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中国平安”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3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上,历史上有关上市公司利用增发、配股恶意“圈钱”的事件始终不绝于耳,对于这次平安、浦发巨额增发引发的震荡,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改进。
  
  与进入2008年初时的乐观情绪相比,近期市场有些悲情弥漫,由一极走向另一极,只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联结这两极的关键语,人们似乎更愿意将其归结为有关“巨额增发”的虚实传闻。
  1月20日,中国平安刚宣布了增发新股公告,1月22日,沪指就开始暴跌,当日跌幅创下半年来纪录,并引发了2006年以来的最大一轮调整;2月20日早盘,浦发银行关于增发的传闻甫一发出,反弹不久的大盘便应声而跌,此后几天,大盘一直低迷不振。从市场暴跌可以看到,巨额增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资金面的对冲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于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
  
  增发“寒流”突袭A股
  
  1月20日,中国平安宣布,集团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A股再融资议案,拟申请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及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12亿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有专家预计,假设A股增发价为每股90元,那么总融资额将达到1492亿元。此次融资是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融资计划。如果增发A股完成发行,中国平安A股比例将由65.17%增至70.06%,H股比例则由34.83%摊薄至29.94%。
  此消息出台后,立即引发了市场暴跌,在权重股带领下,在短短14个交易日中,股指从5522点一度探低4195点,跌幅达到了24%,市场一片肃杀,空头完全占据上风。直到管理层连连推出利好,市场才开始逐步回暖,人气慢慢汇拢。
  然而好景不长,当大盘人气初涨,正以小幅盘上的步伐拾阶而上的关键时刻,有关浦发银行巨额增发的消息再度引发了恐慌性抛盘。市场传言,浦发银行准备在近期公开增发新股,将融资400亿元人民币,这一方案超出行业分析人士对该行再融资额度的普遍预期。传言再度引发了大量抛盘,沪指掉头而下,直逼前期低点4195点,市场信心再受重挫。
  对于市场的激烈反应,西部证券高级分析师樊少杰向《小康》记者指出,这两轮大跌基本是出于投资者对于未来资金面的担忧。目前市场资金面基本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在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市场面临着巨量的“大小非”解禁以及原有的IPO发行。在市场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下,一时间推出如此巨量的增发融资,市场肯定是排斥的心态。
  
  增发信息不透明
  
  中国平安于2007年3月1日在A股上市(此前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前凈资产总规模不到400亿元,在A股上市后达到1000亿元。然而就在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司又抛出了逾千亿的公开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联合再融资计划,融资频率之高,融资额之大,比较罕见。
  而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公司推出了规模如此宏大的融资计划,却在募集资金具体投向说明上语焉不详。平安在再融资公告中声称:募集资金净额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或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从公告中,投资者看不到任何有关募集资金使用投向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实际上反应了一种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态度,投资者理应知道我的钱到底花在哪了,会不会给我带来收入的预期。”樊少杰评价道。
  对于类似的言论,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则认为,平安公司之所以会有这样巨大的融资计划,其后肯定会有大的动作,如果提前将它公诸于众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下一步战略的执行。
  当下,市场正在传言,中国平安趁美国次债危机之后,可能会借机并购英国的保险机构——保诚集团和英杰华集团,不排除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联手并购保诚部分股权的可能。而英杰华一年来股价一路下跌,目前也是一个物美价廉的潜在并购目标,天量融资正是为此准备。
  尽管此传言已经尽人皆知,但公司一直缄默不语。2月22日,为证实传言的真实性,记者致电中国平安公司,但证券部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就算是为了商业机密的顾虑,不便透露详细的信息,但至少也应该说明资金投向的大概方向,这也是对投资者的一个尊重和交待,”一位业内人士向《小康》记者表示,“公告出台后,一些机构率先减持,就反映出了机构投资者在消息不明朗条件下的一种抗拒心理。”
  如果有人认为,平安巨额融资的不透明性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的话,那么接下来,浦发增发事件则更加让人预感到形势的不妙。
  2月20日早盘时间,某网站传出浦发银行欲增发筹集400亿元与高层变动的消息。闻此风声,大盘立即变脸,随即掉头急转而下,当日跌幅就达到了2.09%。
  当天,浦发银行就此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根据战略规划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正在研究以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补充核心资本。目前,具体方案尚未确定,公司将在近期召开的董事会审议后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公告出台后,市场一片哗然。公告至少已经在一定程度证实,有关公司融资的市场传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而是具有相关真实度的信息。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如果真有增发其事,公司何以不广而告之,而任其通过某种不正常渠道成为市场传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说,传言有时比真实的信息更具杀伤力。
  “接连两次巨额增发的问题,实际上显示出两家上市公司在推出如此重大的计划过程中都未做好周密的准备,而且也根本未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只考虑公司利益,显得过于仓促。”樊少杰指出。尽管两家公司或许都有正当的增发理由,但市场有关“圈钱”之说还是不胫而走。
  对于中国平安的增发,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指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保留投资者及时、充分、公平地获得法定披露的信息。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平安对于融资事件态度傲慢,始终没有透露融资的具体去向,不能不令投资者对其动机生疑。”
  实际上,历史上有关上市公司利用增发、配股恶意“圈钱”的事件始终不绝于耳,对于平安、浦发巨额增发的真实意图,市场也有颇多的猜测,总体来看,投资者的抗拒心理比较浓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激动地表示:“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
  据记者了解,浦发银行自1999年上市以来,已提出了三次增发计划,前两次都已顺利实施。
  
