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因此,如何合理地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合理运用教材,首先要尊重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并且在把握教材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轻松驾驭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地提升,追求智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尊重教材 把握教材 提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4-02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然而,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差异,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因此,如何合理地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人结合日常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尊重教材,挖掘运用。
  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体现所谓的“自主创新”,不理会原教材,盲目“创造性”使用教材。本人认为,教学不应该完全脱离教材,有教材而不用教材。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善待教材,还教材一个应有的地位,走出“冷落教材”的误区,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我曾有幸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认识乘法》一课,徐斌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苏教版)中的主题图(图1),依次提出4个问题:
  1.图上有几种动物?
  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3.一共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4.你是怎么数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2=6,3+3+3+3=12)
  5.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仔细品位这个教学片段,不难发现徐斌老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内容,通过简明扼要的问题,串联了这个情境图,一下子紧扣了教学目标,突出了乘法的含义,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位专家曾说过:“看看别人的课堂,想想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通过徐斌老师这节课,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课时,我深谙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充分地挖掘了教材中主题图(图2)的教育教学价值,巧妙和自然地将静态的图文信息活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我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同学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分”)
  2.分完东西后,桌上物品的排列有何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
  3.为什么要“同样多”?(生答:这样“公平”)
  4.板书“平均分”,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借助教材的主题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这4个问题,步步为营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概念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教材,拓展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机械地处理教材,甚至照本宣科,使课堂显得呆板,缺乏生机活力。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忠实于教材之外,还应该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补充拓展。
  1.融入生活素材,激发学习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情境就是有效的桥梁,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情境对学习数学,理解、感悟数学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退位减》时,我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的“话剧”情境。演员为教师和2位学生,道具是3袋“钱币”,每袋10元;2元“硬币”以及一些“商品”。生1负责卖东西,教师手握2元“硬币”,生2则拿着3袋“钱币”。
  “话剧”流程:
  ①教师到生1处购买一个5元的物品。
  ②由于钱不够,学生们很自然地提议教师到生2处“借”(即“退位减”中的“退”)1袋钱,1袋钱即10元。
  ③生2至生1处购买一个10元的物品。
  ④回顾“购物”全程,教师列出竖式(图3),学生们尝试进行计算并说明计算过程。
  通过这个既贴近生活又充满趣味性的情境表演,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数学本质,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轻松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贴近儿童情趣,感受数学趣味。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指出:思维过程最初的时刻通常是问题情境。只有创设了思维之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数学之美。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连加》时,我设计了一个《西游记》的故事情境:
  话说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路途艰辛,歇息片刻。孙悟空化斋归来,弄了几块香喷喷的大馒头。唐僧开始给大伙儿分馒头吃。
  ①沙僧1块馒头,孙悟空2块馒头,他俩一共吃了几块馒头? (生列式计算:1+2=3)
  ②师傅吃4块馒头。猪八戒胃口又大又贪吃,沙僧、孙悟空、唐僧三人一共吃几块馒头,他也要吃几块。猪八戒到底想要吃几块馒头?(生列式计算:3+4=7)
  ③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1+2+4=7)并说明计算方法。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童话情境,从学生喜爱的《西游记》入手,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自己熟悉、喜爱的情境,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知识,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游戏情境,享受学习快乐。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要让儿童享受学习的快乐,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儿童的特点,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时,我设计了一个“抽数字,比大小”的游戏情境。
  游戏前,先准备两个纸盒,一个纸盒里装有两张数学“1”卡片,另一个纸盒里装有 “2”和“3”数学卡片各一张。其中数字“3”卡片做有标记,以便教师直接抽取。
  游戏规则:从每个纸盒里各抽取一张数字卡片,将它们组成一个两位数。谁组成的数字大,谁就获胜。
  游戏流程:
  ①由于事先做有标记,所以教师顺利地抽出“1”和“3”,组成两位数“13”;
  ②生抽出的卡片为“1”和“2”。此时由学生自由发挥,既可组成“12”也可组成“21”,从而改变游戏的胜负。
  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互动游戏和数学学习经历出发,蕴涵了数学中排列的知识雏形,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旧知,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做好了认知准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材,大胆创新。
  理论研究和成长轨迹的表明,数学思想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人受益终生。由此可见,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1.运用数学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重点是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时、分的进率。由于钟面上没有直观的显示“分”的刻度,因此“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我利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设计了一个“对口令”的抢答游戏:
  ①找规律,填数字。(其中3、6、9、12,15、30、45、60各数为醒目色)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下对应,一对口令。例如:师说1,生答5;师说2,生答10,以此类推。
  ③考验记忆,再对口令。将第二行数字遮盖,再对口令。
  ④思维迁移,三对口令。课件动画演示,将第一行数字演变成圆形钟面,第三次对口令。
  ⑤再次出示两行数字,说说这两行数字分别代表钟面上的什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这5个游戏教学环节,再辅以教师富有激情的演绎,学生们在积极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
  2.领悟数学思想,巩固提炼升华。
  五年级时,学生已认识多种平面图形,并且还能较轻松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但有些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我设计了一节《多边形的面积(练习课)》。
  本节练习课的教学目标就在于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等积变形”这个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并能使学生自觉运用“等积变形”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等积变形”数学思想,能把难于解决的面积或体积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问题,也能使两个关系不明显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轻松地将旧知迁移,进而掌握新知,为今后学习更多图形的面积或体积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为了避免学生对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产生厌倦心理,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环节,并制作了精美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图4、图5、图6)。课堂上,通过欣赏图形变化的动画演示、经历由浅入深的图形面积计算、创设精彩生动的辩论情境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运用等积变形数学思想,通过割补、旋转、平移等方法,设计出各种精妙的解题方法,不仅巩固了旧知,还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要深入地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才智,合理地运用教材、驾御教材。让孩子们在活跃思维中激发自己的灵性,在思考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探索解决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让我们跃马扬鞭,携手追求智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徐斌.《追寻无痕教育》.吉林音像出版社.2010.10
其他文献
Inspired by sophisticated biolog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processes,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understanding and mimicking th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随着民办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这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财务预算存在问题,从建设财务预算平台,精细化管理,预算负责制,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等阐述了提高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民办高职院校财务预算工作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财务预算;二级管理;工作优化;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预算管理是
期刊
本文在综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高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并讨论了安徽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酒,作为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酒又像魔水一样,渗透到每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的生活中。关于酒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在中西方的诗歌作品中,
期刊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发明和创新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对于绘画艺术析言,摄影术的发明对古典主义美术的影响异常
自从去年11月发生的一系列“气候门”事件后,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调似乎有抬头之势.许多气候学家的正常工作不仅受到了干扰,而且产生了在公众面前可能要输掉这场战争的忧虑.为此
摘要:某影视作品的女主人公李某某,要证明之前荒唐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之路。虽然从县里到市里,官员们都对她很“尊敬”,但同时客观的诠释了当前信访中的尴尬与无奈:信访人的无理访与职能部门的截控访相互交织在一起。  关键词:假离婚;证明;无理访;截控访  某影视作品中女主角李某某因与丈夫秦某某离婚被骗,又因丈夫怒斥她是潘金莲,为了证明离婚是假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從此走上了告
为充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从制度上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给人身伤害案件所造成的干扰。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在国内率先通过地方立法形式,成立了司法医学鉴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