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经济人假设”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有这一假设前提,经济学研究才不会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讨论一些相关的经济学主题,从而揭示出一系列颇有积极意义的经济规律。但现今仍有人对这一假设存疑,认为这一假设是在主张人们自私自利,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本身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实践角度来考察,“经济人假设”既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人性;利己;经济人假设;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29-02
  大凡酷爱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我们身边许多关于选择的事情,如农民是种水稻还是种西瓜,厂商是生产皮鞋还是生产保暖内衣,大学毕业了是立即就业还是考研,青年人谈恋爱是心仪张三还是李四等等,都可以用经济学的眼光来审量。由此值得深入探讨的是:如果把上述各项选择的主体抽象出来,看看他们都是在为谁而选择呢?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回答之前我先引用两个典型事例。
  很多人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由于齐威王的上中下三匹马比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马更胜一筹,因此同等次的马比了三场,田忌连输三场。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出了个主意,让田忌重组资源,选择了用上马去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去对齐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去对齐威王的上马。如此选择田忌虽然会输一场,但是可以赢两场,两胜一负,最后胜利是田忌的。
  另一个是比尔·盖茨辍学的事:比尔·盖茨1973年进入哈弗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喜欢法律却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他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还是辍学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大学毕业文凭。盖茨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终于成功了,1999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世界亿万富翁的榜首。
  上述两个事例虽然内容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事例中的主人翁都面临着一种选择,而且无论是赛马的田忌,还是辍学的盖茨,它们的选择都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包括前面所说的农民选择种植物,厂商选择生产物,大学生选择就业或考研,青年人选择对象,无不都是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有鉴于此,经济学研究就有了一个基本假设,即“经济人假设”。这一假设的内涵就是说,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之前,假定每一个活动在经济过程中的个人都以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他在面临选择时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个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机会,每一个参与者都依据自己的偏好,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参与活动。这里所说的“经济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学正是在这一假设之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最大化问题的一门学问。对社会而言,是GDP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个人而言,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而言,是利润最大化或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经济学正是在对这种最大化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如果离开了经济人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全部内容都要被推翻。
  对此,可能会有人用身边的人或事来质疑经济人假设:比如某个学院有两个学生在江边祭祀故人,突然其中一个滑进了江中,而另一个同学不顾个人安危,跳到江中救起了同学,自己却沉到了江底。再如,某中学有个女生得了白血病,另一个学校的师生在从未与该女生谋面的情况下,捐资上万元。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个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种无私的爱等等。这些舍己救人、无私捐助或无私奉献现象的存在是否与经济人假设相矛盾呢?是否应该否认人的利己本性进而否认经济人假设呢?
  不错,经济人假设确实是以“人的本性是利己”为假设前提的,但这种假设并不否认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认人性中除了利己之外,还有同情心、关爱心等善良的一面存在,也就是说经济人假设承认人的利己本性与上述各种善行或利他现象并不矛盾。经济人假设不仅正确,而且也非常必要。
  说经济人假设正确,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雷锋这样的英雄)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在祖国危难之际也会牺牲自己保家卫国的行为),而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从事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只要是有理性的人都会如此,所以经济人假设也就是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实质上是一种抽象,是对“人”进行抽象,是为了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微观的人的特点进行抽象,然后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通过抽象可以避免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以便更有效地讨论相关的经济学主题。毫无疑问,抽象出的共性是以特殊的个性为基础的,共性并不排除特殊的个性。说经济人假设必要,是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假设前提,因为没有经济人假设就不能分析经济现象和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经济政策。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具有分析力的重要标志,没有这个假设,剖析各种经济现象就不可能具有分析力。也就是说经济人假设只是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工具,它并不是提倡人人自私自利,一些人把经济人假设说成是经济学家主张人们都自私自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事实上,马克思在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时也认为,人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否认人是利己的,假设人是利他的,那么经济学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我想就一定会出现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吉的礼物》中的一对新婚夫妇那样的情景。
