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红肉摄入量对体重指数、体重及超重危险性影响的多水平纵向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h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及超重危险的影响.方法 利用开放式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在1991-2009年间至少参加过一轮调查的18 006名成年人(其中男性占47.5%),应用三水平(社区-个人-调查时间)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红肉摄入量对BMI、体重变化和超重(BMI≥24 kg/m2)危险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方法评价成年人平均每日红肉摄入量.结果 中国成年人高红肉摄入量一般是年轻、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高、体力活动水平低、总能量摄入高及有吸烟和饮酒习惯者.三水平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显示成年人红肉摄入量与BMI、体重的变化呈正相关.在调整其他因素(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城市化程度和总能量摄入水平)后,与不进食红肉男女性相比,红肉摄入水平最高组的男女性BMI值分别增加了0.17 kg/m2(95%CI:0.08~ 0.26,P<0.0001)和0.12 kg/m2(95%CI:0.02~ 0.22,P<0.05),体重分别增加了596 g(95%CI:329~ 864,P<0.0001)和400 g(95%CI:164~636,P<0.0001).进一步调整基线BMI值后,三水平logistic模型显示,与不进食红肉的成年人相比,最高红肉摄入水平的男女性发生超重的相对危险分别是1.21(95%CI:1.01 ~ 1.46,P<0.05)和1.18(95%CI:1.01~ 1.37,P<0.05).结论 较高的红肉摄入量可增加BMI和体重,并增加发生超重的危险。

其他文献
张定华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中医,对消渴汗证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本文介绍张定华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验案1例.
本文介绍苏娟萍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口臭验案1例,其认为口臭以脾虚为本,治疗时常健脾、行气、利湿,标本兼顾,用药轻灵、平和,常获良效.
介绍了基于束流准直(BBA)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给出合肥800MeV储存环束基磁中心的测量结果,并以束基磁中心作为参考轨道,进行了全环校正。校正之后,剩余轨道的误差可以被控
【目的】研究菌圃、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共3种提取液对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踪迹活性,揭示培菌白蚁在食物采集、加工、分配过程中信息联系机制,以便
目的 研究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中先天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界定的危险因素范围内,对流动和常住人口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ENTER法)回归分析,并比较两人群调整后的危险因素种类和OR值.结果 入选流动人口病例855例,对照617例;常住人口病例1673例,对照1912例.流动人口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孕母孕早期被动吸烟,特有的保护因素是
老年甲亢具有症状、体征较轻且不典型的“淡漠型甲亢”的特点,常以心血管症状为首发并伴发房颤,故及时诊断和治疗老年甲亢甚为重要.本文报告3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甲亢患
气候变化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环境问题[1].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环境问题,到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其中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传染性疾病如登革热、疟疾、鼠疫等有重要影响[2-4].
目的 对中文版阿尔茨海默病(AD)生命质量量表(QOL-AD)进行项目功能分析,以确定QOL-AD是否适用于中国大陆AD患者.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200例AD患者;生命质量测量采用中文版QOL-AD;利用Multilog 7.03软件进行项目功能分析,得出QOL-AD各条目的区分度a,难度系数b,并确定项目特征曲线(ICC).结果 除了第1条和第7条项目的区分度<0.6外,其余均>0.6;除
对不能摄取131Ⅰ的分化型、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患者,采用131Ⅰ-hTgMcAb进行显像和初步治疗,观察诊断转移灶和治疗价值.动物实验取无菌、无致热源的131Ⅰ-hTgMc
目的 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发生风险的关联,为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保健服务及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对543例有过1次及以上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和1796例未经历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避孕方法选择、保健服务利用及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避孕相关因素与其人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