"刘震云说:"我看看,我看看,看后才有发言权。"
  正月初四,刘震云刚起床,一看我又来了,顾不得洗脸就和我坐下聊了起来。他说他今天就要赶回北京。接着就我的作品正式讲了一段话:"你这些东西我都看了。在下边,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发表这么多东西,很不容易,难能可贵。不过这些东西大都是应景之作。应景之作可以写,应该写,可以挣点稿费,以后还要写。但要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一篇寄给我叫我看看。"
  "不看没有发言权","要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仔细品味,这话说得多么好啊!言简意赅,够我们这些爱好写作的人们受用一辈子的!
  
  新闻摄影要把新闻性放在首位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新闻摄影作品失去了新闻性,也就失去作品本身的存在意义,更谈不上精品了。新闻摄影作品在构图、用光、制作等方面都过关的前提下,必须具有新闻性。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摄影记者首先要考虑所拍摄作品的新闻性,把新闻性放在首位。
  1995年,位于太行深山区、海拔1460米高的济源市思礼乡水洪池村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通往山下的14公里盘山公路。路,改变了水洪池人的生活,他们不但用上了电,看上了有线电视,安上了程控电话,还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种上了高寒小麦,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村里还办起了花岗岩石料场,开发了风景区,发展了第三产业。水洪池人10年修一路是愚公精神的再现。这一新闻性极强的新闻事实,是许多记者求之不得的。作为摄影记者,我也不敢轻易放过这个难得的题材。经过一周的采访,我拍摄了《水洪池村十年修一路》这件作品(6张组照),除《济源日报》采用外,《河南农村报》(当时为《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在头版头条,后又被新华通讯社编发了4张通稿。《水洪池村十年修一路》之所以能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主要在于水洪池人艰苦奋斗10年修一路具有极强的新闻性。
  
  通讯员应善于看善于写
  
  善于看。俗话说:眼见为实。善于观察,是新闻报道者的基本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认真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逐步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生的新人新事,要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及时识别新闻价值,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报道。
  善于写。勤快、多写是成功的前提。文章是写出来的,笔是练出来的。好吃懒做,怕苦怕累,不愿动笔,不愿练笔,不愿写作的人,必定写不出好文章,只要愿写、勤写、多写,就一定会写出优美的篇章。
  
  五次上门感动“上帝”
  
  1997年年初,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女工单锋下岗后自筹资金,创办了"风筝工艺社",安排52名下岗女工再就业。其风筝产品打入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际市场,单锋本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民间艺术家"证书。得到这个消息,我即赶去采访。谁知,单锋却不愿接受采访,她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的事业刚刚起步,现在宣传报道出去会增加不少麻烦!"后来,我了解到,单锋不愿被宣传报道的主要原因是怕出名后,除工商、税务、城管、联防等该缴的费用外,乱集资、乱摊派、做广告、拉赞助等会连续不断地找上门,增加负担,影响生产。"症结"找到了,我5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向她宣传国家有关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禁止乱集资、乱摊派的若干规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单锋终于乐意接受了采访,我采写的通讯《下岗后路在脚下》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新华日报》刊用;消息《下岗女工单锋喜获联合国证书》在《如皋市报》刊登后,被评为"中国县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单锋本人也被江苏省总工会评为"再就业明星"。
  
  打工族呼唤《身在他乡》栏目
  
  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汹涌大潮中,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黄土地加入到中小城市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万打工朋友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建设增光添瓦,描绘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打工朋友从农村来到城市,从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氛围,开始一种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打工能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提高素质,但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美好的憧憬,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困惑,已构成了打工朋友们色彩斑斓的生活篇章。如今,都市里,住着百万打工族,那么,打工族如何安排好衣食住行?如何选择职业和谋求发展?如何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又现实的人际关系?如何既合法经营,又能赚到更多的钱?……这是每一位已经在城市打工和将要进城打工的朋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百万打工族呼唤电视台能做一档定位准确,有极高的实用性、信息性、指导性、时效性的名牌精品大板块栏目--《身在他乡》。旨在关注打工族选择职业和谋求发展。
  