  《麦吉的礼物》是这样描述的:新婚不久的吉姆和德儿,很是穷困潦倒。除了德儿那一头美丽的金色长发、吉姆那一只祖传的金怀表外,他们便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骄傲的了。虽然生活很苦很累,但他们却彼此相亲相爱,两个人关心对方都胜过关心自己。快过圣诞节了,小两口尽管身无分文,为了让爱人高兴,各自还是想悄悄准备一份礼物给对方。吉姆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把心爱的金怀表卖了,买了一套漂亮的发卡,准备去配德儿那一头金色长发。德儿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剪掉自己心爱的长发拿去卖钱,为吉姆的怀表买了表链和表袋。圣诞节那一天,他们开始交换礼物,却无可奈何地发现,自己最珍视的东西,对方已作为礼物的代价而出卖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方深爱着自己。小说中的一对主人翁各自花了惨痛的代价换回来的是无用之物,这肯定是莫大的遗憾,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启示:出于无私爱心的利他主义行为,也有可能使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欧·亨利在小说中写道:“两个住公寓的傻孩子却笨到了极点,彼此为了对方,白白牺牲了他们屋檐下最珍贵的财富。”可见欧·亨利也认为,这小两口的行为是不明智或者说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说尽管是恩爱夫妻,经济人的身份也是抹不掉的。   对经济人假设产生误解可能来自于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即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恰恰相反,经济学的最伟大发现正是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了起来。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就在于此——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并不是赞扬人的利己性,只是承认利己利益的思想应当是绝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正如白蛇变成了美人但饮了雄黄酒就要露出本性一样。斯密认为,参与经济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出于个人利益动机,为了谋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把他所拥有的资本当然包括所有能用来牟利的东西和技能,用在能产生最大利益的地方。社会是个人的总和,当每个个人都以自己所拥有的去谋求最大个人利益的时候,社会所拥有的资本或者说资源,自然也就找到了最大的用途,社会经济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斯密曾明确地指出:“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1]那么,把这种对个人利益追求从而引导向社会利益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呢,斯密的答案就是“看不见的手”,按照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价值规律,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市场机制。斯密说:“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意的目的。”[1]如果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时整个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承认人的利己,又把利己引导向利他,这正是我们目前所处的市场经济的奥秘之处。
  传统社会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2]把人性看作万恶之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结果怎么样呢?整个社会处于上千年的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极其穷困。即便如此,利己的人性消灭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在那种社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成为强者剥夺弱者、上层剥夺下层的武器,从而极大地加剧了社会不公平。老百姓的人性虽然被强制性地消灭了,但倡导“灭人欲”的人性却发展成为兽性,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他们提倡的是自己根本不打算去实践的伪道德,薄伽丘的《十日谈》曾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这些伪道德和假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
  相反,市场经济公开承认人性的合理性,承认人利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从而把人的利己心和利己行为变成了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我国短短的二、三十年市场经济的实践已证明,市场经济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人性升华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他人和社会。亿万富翁不再成为守财奴,而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者。我们不否认市场经济下还有私欲和罪恶,但与传统社会相比孰优孰劣大家心中都十分明白。
  言而总之,要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与其质疑“经济人假设”、强调改造或放弃个人利己的动机,不如在充分肯定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协调个人选择的制度安排,这可能更为切实而有效。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第四篇,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2]朱熹《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
  作者简介:祝碧青,男,1954年9月出生,湖北省宜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现就职于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务处处长。在学院主讲《西方经济学》、《旅游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等;研究方向主要是经济学,曾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两篇文章曾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引用和索引。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色金属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很多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矿物资源。有色金属作为我国各个领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
<正> 建立寻找与《设计》具有一定已知性质的浮选药剂的科学基础问题,早就有过讨论。作者曾提议根据化学途径解决这个问题,包括以药剂的化学本性和进入可浮矿物晶格中的阳离
<正>一、中国与美、欧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及进展2005年1月1日,根据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国际纺织品贸易正式取消配额制度。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
日前,三位新西兰潮州同乡会的代表同新西兰前政府民族事务部长克里斯卡特先生一道前往基督城,向市长鲍伯帕克送上一张金额为45090新元的支票,慰问地震受灾家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显现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会计和会计监督在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经济决策中
氧气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其重点对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某些外科手术前后的患者、大出血休克患者、胎心不良或分娩时产程过长的患者,也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时护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这是我们党
目的分析研究持续质量改护理管理措施在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危重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
期刊
本文针对电气火灾的特点和在建筑施工中呈上升趋势的现状,重点对电气火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