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6例全牙列缺失的患者通过二次闭口印模法,准确的颌位记录,合理的排牙,临床制作全口义齿。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满意,义齿固位佳,咀嚼功能恢复好。结论对不同牙槽嵴状况全牙列缺失的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经良好的医患沟通,合理设计,精心制作,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全牙列缺失;修复;全口义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21-01全口牙齿缺失后,唇颊失去了牙齿的支撑而内陷,面下1/3距离缩短,面容苍老,发音不清,进食受限,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全牙列缺失患者需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以恢复面部自然外形和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全口义齿修复是目前临床修复无牙颌患者的主要方法[1]。因自身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限制,在不能行种植修复的情况下,传统的全口义齿修复对大多数患者仍是首选。对全牙列缺失,尤其是牙槽嵴低平患者进行传统的全口义齿修复,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全牙列缺失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9-78岁,原戴过全口义齿者12例,初次修复者24例,伴有牙槽嵴低平者9例。所有患者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医生的操作。
1.2修复方法
1.2.1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就诊的目的,告知全口义齿的特点、使用技巧、日常维护以及修复费用等。让患者对全口义齿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以合理的心态接受义齿。
1.2.2详细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牙槽嵴吸收程度、粘膜状态、有无高尖压痛,唇、颊、舌系带的位置,旧义齿戴用情况等。
1.2.3取印模采用二次闭口印模法,先用成品无牙颌托盘盛藻酸盐类印模材料制取初印模,灌制普通石膏模型,画出边缘线,然后在石膏模型上铺一层蜡片,沿边缘线去掉多余的部分,用自凝树脂制作个别托盘,待凝固后取下打磨。在口内试戴,周围边缘离开粘膜反折处2mm,缓冲唇、颊、舌系带,完成个别托盘的制作。如伴有松软牙槽嵴,磨出此处的自凝树脂,暴露松软组织,减轻制取终印模时的压力,避免组织移位,获取更精准的印模。最后用硅橡胶轻体取闭口压力终印模,同时进行肌功能修整,灌注硬石膏。
1.2.4确定颌位关系首先在模型上制作上颌蜡基托和蜡堤,用牙合平面规按压形成前高后低的牙合平面,放入口内试戴,确定牙合平面使其正面观位于上唇下2mm,并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用垂直距离测量尺反复多次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此距离减去息止颌间隙2mm即为垂直距离。对下颌牙槽嵴低平者,息止颌间隙可加大至5mm,牙合平面下降1-2mm,以缩短下颌义齿的牙合龈距离,有利于下颌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对原义齿垂直距离过低者,在纠正时增加垂直距离以3mm为界,这样患者才能得到充分的适应。同样制作下颌蜡基托和蜡堤,趁下颌蜡堤尚软时将上下颌蜡托戴入患者口内,用卷舌舔腭法结合吞咽咬合法协助下颌退回正中关系位,之后作正中咬合,当达到预测的垂直距离高度即停止,此时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被确定下来。为验证正中关系位是否正确,将两手置于患者双侧颞部,嘱患者做咬合动作,如能感觉两侧的颞肌收缩力度一致,则表明下颌没有前伸,也无偏斜;反之则有偏斜。反复测试直至颌位关系正确。正中关系位确定后,在牙合堤唇面刻画出中线、口角线、唇高线等标记,将上下颌托粘结在一起从口内取出转移到模型上,然后上牙合架固定。
1.2.5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根据患者的面型、颌弓的形态、大小来选择半解剖式人工牙。前牙要注重美观,排成浅覆牙合和浅覆盖;后牙要恢复咀嚼功能,排出补偿曲线和横牙合曲线,以保证前伸和侧牙合平衡。人工牙的排列要根据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变化来确定。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外侧骨板吸收相对较多,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颌骨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内侧骨板吸收相对较多,致使下颌弓逐渐变大[2]。拔牙后上前牙唇侧牙槽嵴吸收较多,而天然上前牙大多数都不是从牙槽嵴顶向下垂直生长的,而是略偏唇的方向,因为只有在这种位置才适合舌与上唇运动时的肌力平衡,看起来也美观,因此人工上前牙应模拟天然上前牙排在适当唇向的位置,这样既美观又有利于义齿的固位[3];前磨牙的排列同其两侧骨吸收量大致相等,可排在牙槽嵴顶上;上颌磨牙拔除后,颊侧骨吸收较多,牙槽嵴顶向腭侧偏移,上颌人工磨牙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偏颊侧一些;下颌磨牙拔除后,舌侧骨吸收较多,牙槽嵴顶向颊侧偏移,下颌人工磨牙就应排在牙槽嵴顶偏舌侧一些。对于牙槽嵴低平者,可选用非解剖式牙。
