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秋水仙素治疗掌跖脓疱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通过32名不伴有银屑病的掌跖脓疱病患者,研究了秋水仙素对脓疱形成的作用.32例中女19,男13,年龄为29~65岁,病期3个月~10年不等.过去一年内病情反复加剧与缓解.其典型表现为在红斑上出现许多2~3mm大小的水疱,并很快发展成脓疱,一般持续3~6周.秋水仙素在病情急剧时开始服用,1~2mg/日,分2次服.见效后可递减到0.5~1mg/日,待病情稳定后停药.治疗时间最长不超过8周.治疗期间局部可用单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32例中,3例因恶心、1例因腹泻而不能耐受治疗,其余28例治疗一周后,90%以上的患者(27例)脓疱开始消退.

其他文献
非典型分枝杆菌中的龟分枝杆菌(M.chelonei)通常在入侵处产生慢性无痛性脓肿,全身性感染可发生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肺部感染、甲状腺炎、心内膜炎、纵隔炎及骨髓炎。在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引起播散性感染,死亡率很高。本文报告一例由龟分枝杆菌引起皮肤原发性接种综合征。患者为10岁男孩,两个月前在左足第Ⅰ及第Ⅱ趾间有刺伤史,几天后局部发炎,给以破伤风类毒素及口服氨苄青霉素,3周后该部形成一小的带红色脓性
鱼鳞病样皮肤病可分为遗传性鱼鳞病和获得性鱼鳞病两大类。本文综述的是后一类。获得性鱼鳞病在临床和组织学上,类似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寻常型鱼鳞病,但其生物化学表现则不同。其临床表现基本上是上、下肢皮肤有小的带白色的鳞屑,屈面较稀少。此病必须和干燥病及皮脂缺乏性湿疹相鉴别。
期刊
硝酸索康唑(Sulconazole)是最新的咪唑衍生物.临床用1%的索康唑霜治疗1000多例的皮肤癣菌病和花班癣以及皮肤念珠菌病疗效很高.本文扼要报告两组的研究结果.
参考烧伤、外伤等使用的图示系统,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麻风皮肤涂片取材位置和记录皮损部位的体表图格子系统。该系统是在体表图上由1~10数字和A~L字母分别组成纵坐标和横坐标,能够简便、准确地用数字和字母记录取材位置、皮损部位,为今后取材定位和临床分析提供了方便。
期刊
银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已有一些文献报告,在体内IgG和补体C3与病变角层结合,也见到IgM和IgA存在于损害部位.银屑病人血清已发现有循环IgG和IgM类抗角层细胞间抗原的抗体,也见于正常人.此抗体可以固定补体.在泛发性角层下水疱形成的患者和红皮病患者,此抗体随病情的改变而增减.
致病深部真菌除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外,可侵犯各个系统和内脏器官.并且近来患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真菌性关节炎虽较少见,但如不引起重视往往导致错误的诊断,并可由于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
期刊
皮肤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常与职业接触植物有关.其病原菌申克氏孢子丝菌,为植物中的一种腐生菌.本文报告两例兽医的助手,因管理同一只感染的猫而患皮肤孢子丝菌病.
期刊
斑贴试验不仅用于诊断,以检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抗原,亦用于检验某些商品、化学物质的接触过敏性,以决定是否适于投放市场及如何安全地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斑试的敏感性、特异性,各国学者对斑试技术作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用划痕、摩擦、橡皮膏剥脱、冷冻等物理方法和用药物来增加斑试剂对皮肤的渗透,斑试器的制造和改革,操作方法、斑试剂的浓度、记录标准、观察时间等的统一化。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白血病患者,伴发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ND),其病理表现为限于皮下组织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女性患者,52岁,因发热、皮下结节,疑有恶性血液肿瘤而住院。体检:T37.8℃,在臂及股内侧有多个2~3cm大小红斑结节,触痛。血细胞容积24%,白细胞计数16900,中性白细胞72%,髓母细胞4%。骨髓活检显示白血病前期改变,符合进行性急性髓样或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期刊
作者用酮康唑(Ketoconazole)治疗了48例甲癣患者,其中2/3以上病例为女性,年龄14~78岁,平均43岁.1/3病例病程小于1年,2/3病例病程长达数年,绝大部分患者既往用过多种抗霉菌药物.治疗前均取甲板碎片作直接镜检、培养以及组织学检查,停药后至少观察18个月.48例中有37例为皮肤丝状菌,10例为酵母菌,1例为短帚霉菌.皮肤丝状菌中8例自手部、26例自足部分离到红色毛癣菌,3例自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