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与天府学人》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eng929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钱锺书与天府学人》


  庞惊涛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价:39.00元
  作者庞惊涛用三年时间,搜集了11位四川学人与钱锺书先生的文字、学术往还的掌故,或以钱锺书著作为学术指引所形成的系列成果,以阐明钱锺书学问体系嘉惠学林、尤其是弘扬“蜀学”的价值。文中所引谈话、对话、信函等内容系首次公开,极有文献价值。

02

《1902:中国法的转型》


  李连贵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定价:58.00元
  本书以1902年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传统法的终结与近代法的演生,结合实践来阐述近代法律的演变与转型,并对中国法百年來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作出反思。引用大量一手史料,包括文献、档案、数据等等,可信度颇高,又凸显了内容的丰富性。

03

《锦衣卫-畸变的国器》


  熊剑平 看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价:32.00元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它所代表的“特务政治”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发展方向,它的神秘特性让很多人对其真实面貌不甚了然,本书正是对这一机构去伪存真,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讲述其中的权力纠葛与祸福兴亡。

04

《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


  [美]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 著;巫怀宇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定价:85.00元
  本书并非一部考据葡萄牙亚洲殖民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史实细节的作品,而是旨在提供一种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综合分析的图式。作者突破了单纯的亚洲史和欧洲史的视角,而是要求将葡萄牙的亚洲事业放在全球史的视域中考量,使得本书具有全面性。
其他文献
和汉服一起热起来的,还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兴。  在一些私人雅集和小眾茶会里,宋代点茶生活在当下的兴起,可看成是汉服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当然也不乏对两宋点茶生活相关的器物历史的重新熟稔。  围绕当下点茶的复兴,两宋斗茶、赏器的历史和风习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徐徐打开。如果说汉服的着身,是一种慕古,充满了一种表演的仪式感,那么,点茶和赏器则多少有一些精神层面的需求,而着汉服点茶和赏器,则无疑既有仪式
期刊
瑾妃是光绪二妃之一,另一位即是著名的珍妃。二人同父异母,瑾妃比珍妃大3岁。光绪十五年(1889年)同时入宫为嫔,后晋升为妃。瑾妃后来被宣统皇帝溥仪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清亡后,仍居紫禁城内,溥仪又上其徽号“端康皇贵太妃”。瑾妃终身未出宫,直至1924年51岁病逝,葬崇陵,谥“温靖皇贵妃”。  近年宫斗戏充斥荧屏,清官历史成了随人喜好而涂鸦的一面墙。其实宫廷自有其森严、繁杂的后官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经
期刊
航拍镜头下的港珠澳大桥秋日美景图/视觉中国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桥工程。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身,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有3座斜拉桥,桥体全部采用钢结构,相当于64座埃菲尔铁塔。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期刊
1917年11月,列宁在莫斯科红场的集会上演讲。图/视觉中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一一苏维埃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
期刊
十多年前,如果将汉服作为常服穿上街,多半会被人目之为“奇装异服”。  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汉服作为常服已经“见惯不惊”,习以为常。  先来看一组数据:来自网上销售和线下实体店销售的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超过10亿元。2017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大概是1300家,到了2019年则增至2000多家,两年时间增加了46%。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
期刊
近年来,一股汉服热在中国社会悄然兴起,进而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复兴运动。巧合的是,这股汉服热,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在时间点上几乎同步。如果再考虑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出,这次汉服热已经超出了服装本身的内涵,成为一种民族复兴价值诉求的表达。汉服兴起  当代汉服运动,兴起于民间。  2003年11月22日,郑州青年王乐天,穿着自己花钱订制的汉服走上街头,引起人们热议。
期刊
平原津,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城西南约30华里处,系黄河下游一处毫不起眼的渡口。明万历《平原县志·桥梁》记载:“津期桥,即平原津。”原来,这里是平原县与夏津县交界处的马颊河津期桥故址,而津期桥所骑的津期河,乃禹疏九河之一。  战国时代,平原津属于齐国济北郡,不仅是齐国和赵国间的主要渡口,更是齐国西部边界的关口要塞。  就是这样一处看似平凡的渡口,却有着极其不平凡的身世。  风雨三千载,时光老人在这里用如
期刊
簪,中国古时的束发工具。汉人辫发盘髻或束发着冠,皆需以簪钗固定,以骨作笄,收束发丝,好让自己的面目更为整洁并方便劳作。两汉至唐,是发簪流行的盛世,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表现出对发簪的疯狂迷恋。宋元及明清时期,发簪的制作工艺空前发达,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清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发式的改变,风光一时的发簪也逐渐被取代。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及东方生活方式的复苏,汉服兴起,古色古香的发簪又被一些喜爱
期刊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自古就荣膺“衣冠上国”的令名,而且民众一直都相信这么一个传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远古的帝王们垂衣拱手,无为而治,迎来了连续的太平盛世。丝麻布帛裁缝的衣裳,可以蔽身,又可美体,一改之前穿动物皮毛的冷硬与捉襟见肘。  细细讲来,所谓“衣裳”,衣是衣,裳是裳,上为衣,下为裳,是一种上下身不相连属的服制。大约在春秋之际,出现了另一类新式
期刊
人生在世,总有人情账。作为读书人的清代士大夫群体,即便满腹学问,浮沉宦海,也难免彼此之间要点缀人情,或多或少有着经济上的往来。  贫寒的士大夫往往需要借钱赶考、赴任。清代读书人参加考试以及官员赴任,交通不方便,甚至路上要花几个月时间的,花费不少,很多士大夫尤其是出身贫寒之人都是借钱启程的。  《曾国藩年谱》记载,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二月,公(曾国藩)谋入都会试,无以为资,称贷于族戚家,携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