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产业高消耗、重污染的特点使得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作为全国的钢铁生产大省,更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贯彻实施。钢铁产业链的安全和效率是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河北省钢铁企业应立足于整合钢铁产业链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省钢铁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河北省是钢铁生产大省,在钢铁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加上上游铁矿资源供应约束日益显现,下游产品销售不稳,形势严峻。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1.铁矿石资源供应问题。钢铁产业是一种高度资源依托型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源保障。河北省铁矿石虽然存储总量大,但“贫、小、杂、散”的特点非常突出,矿石品位低,分布面广,开采投入大、周期长。目前,河北省境内可供开采的铁矿石储量为10.47亿吨,按2003年8000万吨的开采规模,只能开采13至17年,在未来15年内,河北省内2/3的铁矿石矿山将陆续枯竭。
随着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铁精矿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资源储量及矿山生产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加之近年来本省铁矿石开采成本过高,钢铁企业大多被迫采取进口铁矿石的方式以供生产。2006年河北全省铁矿石90%都靠进口,2006年河北省铁矿石进口占到全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2/3。随着河北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急剧上涨,使我国的钢铁企业又面临成本增加的威胁。上述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钢铁生产环境保护问题。钢铁生产的环保问题主要涉及两点:一是能源消耗高;二是环境污染重。近年来河北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总体上起点低,相当多企业的装备和技术落后,吨钢能耗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之近年河北钢铁产业连续的高速增长,使得钢铁产业的能源消耗增长十分迅猛,甚至超过了能源供应的增长速度。可以说,近年高速发展的河北钢铁产业是造成目前河北全省能源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过来,能源的全面紧张又危及到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另外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河北省数百家钢铁企业中,多数为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保设施差的民营小钢铁厂和地方性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技术落后,生产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河北省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粉尘、固体废物的排放不仅给河北省、而且给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产品结构问题。在钢铁产量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河北省钢铁产业还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产品结构性问题。调查统计显示,全省钢材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基本上属于低附加值、资源粗放型产品。占全省钢材总量60%以上的产品为建筑钢材(包括螺纹钢、线材、中小型材、焊接钢管、热轧带板、部分中厚板等),机械设备、汽车生产等所需的优质板带材、5000毫米以上宽厚板、超薄热带、冷轧薄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少,缺乏强劲的竞争能力。近年来,虽然唐钢、邯钢等都在加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但从全省总体的产品构成来看,仍然是初加工产品占主导地位,影响着河北省钢铁产业总体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与持续发展。
二、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升级为企业所在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钢铁产业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因此,要实现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钢铁产业链的安全和效率是根本保证。
1.建立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按照小循环一中循环—大循环的顺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每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可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物质能够得到循环往利用。整个工业生产形成了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物质循环过程,所有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均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和持久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当前,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的最佳方式是延长钢铁产业链条,构建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区。 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区以钢厂为核心企业,其他相关产业为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设计物质、能源、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循环代谢过程,从区域角度配置资源和能源,合理布局,确保区域内的物质、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
邯钢是河北省钢铁企业的典型代表,邯钢集团率先发展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近年来,邯钢生产过程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各种能源与固体废弃物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利用,但其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以铁素资源为核心的上下道工序之间的小循环,与其他行业及社会生活之间的中循环和大循环涉及的很少,除与电力和建材行业建立产业关联外,与石化、农业、社区生活等还没有建立起起物质与能源的循环利用。
因此,邯钢应以优化产业链,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环利用领域为直接目的,以做好大、中、小三个循环,发展循环型钢铁工厂为原则,建立以邯钢为中心的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以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钢铁企业生产钢铁、向社会提供能源、处理社会废弃物等方面的功能。以邯钢为中心的循环型钢铁工业生态园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电力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建材行业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机械制造行业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化工行业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以及社会生活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五个方面,将进一步推动邯钢集团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铁矿石资源供应“两手”准备。铁矿石资源供应紧张已经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河北省的钢铁产业而言,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钢铁行业的进入壁垒,对规模过小、技术较低、污染严重、不符合行业标准的小型私营企业予以关闭,减少省内矿资源任意开采浪费的现状;对符合行业标准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应严抓技术,提高其开采矿资源的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浪费,有计划有节制的开采省内铁矿资源。同时,随着河北省对进口铁矿资源依赖性的逐步加大,河北省的钢铁企业也应该积极介入国外矿产行业,通过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协商或联盟,形成共同分享国外矿产资源的格局,避免多头对外,以增强买卖中的议价权,以此来保证进口资源价格与数量的稳定性。日本钢铁企业之所以能够至今主导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权,与他们较早介入上游铁矿石资源供应,与矿产供应商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分不开。
