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因素和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金属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加工可以有效地提升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抗磨损以及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等.但是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金属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甚至严重还会出现金属材料的开裂,严重降低了金属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计量的概念,综述了其在半导体晶圆生产制造及虚拟设备的应用进展及优势,指出了虚拟计量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趋势.
长久以来,岩石边坡稳定性的问题是工程界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岩石基础内部一般含有众多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构造,这些不连续构造往往会削弱岩体的强度,成为岩石边坡失稳的起因.伴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边坡逐渐增高,受断层、节理等结构面影响,破坏概率越来越大[1-3].为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寻求合理的边坡治理措施,并考虑到边坡工程中客观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文针对西南片区某采石场边坡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探讨了断层的影响、边坡的破坏风险及防治措施.
本文从申请条件、流程、加快审查周期等方面对中国专利申请阶段优先审查和快速预审进行比较,对两种加快审查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目前国内反应器材质为碳钢、复合板、不锈钢,反应器的材质会直接影响海绵钛中的杂质元素,如Fe、Cr、Ni等,杂质元素超标会造成海绵钛等级降低,或不满足客户对单杂质元素含量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Cr、Ni对海绵钛硬度影响,从理论和数据统计进行分析,理论上从固溶体结构和原子半径的对比分析对海绵钛硬度影响,数据统计100批次海绵钛Minitab软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对海绵钛硬度影响,为国内海绵钛企业对不锈钢反应器对生产海绵钛的影响提供参考.
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工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矿产开发的进度和质量,因此研究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和效解决对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地质矿产勘探中存在,基础性地质工作效率低、矿产资源地质勘探投入少、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和主要矿产查明程度四个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从构建勘探工作信息化体系、强化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加强重点矿产能源勘探和加大科学技术支撑力度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介绍了薄规格16MnDR钢板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主要采用加热过程中均热段1280±20℃,轧制过程中控制粗轧开轧温度≥980℃、精轧终轧温度880±20℃,正火工艺为890±10℃,保温时间8-10min.生产结果满足国标GB/T 3531-2014要求(其中屈服强度≥315MPa,抗拉强度≥490 MPa,断后伸长率≥21%,-40℃冲击功≥47J),表明此工艺生产的16MnDR钢板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综合力学性能.
目的:验证挤压工艺对铜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先将实验所用的铜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的环境下熔炼成半凝固状态,利用SiC颗粒对材料中的金属含量进行对比,最终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挤压之后的材料密度.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在不同的环境下,最终得出的致密度分别为89.41%、90.74%、92.17%、89.99%.结论:测试所得出的致密度均在90%左右,表明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在挤压之后变得较小,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刚度和硬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铜、金等关键矿产的需求,东乡铜、金矿田找矿工作愈发引起重视.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化)体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成果,分析东乡南部西塘地区找矿潜力.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具有寻找热液脉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潜力,并指出了下一步找矿重点和方向.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冶金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具有一定复杂性,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电力电子、计算机、电机电器等工业技术领域.为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更好地运用在冶金行业的生产过程当中,需要正确了解冶金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途径,使冶金行业呈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
耐腐蚀金属复合材料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此种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同时拥有着较强的可设计优势.因此,分析耐腐蚀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可以先获取熔铸密度参数,进行基体与增强体的引入,同时利用原位合成法实现耐腐蚀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最终得出测试结果:原位合成耐腐蚀测试组最终的成形时间更短,表明其制备效果更佳,具有实际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