1.2.6试戴与调整检查固位、咬合高低、基托边缘伸展等,并根据患者的体会给以调整。试戴完成后装盒、热处理、打磨等工序,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
1.3满意度评价标准满意:义齿固位好、咀嚼效率高;基本满意: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尚可;差:义齿固位差,无法进行咀嚼,患者感觉欠佳。
2结果
本次对36例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其中34例面型自然,颌位准确,上下颌义齿稳固,咀嚼功能恢复好;基本满意2例,通过平衡牙合的调整,义齿基本稳固,咀嚼功能尚可。义齿戴入后有33例患者出现疼痛,经过1-3次的复诊调磨正常使用。
3讨论
全口义齿是粘膜支持式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其固位原理是依靠义齿基托与无牙颌粘膜组织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以及口颌肌的肌力而固位[4]。全口义齿修复的关键在于固位和稳定。获得精确的印模是义齿修复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全口义齿制作首先要有精确的印模、模型,医生制取印模时应获得准确的义齿支持组织的形态,以保证义齿基托与支持组织密合;要有适度的边缘伸展范围,以增大义齿基托与组织的吸附面积,从而增强义齿的固位力;保证印模边缘与口腔粘膜形态吻合取得良好的边缘封闭。义齿基托的磨光面形态应形成一定的凹斜面,以便通过唇、颊、舌肌肉和软组织的作用能对义齿形成挟持力,使义齿基托贴附于牙槽嵴上,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5]。
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确定患者正常的颌位关系最为重要,也是造成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垂直距离过高或过低都使患者初戴义齿时不能适应。过高的垂直距离,患者会感到下颌牙槽嵴疼痛、酸胀、面颊部肌肉酸痛、肌张力大;过低的垂直距离,患者感觉咀嚼无力,咬碎食物困难,面下1/3塌陷,面容苍老。对年龄较大或缺牙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下颌习惯性前伸、偏咬等习惯,正中关系位较难取得,此时医生应耐心指导,详细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正中关系位的确立。对于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义齿受力时,因杠杠作用,固位力支点降低。所以在恢复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时,不必机械地搬用2mm的息止间隙,可适当加大至2-5mm为妥,其作用可增加固位力,有利于咀嚼运动的稳定[6]。
患者义齿修复佩戴后复诊的常见原因是组织压痛,导致组织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骨尖、突出、上颌隆突、上颌结节的颊侧部位、下颌的舌隆突等部位与义齿之间的缓冲不够,基托的边缘伸展过长或者过于锐利,系带部位基托缓冲不够;咬合不平衡也可导致组织疼痛。因此在模型处理、蜡基托边缘修整和排牙时要严格操作,要注意人工牙排列的位置,減少咬合不平衡的发生。总之,在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医生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向患者普及义齿的相关知识,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全口义齿,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桂,李玉华.无牙颌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3):51-52.
[2]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6.
[3]郭天文,王菁.全口义齿修复的新观念[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11(1):49-51.
[4]郭天文.临床全口义齿复诊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出版社,2009,3(1):21-23.
