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化学新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体现教育育人的本质。在教学中要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认知、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以此为宗旨,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以往的高中化学课程,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表现在听课、实验、作业等一切服从教师安排,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时,教师通常立即解答,把答案呈现给学生。新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学生应主动构建化学知识和有关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碰到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指导。例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混合液会逐渐变黑,产生的气体带有刺激性,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混合液会变黑?乙烯是稍有气味的气体,而产生的气体为什么会有较强的刺激性?此时,教师千万不能像过去一样直接说出自己的判断,而应启发学生:这个反应中的乙醇是什么类别的物质?遇到浓硫酸可能会有什么变化?从反应物的组成元素看,刺激性的气体可能是什么?请学生设计实验,检验气体物质中含有哪些成分,证实假设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还有哪些问题要进一步研究探索?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实验结果。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主体,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与技能主动构建的过程,是探索研究的过程。
  2)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2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笔者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做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把握教的最佳时机,突破难点,提升能力。课堂教学中只有在适当的时刻捕捉教的最佳时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思维,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把握教的最佳时机,围绕学生疑问详细展开教学,既夯实基础,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提升能力。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时间短,任务重,课堂教学中不断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时机,将教学不断推向高潮,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心理状态去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复习效果。
  4)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新教材中增加很多学生实验,在教学中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而且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可以就实验现象展开问题讨论,以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之,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5)积极营造课堂上的民主气氛。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权威式教育和管理模式,在课堂上注意营造民主氛围,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想、行为以较大的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使自己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这样,学生没有心理负担,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6)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在课外学生有着更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新知识和新领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当解决了一个问题时,意味着教学又朝着新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作者单位:宁夏海原县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人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它与“两课”教学的内在是一致的,而“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通过分析加强“两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阐述了人文教育与“两课
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超前服务,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服务,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服务。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工作
近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出现类似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更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来讲,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体系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会计教学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达成高质量就业。目前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出现了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
教育学中,本质主义的终结、强势话语的消解以及文本意义的僭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空间与自由度。教师不再是理论与实践之间被动的导体,而是二者之间积极活动的对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
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很快,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重点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讨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从扩大知名度、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思考。  随着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
阐述了高职院校“两课”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从而认识到实践教学要获得学校领导的重视,学生认可,教师必须采取实地调查、多媒体演示,建立长期实践教学基地等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才
本文考察了公司现金持有对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现金持有增加有助于缓解公司投资不足。相比于国有企业,现金持有增加对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降低作用更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岗位能力的需求,在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时候,要探索联合办学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