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水洗微元素新型抗菌纯棉面料的开发

来源 :染整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ird_z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纯棉纤维吸湿透气、柔软舒适的特性,开发了一种高效、持久、健康、安全的微元素新型抗菌纯棉面料.此非金属离子抗菌面料经100次水洗后,抗菌效果仍能达到95%以上.在生产过程中,实验了生产工序对面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微元素纯棉抗菌面料的染整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其他文献
利用新型催化剂制备端含氢硅油.以高黏度甲基硅油、含氢双封头为主要原料,在自制的线性氯化磷腈类催化剂H作用下,制得端含氢硅油,改变了传统使用酸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性能优异,用量少,工艺简单,不产生固废;目标产物端含氢硅油中残留的低沸物和电解质少,基本不存在环体残留,符合国际法规残留物要求.
研究了不同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0~1.5%,w/w)对油炸鸡柳的嫩度、保水性和食用品质等的影响.通过分析油炸鸡柳的油炸得率、色差、剪切值和感官品质的变化,发现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添加量,显著增加(p<0.05)鸡柳的油炸得率,其内部的L?、a?和b?值,以及嫩度、多汁性和整体接受度等感官评定分值;显著降低鸡柳的剪切力.实验结果表明,添加1.0%和1.5%谷氨酰胺转氨酶,能够改善鸡柳出品率、嫩度和感官品质.
以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DES)为染色介质,用雅特隆红玉SWD、雅特隆黄棕SWD和雅特隆深蓝SWD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探讨了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浴比等因素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涤纶织物的耐干热色牢度及热稳定性,并与水相染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组成的DES可以用于分散染料溶剂染色,续缸染色3次仍然可获得色泽,但首次染色织物的K/S值比水相染色低得多;DES染色织物的耐干热色牢度和热稳定性与水相染色相似.
原材料坯布是印染工厂主要加工成本之一,控制较为复杂,细节需到位,除涉及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外,工艺、设备、操作与坯布都息息相关.原材料管理重在细节,操作靠方法,执行力是关键,绩效考核是工具.
根据石墨烯的功能,结合涤纶与棉纤维的优点,设计石墨烯改性涤棉工装服装面料.测试指标显示,面料具备石墨烯功能,成功实现石墨烯改性涤棉工装的开发应用.
针对GB/T 8427—2019中白纸卡的要求,对比轻薄易透织物耐光色牢度直接评级和背置三级标准棉贴衬评级结果的差异,研究了背衬材料在耐光曝晒过程中泛黄现象对轻薄易透织物耐光色牢度评级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既可采用非标准背衬材料,又可以消除曝晒过程中泛黄而引入评级误差的简易办法,有利于同行对于耐光色牢度标准中白纸卡要求的正确理解.
ZD-3印花糊料是一款以海藻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复配糊料,主要应用在全涤面料的分散染料仿蜡印花中,得色鲜艳、手感柔软,印花均匀性好,可得到正反面得色一致的印花效果.
采用低温染色工艺(尤纳素LHF染料,染色温度80℃)和常规染色工艺(毛用活性染料,低温助剂LTD,染色温度92℃)对橙色、灰蓝色、酒红色、藏青色、黑色5个颜色进行大生产,对比2种工艺对羊绒纤维物理性能、纱线物理性能及短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尤纳素LHF染料染羊绒纤维,纤维长度损伤减少了50.0%,单纤维强力增加9.0%,断裂伸长率增加9.6%,15 mm以下短绒率降低9.4%;纱线强力提高7.0%,纱线断裂伸长率提高12.0%;同时染色温度降低,节省染色时间,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简单分析弹性针织物(原料为涤纶、锦纶、氨纶)吸湿排汗的原理和测试方法.纤维的化学结构改性、物理形态结构改性,合理设计织物的组织结构,适当的后整理等措施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探索吸湿排汗助剂的饱和值,符合低碳节能降耗的环保理念.吸湿排汗的测试指标主要是吸湿性和速干性,这也是生产实现吸湿排汗的技术方向.织物吸湿排汗功能的耐久性与性能获得方法有直接关系,结构形态的改性能够持续更长久,后整理助剂有耐洗次数的局限.
针对当前传统的染色耗水量大、工艺耗时长、后处理水洗流程长、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发针织布染色后处理节水降耗短流程工艺.新工艺的后处理水洗工序使用SOR溢流水洗结合连续式溢流染缸洗涤方式,耗水量比传统染色后处理水洗方式大幅降低.新工艺后处理平均耗水为35.86 t/t布,较传统工艺节约34.7%的用水量,耗时节约11.5%,中和酸用量降低至1.0 g/L,吨布成本节约34.7%.使用新工艺对针织物染色,减少了印染废水排放,减轻了污水处理负担.该工艺快捷、高效、节水、降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污染排放,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