[5]周群.舒适护理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0,10:158.
[6]郭立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全口义齿修复体会[J].中外医疗,2008,17:59.
【关键词】全牙列缺失;修复;全口义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21-01全口牙齿缺失后,唇颊失去了牙齿的支撑而内陷,面下1/3距离缩短,面容苍老,发音不清,进食受限,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全牙列缺失患者需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以恢复面部自然外形和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全口义齿修复是目前临床修复无牙颌患者的主要方法[1]。因自身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限制,在不能行种植修复的情况下,传统的全口义齿修复对大多数患者仍是首选。对全牙列缺失,尤其是牙槽嵴低平患者进行传统的全口义齿修复,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全牙列缺失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9-78岁,原戴过全口义齿者12例,初次修复者24例,伴有牙槽嵴低平者9例。所有患者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医生的操作。
1.2修复方法
1.2.1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就诊的目的,告知全口义齿的特点、使用技巧、日常维护以及修复费用等。让患者对全口义齿有全面正确,的了解,以合理的心态接受义齿。
1.2.2详细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包括牙槽嵴吸收程度、粘膜状态、有无高尖压痛,唇、颊、舌系带的位置,旧义齿戴用情况等。
1.2.3取印模采用二次闭口印模法,先用成品无牙颌托盘盛藻酸盐类印模材料制取初印模,灌制普通石膏模型,画出边缘线,然后在石膏模型上铺一层蜡片,沿边缘线去掉多余的部分,用自凝树脂制作个别托盘,待凝固后取下打磨。在口内试戴,周围边缘离开粘膜反折处2mm,缓冲唇、颊、舌系带,完成个别托盘的制作。如伴有松软牙槽嵴,磨出此处的自凝树脂,暴露松软组织,减轻制取终印模时的压力,避免组织移位,获取更精准的印模。最后用硅橡胶轻体取闭口压力终印模,同时进行肌功能修整,灌注硬石膏。
1.2.4确定颌位关系首先在模型上制作上颌蜡基托和蜡堤,用牙合平面规按压形成前高后低的牙合平面,放入口内试戴,确定牙合平面使其正面观位于上唇下2mm,并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用垂直距离测量尺反复多次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此距离减去息止颌间隙2mm即为垂直距离。对下颌牙槽嵴低平者,息止颌间隙可加大至5mm,牙合平面下降1-2mm,以缩短下颌义齿的牙合龈距离,有利于下颌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对原义齿垂直距离过低者,在纠正时增加垂直距离以3mm为界,这样患者才能得到充分的适应。同样制作下颌蜡基托和蜡堤,趁下颌蜡堤尚软时将上下颌蜡托戴入患者口内,用卷舌舔腭法结合吞咽咬合法协助下颌退回正中关系位,之后作正中咬合,当达到预测的垂直距离高度即停止,此时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被确定下来。为验证正中关系位是否正确,将两手置于患者双侧颞部,嘱患者做咬合动作,如能感觉两侧的颞肌收缩力度一致,则表明下颌没有前伸,也无偏斜;反之则有偏斜。反复测试直至颌位关系正确。正中关系位确定后,在牙合堤唇面刻画出中线、口角线、唇高线等标记,将上下颌托粘结在一起从口内取出转移到模型上,然后上牙合架固定。
1.2.5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根据患者的面型、颌弓的形态、大小来选择半解剖式人工牙。前牙要注重美观,排成浅覆牙合和浅覆盖;后牙要恢复咀嚼功能,排出补偿曲线和横牙合曲线,以保证前伸和侧牙合平衡。人工牙的排列要根据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变化来确定。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外侧骨板吸收相对较多,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颌骨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内侧骨板吸收相对较多,致使下颌弓逐渐变大[2]。拔牙后上前牙唇侧牙槽嵴吸收较多,而天然上前牙大多数都不是从牙槽嵴顶向下垂直生长的,而是略偏唇的方向,因为只有在这种位置才适合舌与上唇运动时的肌力平衡,看起来也美观,因此人工上前牙应模拟天然上前牙排在适当唇向的位置,这样既美观又有利于义齿的固位[3];前磨牙的排列同其两侧骨吸收量大致相等,可排在牙槽嵴顶上;上颌磨牙拔除后,颊侧骨吸收较多,牙槽嵴顶向腭侧偏移,上颌人工磨牙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偏颊侧一些;下颌磨牙拔除后,舌侧骨吸收较多,牙槽嵴顶向颊侧偏移,下颌人工磨牙就应排在牙槽嵴顶偏舌侧一些。对于牙槽嵴低平者,可选用非解剖式牙。
