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6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即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表达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点燃激情走进课文
  语文课堂不但需要教师的热情,还需要教师的激情,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文为例,我结合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实际,充满激情地讲解课文,特别是讲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的内容时,我饱满地进行了朗读,引导学生领略内容的意义,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学生都学得非常认真。尤其是在讲到“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时,我激励学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要惧怕困难,现在要做学习的主人,将来要做国家的主人,做党和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节课,我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真情解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好教材,善于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我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时,就充分地利用、挖掘、拓展教材。一开始我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怀。然后配上音乐朗读全文,使课堂显得清新自然,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太阳、云、海水等美妙的意象,也让学生在聆听课文中感知了文中的情感,一举两得。接着,让学生在细细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去体会发出光芒的太阳及甚为壮观的大海。然后,再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让学生感受到海上日出的“奇观”。这种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设计,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师的引导与课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由初读课文到感悟文中“海上日出”的壮观,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进而将这种感情进行升华,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三、引发深情融入课文
  赞科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鹅》一文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和语言导入,以“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和“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为切入点,把学生引导到动物的世界里。学生们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融入课文,他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只鹅,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四、读中悟情超越课文
  教师必须巧妙地选择阅读方式,让课堂充满情趣,让阅读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悟情,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课文体验,把自己融入文中又再超越课文。如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白桦》一诗,这首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叶赛宁,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将最美好的感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在教學这首诗时,我采用让学生默读、自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多形式诵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感悟诗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语文味呢?就如看京剧,当有人评价很有京剧味,那肯定是从脸谱、服饰、唱腔,到身段、眼神等都是纯粹的北京戏曲传统,原汁原味。语文味,应该就是在整一节语文课上,听课者能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的语文元素,听课者更多的语文味的感受力与冲击力来自于授课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教态所展示的语文元素,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反映教师深邃的语文基本功、学养底子、教学能力。语文味还来自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在老师
期刊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促进语文素养提高  1.信息技术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整合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形象、生动。教学《花钟》时,根据课文描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
期刊
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关注基础课程对核心素养的浸润,形成科学的学科价值观念的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深化,在跨学科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阵地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科学素养培养与学科教学活动的融合必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期刊
一、明意象,定基调  理解诗歌形象,可以从感受意象开始。意象虽然即诗中的人物形象,但不仅仅局限于其他的人物形象,更多地是用来泛指诗中人物所写出来的景、物,它们都包含着创造性地表现出作者的各种思想、感情,是诗人自己抒情言志的依据,是诗人自己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完美结合。  我先通过引导大家针对性地分析古诗词曲常见意象中所蕴涵的意义,并对其中的几个具有深刻现实价值的素材,比如折柳表示惜别,梅子
期刊
心理学中对于个性有这样的描述:“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不同的动机。”精彩的作文离不开有个性的表达。三年级正是指导写好习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引导学生“我笔写我心”的同时,若是能够遵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调动兴趣,激活习作的源头  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坚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期刊
陈治康  陈治康,1994年生于湖南怀化,现居武汉。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级研究生,师从陈孟昕先生。作品发表于《美术》《荣宝斋》等期刊。其作品《城南旧事》入展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并獲优秀传承作品奖;《武汉记忆2020》入展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消逝的记忆》入展第八届青春心印——关山月青年工笔画展;《石头记》入展
思维导图是思考过程的记录,是学生思维的具体体现,思维导图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理清绘本内容的发展路线,能增强学生复述故事、联想词语、按一定句型组织句子的能力。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已在全球广泛得到应用,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它能帮助我们将扩散思维展开、梳理思路。  思维
期刊
读著名画家陈志精先生的山水民居画是一种享受.画中那种厚重的人文气息、浓郁的徽乡情怀、温润的秋浦情结、透彻的人文观照,通过精致浑厚的笔墨风韵、高雅秀丽的设色品位,以静穆的姿态打动着观者的心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并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厘清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分析议题式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探寻议题式教学实现路径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厘定  
期刊
书法发展到如今,时闻对楷书的认知,感觉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对唐楷的体认上,以为只有唐楷才代表中国书法楷书的最高水平.此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失之偏颇,只能说唐楷是中国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