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172例F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莫沙必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以多塞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4%,对照组显效率72%,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干预 莫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占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10%,占消化专科门诊就医的20%~40%。单独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2006年9月~2010年9月用莫沙必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90例FD,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FD提供新的方案。
  资料与方法
  入选标准:所有对象均来自2004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FD是指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3个月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症状但无器质性原因可查(包括内镜诊断)。治疗组90例,男26例,女64例,年龄18~52岁,平均38.6岁,病程9个月~17年,平均6.5年;对照组82例,男30例,女52例,年龄20~53岁,平均39.2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6.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相似,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内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或食管炎或有明确的上述疾病史。②实验室、B超、X线检查有肝胆胰腺病变。③患有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有腹部手术史、过敏史等。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莫沙必利5mg,3次/日口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2次/周,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和讨论的交谈方式,每周交谈2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单以多塞平5mg,3次/日口服,每周随访1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禁用抗抑郁药、胃黏膜保护剂、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前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厌食、腹胀、早饱、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上腹痛、烧心等症状。以上症状按无、轻、中、重分级。症状判断标准0级(0分)无症状,1级(1分)轻度,有轻微症状;2级(2分)中度,自觉症状明显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3级(3分)重度,症状严重,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烧灼感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予以等级评分,①显效:症状改善达两个或两个级别以上或完全消失;②有效:症状改善仅为一个级别;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结 果
  两组疗效:治疗组显效48例(53.3%),有效28例(31.1%),无效14例(15.6%)。对照组显效40例(48.8%),有效19例(23.2%),无效23例(28%)。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经X检验(X3.9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治疗组发生口干3例、头晕2例、倦怠1例。对照组发生口干5例、嗜睡、头晕、头痛各2例,但均不影响治疗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烧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经生化、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候群,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占消化专科门诊就医的20%~40%。我国人群患病率10%~30%。目前尚未标准的治疗方案,以改善症状为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F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与胃酸分泌、胃肠动力功能异常、精神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心理因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提出在FD的发病中,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两因素最为重要。有学者报道,FD患者80%以上有精神抑郁、焦虑、神经质等症状,在这种状态下,胃的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减弱甚至停止,肠蠕动呈抑制状态。而FD症状反过来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两者互为因果,使疾病难以治愈。故患者反复就医,医疗费用高、疗效差为本病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FD患者存在性格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和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的不良精神心理状态。本组资料治疗组给以莫沙必利5mg,3次/日口服,改善患者上腹痛或不适、早饱、腹胀、嗳气、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上消不良症状,莫沙比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它是选择性胃肠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特异性地作用于上消化道,增加胃与十二指肠收缩和胃与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促进胃十二指肠排空,有效解除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症状。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和讨论的交谈方式,2次/周,每次30分钟,鼓励患者开放自己,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快,使其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治疗疗程结束后,心理干预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应注重心理行为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再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现代消化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管体经无损探伤检验,人工表面检验,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钻杆管缺陷试样进行微观检验,确定了连铸坯大型夹杂物是导致钻杆管裂纹的主要原因.根据钢管塑性变形理论分析了裂纹
研究表明赖氨酸与甲酚红在水溶液中可形成紫色络合物,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对该络合物有显著的增敏增稳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光度法测定赖氨酸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的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4.023  资料与方法  人员分组:每个临床科室抽调医院感染小组成员2人,4人为一组,每组调查2个病区。调查前1天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参加人员统一培训。  调查对象:2009年9月1日医院所有住院患者,调查目标为医院感染患病率和社区感染患病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病原体和耐药菌珠情况。  调查时间:2009年9月2日。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