3.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下游产业的关联度。钢铁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下游产业的需求为原则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与下游产业的联系与合作,以此来保证产品销售顺畅,提高企业效益。早在2003年,宝钢集团积极与钢铁消耗大户建立紧密联系,完成了与一汽、上汽、东风国内三大汽车业巨头的全面战略合作,以此整合自身产业链,控制产业链风险,提高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河北省钢铁企业学习与借鉴。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资助项目(06457239)。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一、河北省钢铁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河北省是钢铁生产大省,在钢铁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加上上游铁矿资源供应约束日益显现,下游产品销售不稳,形势严峻。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1.铁矿石资源供应问题。钢铁产业是一种高度资源依托型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源保障。河北省铁矿石虽然存储总量大,但“贫、小、杂、散”的特点非常突出,矿石品位低,分布面广,开采投入大、周期长。目前,河北省境内可供开采的铁矿石储量为10.47亿吨,按2003年8000万吨的开采规模,只能开采13至17年,在未来15年内,河北省内2/3的铁矿石矿山将陆续枯竭。
随着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铁精矿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资源储量及矿山生产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加之近年来本省铁矿石开采成本过高,钢铁企业大多被迫采取进口铁矿石的方式以供生产。2006年河北全省铁矿石90%都靠进口,2006年河北省铁矿石进口占到全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2/3。随着河北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急剧上涨,使我国的钢铁企业又面临成本增加的威胁。上述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钢铁生产环境保护问题。钢铁生产的环保问题主要涉及两点:一是能源消耗高;二是环境污染重。近年来河北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总体上起点低,相当多企业的装备和技术落后,吨钢能耗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之近年河北钢铁产业连续的高速增长,使得钢铁产业的能源消耗增长十分迅猛,甚至超过了能源供应的增长速度。可以说,近年高速发展的河北钢铁产业是造成目前河北全省能源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过来,能源的全面紧张又危及到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另外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河北省数百家钢铁企业中,多数为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保设施差的民营小钢铁厂和地方性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技术落后,生产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河北省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粉尘、固体废物的排放不仅给河北省、而且给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产品结构问题。在钢铁产量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河北省钢铁产业还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产品结构性问题。调查统计显示,全省钢材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基本上属于低附加值、资源粗放型产品。占全省钢材总量60%以上的产品为建筑钢材(包括螺纹钢、线材、中小型材、焊接钢管、热轧带板、部分中厚板等),机械设备、汽车生产等所需的优质板带材、5000毫米以上宽厚板、超薄热带、冷轧薄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少,缺乏强劲的竞争能力。近年来,虽然唐钢、邯钢等都在加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但从全省总体的产品构成来看,仍然是初加工产品占主导地位,影响着河北省钢铁产业总体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与持续发展。
二、河北省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升级为企业所在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钢铁产业作为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因此,要实现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钢铁产业链的安全和效率是根本保证。
1.建立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按照小循环一中循环—大循环的顺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每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都可变成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物质能够得到循环往利用。整个工业生产形成了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物质循环过程,所有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均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和持久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当前,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的最佳方式是延长钢铁产业链条,构建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区。 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区以钢厂为核心企业,其他相关产业为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设计物质、能源、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循环代谢过程,从区域角度配置资源和能源,合理布局,确保区域内的物质、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
邯钢是河北省钢铁企业的典型代表,邯钢集团率先发展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近年来,邯钢生产过程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各种能源与固体废弃物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利用,但其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以铁素资源为核心的上下道工序之间的小循环,与其他行业及社会生活之间的中循环和大循环涉及的很少,除与电力和建材行业建立产业关联外,与石化、农业、社区生活等还没有建立起起物质与能源的循环利用。
因此,邯钢应以优化产业链,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环利用领域为直接目的,以做好大、中、小三个循环,发展循环型钢铁工厂为原则,建立以邯钢为中心的循环型钢铁生态工业园,以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钢铁企业生产钢铁、向社会提供能源、处理社会废弃物等方面的功能。以邯钢为中心的循环型钢铁工业生态园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电力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建材行业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机械制造行业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化工行业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以及社会生活与钢铁行业之间的循环五个方面,将进一步推动邯钢集团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铁矿石资源供应“两手”准备。铁矿石资源供应紧张已经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河北省的钢铁产业而言,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钢铁行业的进入壁垒,对规模过小、技术较低、污染严重、不符合行业标准的小型私营企业予以关闭,减少省内矿资源任意开采浪费的现状;对符合行业标准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应严抓技术,提高其开采矿资源的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浪费,有计划有节制的开采省内铁矿资源。同时,随着河北省对进口铁矿资源依赖性的逐步加大,河北省的钢铁企业也应该积极介入国外矿产行业,通过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协商或联盟,形成共同分享国外矿产资源的格局,避免多头对外,以增强买卖中的议价权,以此来保证进口资源价格与数量的稳定性。日本钢铁企业之所以能够至今主导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权,与他们较早介入上游铁矿石资源供应,与矿产供应商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分不开。
3.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下游产业的关联度。钢铁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下游产业的需求为原则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与下游产业的联系与合作,以此来保证产品销售顺畅,提高企业效益。早在2003年,宝钢集团积极与钢铁消耗大户建立紧密联系,完成了与一汽、上汽、东风国内三大汽车业巨头的全面战略合作,以此整合自身产业链,控制产业链风险,提高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河北省钢铁企业学习与借鉴。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资助项目(06457239)。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