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制教育进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教育任务。法制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法制教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导入在一节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适当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鲸,保护鲸的情感,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时渗透法制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配有美丽的插图。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以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向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二、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句来渗透法制教育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三年级下册)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师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师生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钓鱼的启示》一文中,讲述了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三、在教学拓展延伸训练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要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在学生学完《掌声》(三年级上册)后,学生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教师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残疾人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怎么办?残疾人和其他的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力?”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从而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我们不光是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从而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摘要: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为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尝试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具体在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中,笔者设计三个步骤:一是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二是利用已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整理信息;三是利用班里的计算机设备,展示学习成果。  关键词:网络 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
内容摘要:教学中巧妙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白,为语文学习增添缤纷的色彩;教师利用课堂生成灵活变换教学思路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精彩;以生活中的节日或多彩活动为“名目”让孩子亲历过程,感受其中的点点滴滴,写起文章才会得心应手;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则更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快乐而灵动地学语文。  关键词:妙用补白 活用生成 巧设名目 善用资料  语文本身是充满魅力的,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激发兴趣,生活之中“想交际  低年级段的学生,没有口语交际的意识和习惯,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要求,需要一个渐进过程。从无意识的口语交际状态到条理性的自由表达的关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期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本文通过分析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涵义,提出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化 与众不同  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因而在思想和行事风格上必不相同。初中的孩子正是个性和心理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灵较为敏感,行事较为叛逆,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读和写历来要比翼双飞,才能有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高质量,一翼损伤或薄弱,语文能力强不起来。如今,一篇篇文章作法,一本本印刷精美的作文选,昭然于书肆,昭然于形形色色的报刊,教学之道寓含其中。但从小学到初中,从学生的点到学生的面,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注者不多,笔者认为应该就此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令人担忧的农村初中写作现状  1、初中生怕写作文。“作文,作文
期刊
【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信息社会正处于对人类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更新要求的时候,它事实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方向,即丰富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动发展 探究性阅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切实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
【摘要】从语言信息传递的方式来说,读、写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听、说是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口头语言能力强可以促进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听、说、读、写之间有密切的内容联系,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严重影响知识信息的获得。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听说 ” “ 读写”  “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听、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犯罪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了解青少年暴力攻击犯罪形成的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青少年管教所在押25周岁以下因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