  下岗不失志潜心写新闻
  
  在新安县铁门镇,有一位备受干部、群众欢迎的"土记者",他叫李志华。近3年来,他走村串户采访,为县报和县电视台写稿,已发表新闻稿件260篇。
  今年34岁的李志华是新安县化肥厂下岗职工,2000年他加入新闻队伍后,被镇党委聘为通讯报道员。他下岗不失志,在种好责任田之余,潜心写新闻。为了写新闻,他刻苦自学新闻写作书籍,积极参加镇、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到县报社、电视台虚心向编辑老师请教。为了写新闻,他经常到镇直单位、学校、农村采访,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从不间断,在镇辖区域内,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李志华在县报、县电视台发稿量居全县通讯员之首,被镇党委和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试论标点符号的活用(四)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的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的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
  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哭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
  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人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的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位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买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
  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人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儿子单位的领导拍电报通知他,让他来看看儿子。他的单位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他,专门给他买了火车票。他是第一次到杭州。
  6.老太太说,她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抚顺。
  7.老太太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我是第一次来抚顺"。
  8.12日晚,牛群专门约请了几位专家,用他的话来说,"在座的都是各方高手,多给我们县的发展出出主意"。
  9.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十四、直接引用的话,要加引号,但对话分段书写时,说话人与所说的话之间用冒号或空一格就不必再用引号。例如:
  1.记者: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名誉?
  朱德: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
  2.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标点符号的运用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一定限度以内,它还可以有某些方面的灵活性。在运用标点的时候,只有注意句子的结构、语境、语意、语气、停顿等方面,才能用得活,用得准确,用得合乎规范。活用须与错用区别开来,不能把错用当成活用。(完)
其他文献
1998年5月,中国的芜湖市发生了一个惊天大骗局。他们骗的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其大致情节是这样的:  1998年5月21日,朱镕基总理到芜湖视察。总理实地考察了一些粮站、粮库、粮食加工厂,详细询问了粮食收购、贮存、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并就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与省市县领导进行了座谈。朱镕基总理离开芜湖后,《芜湖日报》5月27日头版头条发了一篇报道。报道说:"视察中,朱总理对我市深化粮食流通
期刊
几缕阳光透过树丫斜照过来,胸前的学生证变得格外耀眼。  佩戴着学生证,走在校园里,我会昂首挺胸,因为我代表自信的自己;走出校园,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我代表的是我的学校--正阳一高,我会向社会展示一个文明的一高学生形象。  记得刚入高中时,学校门口的横幅"大学生的摇篮"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而正是在那时,一种壮志凌云的感觉在胸中油然升起:我要把这所学校当作我通往理想大学的殿堂。在开学典礼上,我知
期刊
"预测性报道是最近若干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以现有的事实材料为基础,深入分析,对未来作出展望。随着信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它也日益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①笔者认为,预测性报道主要是通过了解新闻事物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背景,把握其运动规律,并结合现实条件对它的发展前景做出预见的报道。  从日常生活中的预
期刊
记者职业在百姓眼中,既神秘又威严,因此在百姓心中对记者充满了敬畏。当记者下到基层进行采访时,常常受到的是较高层次的礼遇。然而,也有记者在采访中,被冷落,被拒绝,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记者本人在与被采访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交往失误。  采访是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为交流中的主动方,记者要能够驾驭采访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记者与被采访对象都是第一次打交道。在采访前,双方的人际交往
期刊
媒体形象的理念与塑造    《美国周刊》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人们都已不太斤斤计较价格,产品的相似之处又多于不同之处,因此,公司的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 ①尽管这是对发达国家的真实写照,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媒介市场的竞争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和一定的艺术性,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形象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  媒体形象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
期刊
1993年3月30日,20几个热情似火、个性鲜活的青年男女把一道同样热情、极具个性的电波擎入中原上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节目用电波织成了一个连接万千听众的精彩世界。从此,以交通快讯为骨架,以新闻、娱乐、生活服务等板块节目为主体,独具特色、活泼鲜明的河南交通广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众多听众的喜爱,被千百万听众誉为他们的"行路向导、平安依靠"。  10年开拓、10年创新、10年不懈的追求,打
期刊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信息是记者对新闻事物的反映,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反映新闻是中外新闻记者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然而,对于"如何来反映"的问题,亦即涉及新闻表现手法,中外记者却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比较而言,西方记者喜欢"感性的表现",中国记者偏爱"理性的陈述"。    一、感性的表现    西方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喜欢诉诸受众的感性认识,善于捕捉新闻中的形象事实,即那些
期刊
关于非典型性肺炎"无药可治一天就死"的谣言从今年1月起席卷广东省,并势不可挡地迅速扩散至周边多省。一时间,人心恐慌,全国涌现抢购醋及板蓝根的热潮。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对此次非典型性肺炎事件的调查,宣布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市民无须恐慌。随之,多地政府分别召开新闻通报会辟谣,配合媒体的宣传及工商对哄抬物价的打击,盛极一时的谣言"寿终正寝",处于谣言中近两个月的社会
期刊
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东西:它最公正又最偏私,最慷慨又最吝啬。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感慨,为它赞叹。  它,就是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圣人的感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诗人的高歌。  "珍惜时间等于延长生命。钟情于时间的人,时间也对他最钟爱。"这是伟人的教诲。  在学校中,有人把时间比作金钱。朋友,你可曾想过,金
期刊
马杰颖,现任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部主任、经济环保广播总监。她自1991年硕士毕业在广州电台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战斗在广播新闻第一线。十多年来,她坚持深入社区、深入生活,用话筒录下群众的呼声,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大胆讲,讲来一个奖》、《股市中"网络神话"的冷思考》等优秀作品连年获中国广播奖一等奖、广东宣传文化精品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国家和省级新闻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并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