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研究模式的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中,素质教育如何切入到学校教育中来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电子创新校本课程实施为例,对项目研究模式的教育意义作了一些阐述,探讨了项目研究为模式的电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项目研究 校本课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1-01
  新课程标准的颁行是一个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指导性课程实施的“总纲”,它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对学生的发展、国家的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的进步无疑是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教改实施多年并没有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当今的学校教育仍然是传统教学中的三个中心一“以老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育者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项目”与“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定义
  “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通过学生参与一个特定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以建构起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去。这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究,运用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以项目研究为模式的《电子创新》校本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1.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
  创新教育的内容有许多,涉及到各个领域。本课程以电子为切入点,以电子基础知识一实验项目训练一项目研究为工作主线设置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案。
  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篇、工具操作篇、实验项目篇、创新竞赛篇。第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在电子电路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实践动手能力,主要介绍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及识别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实践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电工工具的认识使用、焊接注意事项和焊接电路板的技巧等:第三部分:实验项目(小制作)的训练,通过给出电路图和简要电路工作原理,锻炼学生认识电路和焊接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制作电路的兴趣。第四部分:竞赛立项,主要是目前参加的工程赛和各级的创新大赛项目制作。
  2.借助高校地缘优势,形成导师机制
  在师资方面,建立的是以“导学”的导师制。一方面: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让更多的物理科组、实验教师都走进了我们的指导教师团队,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指导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借助高校的地缘优势,在高校中组织了一批基础好、有兴趣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组成科技导师队伍,参与本项目的实施。
  3.建立完善的学员选拔机制
  一方面:依托电子创新基地的平台,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组织一批对电子感兴趣的学员进行培训,在历经电子元器件、基本电路、工具的实操的教学环节后,选拔一批学有余力且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学员进入分组的项目研究。另一方面:结合全校的创新创意大赛,从中选拔具有创新性,可实现性的方案,吸收到项目课程中来,成为分组研究的课题。
  4.以项目研究为模式的培养机制,形成课堂、培训、研究、竞赛的互动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实践
  通过导师开展授课、讲座、项目研讨等方式,创新地在中学中开展以项目研究为模式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项目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的教育意义
  “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的是各门学科知识的交叉: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三个中心——“老师、课堂、课程”。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导学”,体现在以教为辅。“以教为主”是要充分地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以教为辅”是指“教是为了不教”,学员的学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会学”上,要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强调的是“经验、学生、活动”这三个中心,学习基本上采用“做中学”、和“发现式”的来开展,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通过制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标。它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学科交叉、团队协作、学生自主探究、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学习模式,项目研究的学习延伸了课堂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项目研究模式在中学实施存在问题与思考
  以项目研究为模式的学习,学生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项目的实施与学习者的兴趣一致,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是探究性的学习、发现式的学习,“项目研究”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模式。然而,项目研究是需要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知识的交叉运用才能完成一个项目,这过程往往是完整的而非只零破碎的知识片段,需要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在对一些项目进行深度研究,对中学生而言,在知识的储备、科学研究的素养、研究方法等等都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通过校本课程培训、讲座、项目研究、创新大赛等方式,在中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培养中学生爱科学、崇尚科学,重实践、重创新的精神,创新地在中学中开展以项目研究为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方面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缺乏父母监护,存在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亲情饥渴导致的幼儿心理、行为出现偏差,社区补偿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关爱不足等情况。改善
【摘要】提升高职学生科学素养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学生科学素养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文章从多个方面对提升高职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进行思考,主要包括改革课堂教学、增加选修课和校园讲座,鼓励学生写科技论文,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等。  【关键词】科学素养 高职教育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11-01
会议
【摘要】本文说明了如何通过加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对正确处理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 实训基地 学生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15-01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多功能性的实训场所,是高职院校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中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发展阶段,高职教务管理面临投入大但效能低的实际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高职教务管理效能进行评估分析,发现影响高职教务管理效能的主要因素有组织结构、文化差异、信息化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通过构建教务管理协作平台,形成扁平化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推进学习型组织团队建设。
【摘要】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独生子 传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
会议
【摘要】论文介绍了“挑战杯”竞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竞赛等三个综合性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竞赛,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学科竞赛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以“理论传授——技艺切磋——嵌入思考”为特征的基于学科竞赛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