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26例临床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胆总管;一期缝合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719-02
  中图分类号:R 657.4..+2文献标识码:B
  
  胆总管探查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置T型管引流术式已有上百年历史,这种经典术式对胆道感染,残余结石有确切疗效,但放置T管也给患者带来一些不便且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T管意外脱落,拔管后窦道愈合不良,出现胆瘘、胆汁性腹膜炎、胆道狭窄、感染以及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食欲下降等。笔者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施行胆总管探查108例当中,选择性一期缝合胆总管26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是从108例胆道结石病人胆总管探查术中筛选出来的,男12例,女14例,年龄28~72岁,单纯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术中经CT、B超胆道造影检查,排除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畸形,胆道肿瘤。
  2.手术方法 先常规行胆囊切除,剪开肝十二指肠韧带,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1号丝线缝合胆总管前壁作牵引,在两根牵引线间挑开胆总管前壁并延长到2~3 cm,取净结石,胆总管下端能通过4#胆道探子,证实通畅无狭窄,经纤维镜检查明确胆道无结石残留后,胆囊管残端用4/0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胆总管前壁开口用4/0可吸收缝线全层外翻间段缝合,针距1.5~2.0 mm,小网膜孔处常规放置多孔引流器。
  3.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3~5天,术后前3天常规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甘露醇,以减轻胆管壁及oddis括约肌水肿。观察腹腔引流管液体量和性质,如无胆汁样液流出,术后6天拔出引流管;如有胆汁样液流出,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定期复查B超。
  4.治疗结果 本组3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样液体,最多50 ml/d,最少10 ml/d,其余23例病例引流均为血性,量30~100 ml不等,引留管6~10天拔出,拔管前常规B超检查膈下有否积水积液,术后1例切口液化,其余全部一期愈合,术后9~12 d出院。
  
  讨论
  
  胆总管探查,掌握好一期缝合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手术要点,施行一期缝合是可行的,其适应证[1]为: ①术前无黄疸而胆总管探查呈阴性;②胆总管蛔虫已取出;③胆总管下端通畅无狭窄;④术前B超或CT检查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对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取石时易破成泥沙样,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狭窄,术中完全取净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很小,术后肝内胆管的残余结石可能排至胆总管引起胆道的不全梗阻,造成胆道内压力增加,所以一旦存在残余结石则极易发生胆漏,胆漏很难通过腹腔引流治愈,由于缺乏T管窦道,残余结石无法行术后胆道镜取石而束手无策,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不宜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法;⑤胆道无急性炎症。开展此手术禁忌证有:①肝胆管多发结石不能取净或泥沙样结石;②胆总管下端狭窄或不通;③胆总管炎症须胆汁引流;④长期使用激素者;④中度营养不良和恶液质。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常规的T管引流作为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患者住院及带管时间长,并发症较多,手术期生活质量较差,长期带管引流会增加患者痛苦,胆汁大量丢失可发生电解质紊乱或消化不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不利于早期活动康复。而胆管一期缝合的优点,则是:①能减少胆汁大量丢失所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体液丧失,影响消化,导致食欲不振。②放置“T”管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病人“T”管既形成肉体上痛苦,又因害怕“T”管脱落,不敢活动,又怕“T”管引发并发症,心理负担重,影响生活质量。③一期缝合,除减轻病人痛苦,避免T管引流的并发症外,还能缩短住院时间[3],但是尽管制定了适应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发生术后胆漏[4],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可能。对此,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靠的腹腔引流,可以将漏至腹腔的胆汁彻底引出体外,避免发生
  胆汁性腹膜炎及再次手术,胆漏可以经彻底引流而治愈[5],引流管最好选用22~24号的乳胶T管代替,一是乳胶T管质地软,不易因体位变换而移位,也不易压迫肠管而导致梗阻或肠坏死,并且乳胶材料的组织反应相对大,易包裹形成窦道,即使发生较长时间的胆漏,待窦道形成后,可以通过拔除引流管而使窦道闭合达到痊愈的目的;二是正确缝合胆总管切口,可靠的腹腔引流能将漏至腹腔的胆汁经彻底引流而治愈。另外,胆总管的缝合要求一次进出针,均匀密度适合,缝线有张力。
  总的来说,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不置T管的胆总管探查术利大于弊,还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李茂竹,解国琦,张式暖,等.胆总管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1518.
  [2]李 强,姜 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胆汁回输的临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8):631-632.
  [3]陈安平,鲁美丽,刘 安,等.腹腔镜胆总管即时缝合的临床应用(附35例报告)[J].消化外科,2003,2(5):343-346.
  [4]史海生,赵国海,史良会.胆总管Ⅰ期缝合术并发胆漏9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3):203.
  [5]刘朝晖,侯小龙,朱智辉,等.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3):209-210.
  (收稿日期:2008-09-01 编辑:梁明佩)
其他文献
【关键词】笼状硅橡胶;义眼座;眼内容物剜除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6-0655-02  中图分类号:R779.64  文献标识码:B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作为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眶内植入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摘除术后,但其价格亦较为昂贵,我院从2003年1月以来应用笼状硅橡胶义眼座替代HA共完成手术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6-0662-02  中图分类号:R 655.4文献标识码:B  腹部脏器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称为食管裂孔疝,疝出部分主要是胃,有时也包括部分大小肠甚至部分肝、脾等脏器。而先天性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为食管先天变异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婴幼儿中,主要临床症状为食后出现呕吐症状,往往在出生后不久即已
期刊
【关键词】脑囊虫病;吡喹酮;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6-0696-02  中图分类号:R532.3047  文献标识码:B  脑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即囊尾幼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占囊虫病的52%~85%[1]。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因囊尾幼在脑内的寄生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出现多种症状,可引起脑膜炎、颅内水肿、颅内高压、癫痫发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于2002年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  方法 8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螺旋CT脑血管减影成像,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图像减去平扫图像得到减影图像,对减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颅内血管情况。结果 8例自发性SAH中,2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结论 16层螺旋CT发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敏感,可作为一种首选的
期刊
【关键词】小脑出血;临床特点;治疗方式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6-0667-01  中图分类号:R 743.34文献标识码:B  小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出血部位及患者的发病前的状态等,这些是人们的主观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但在同样病例面前,治疗方式选择得当,无疑是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促进临床康复的主要因素[1]。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  方法 对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鳞癌14例、腺癌15例,其它类型3例。转移瘤大小为0.5~5 cm。脑内共见转移瘤灶82个,位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方70个,后颅凹9个,基底节区、室管膜下、桥脑各1个。平扫呈低密度12例,等密度7例,高密度2例(瘤内出血),混杂密度11例。增强扫描呈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分析住院的29例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40例和单纯血液病30例相比较。结果 血液病合并肺结核组与单纯血液病组、单纯肺结核组比较,CD3+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 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治疗疗效。  方法 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3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年,观察心房颤动发作时及转复窦性心律后1月、6月、1年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心房颤动发作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ISO9000族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  方法 采用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体系,于2003年开始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原护理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健全有效的文件化护理质量管理新体系。结果 编写的质量管理文件简捷、直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ISO9000族标准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是完全可行的和必要的,能更新质量观念,提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有效、安全、简便的亚低温疗法。  方法 对入住ICU颅脑疾病患者200例分别应用改良冰敷(129例)、冰毯(71例)降温的治疗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冰敷组总有效率为89.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冰毯组总有效率为9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冰敷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冰毯组(P<0.01)。结论 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