1.2.6试戴与调整检查固位、咬合高低、基托边缘伸展等,并根据患者的体会给以调整。试戴完成后装盒、热处理、打磨等工序,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
1.3满意度评价标准满意:义齿固位好、咀嚼效率高;基本满意: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尚可;差:义齿固位差,无法进行咀嚼,患者感觉欠佳。
2结果
本次对36例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其中34例面型自然,颌位准确,上下颌义齿稳固,咀嚼功能恢复好;基本满意2例,通过平衡牙合的调整,义齿基本稳固,咀嚼功能尚可。义齿戴入后有33例患者出现疼痛,经过1-3次的复诊调磨正常使用。
3讨论
全口义齿是粘膜支持式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其固位原理是依靠义齿基托与无牙颌粘膜组织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以及口颌肌的肌力而固位[4]。全口义齿修复的关键在于固位和稳定。获得精确的印模是义齿修复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全口义齿制作首先要有精确的印模、模型,医生制取印模时应获得准确的义齿支持组织的形态,以保证义齿基托与支持组织密合;要有适度的边缘伸展范围,以增大义齿基托与组织的吸附面积,从而增强义齿的固位力;保证印模边缘与口腔粘膜形态吻合取得良好的边缘封闭。义齿基托的磨光面形态应形成一定的凹斜面,以便通过唇、颊、舌肌肉和软组织的作用能对义齿形成挟持力,使义齿基托贴附于牙槽嵴上,增强义齿的固位和稳定[5]。
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确定患者正常的颌位关系最为重要,也是造成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垂直距离过高或过低都使患者初戴义齿时不能适应。过高的垂直距离,患者会感到下颌牙槽嵴疼痛、酸胀、面颊部肌肉酸痛、肌张力大;过低的垂直距离,患者感觉咀嚼无力,咬碎食物困难,面下1/3塌陷,面容苍老。对年龄较大或缺牙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下颌习惯性前伸、偏咬等习惯,正中关系位较难取得,此时医生应耐心指导,详细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正中关系位的确立。对于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患者,义齿受力时,因杠杠作用,固位力支点降低。所以在恢复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时,不必机械地搬用2mm的息止间隙,可适当加大至2-5mm为妥,其作用可增加固位力,有利于咀嚼运动的稳定[6]。
患者义齿修复佩戴后复诊的常见原因是组织压痛,导致组织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骨尖、突出、上颌隆突、上颌结节的颊侧部位、下颌的舌隆突等部位与义齿之间的缓冲不够,基托的边缘伸展过长或者过于锐利,系带部位基托缓冲不够;咬合不平衡也可导致组织疼痛。因此在模型处理、蜡基托边缘修整和排牙时要严格操作,要注意人工牙排列的位置,減少咬合不平衡的发生。总之,在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医生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向患者普及义齿的相关知识,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全口义齿,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桂,李玉华.无牙颌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3):51-52.
[2]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6.
[3]郭天文,王菁.全口义齿修复的新观念[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11(1):49-51.
[4]郭天文.临床全口义齿复诊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出版社,2009,3(1):21-23.
[5]周群.舒适护理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0,10:158.
[6]郭立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全口义齿修复体会[J].中外医疗,2008,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