  巨额融资的恐惧效应
  
  “平安和浦发的融资需求或许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这种巨额增发的方式可能会对其他上市公司形成示范效应,无意中会助长上市公司的‘圈钱’冲动。”一位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地向《小康》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数据显示,平安公布增发方案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共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现在)这么高的股价,这样好的有利时机,任何一个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都会考虑增发融资。”渤海证券研究所研究员秦洪向《小康》记者如是说。
  对于近期上市公司的增发冲动,吴晓求认为,企业怀有做大做强的理想是没有错的,但是落实到实际上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今天平安募集1400亿元,明天工行、人寿再募个2000亿,那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就垮了么?
  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出于对资金面的担忧,巨量增发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资料显示,08年扩容问题将会是很长时间内市场的现实压力之一。常规扩容规模已经不可小视,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信息,08年存在上市传闻或已经进入上市程序的公司高达179家,中国再保险、中国人保、中移动、国开行、南方电网都榜上有名。这些大盘股的融资规模难以预估。而这还不包括创业板推出后的融资需求,按照市场普遍预期,创业板打包上市的方式将可能为08年市场带来近200家上市公司。
  更重要的是,股改后的“大小非”、首发上市后的各类法人股已经逐步进入解禁高潮。统计数据显示,08年将有1300多亿股各类限售股进入流通,他们带来的市值增量超过3.01万亿元人民币,而目前两市A股流通市值总额仅有8.99万亿元的规模。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新的动作,各类解禁股就将使08年市场自行扩容30%。
  “在2008年强大的资金面压力下,任何过量抽离资金的行为都会引发股市‘地震’,严重挫伤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理念。”樊少杰强调。
  此外,有专家提醒,一旦增发形成气候,肯定会助长一些上市公司重圈钱、轻经营的思想。目前上市公司出现了“资金饥渴症”现象,增发新股条件的低门槛吸引了一些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不需要资金的上市公司来凑热闹,有的上市公司刚发行完新股就准备配股,接着又制定增发新股计划,而上市公司资金来得容易,往往不知珍惜。事实上,增发后就变脸的公司已经产生,像吉林化工、深康佳等, 增发完新股的当年即报亏损。
  
  股市不能成为“提款机”
  
  对于当前的增发潮,吴晓求建议,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他指出,我国IPO的审批历来是很严格的,但是再融资方面的审批也一定要从严,要考虑到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
  还有专家呼吁,不能让证券市场成为资本滥用的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增发门槛,有关增发的条款需要进一步修改,从而让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顺利融到资金。
  而有些专家则对增发这一融资方式产生了质疑,要求叫停增发。叶檀公开建议,用配股取代公开增发。另外,要把上市公司再融资与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密切结合起来,规定上市公司公开再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前次公开融资以来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回报金额的两倍。
  对于融资间隔时间问题,毛炜建议,拉长上市公司公开融资的间隔,防止上市公司没上市多久就又融资,或一年进行多次再融资,将证券市场当成提款机。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城市地下管线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前些年由于各种因素,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管线管理单位存在着各自为政、沟通缺乏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汽车行业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必须打造以自主技术创新为主的技术革新路线,同时积极拓展国际技术交流,构筑企业自身的硬性核心竞争力”。在马纯济看来,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指标增长,更重要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机制的转换,产品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最终体现在科技含量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上。  重组五年来,中国重汽不但从倒闭边缘成功“突围”,
无线Mesh网络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无线多跳型网络,该网络很好的结合了WLAN和Adhoc网络各自的优点,具有广泛的生存空间。该文针对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进行分类对比和研究,在阐
本文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政府监管提供有效的支撑。全链条大数据监管平台能实现了各地县监控数据互联互通,加强信息融合并减少重复建设,使监控
人人都有底色。对于再偏爱的人都不会忽略他的底色,这是作家写实主义的良心,也是我们,不能也不该忽略的背景    我常常庆幸,我们没有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就算是《红楼梦》,都承担着若干政治重负:贾宝玉、林黛玉是反封建的贵族代表,晴雯、鸳鸯是奴隶群里的此类先锋。他们孤独地和四大家族的庞大封建势力做着绝望的、无谓的挣扎斗争。   挣脱了彼时的条框,其实今天的我们,仍旧会以另外的枷锁来要求书里的我们的意中人,
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城市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绍兴转型升级的经济基础就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绍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济
为了高效完成再生稻脱出物的清选工作,有效利用气流对物料进行吹散分层,并提高水稻籽粒透筛效率,该研究对沃得旋龙4LZ-3.0E型水稻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清选装
积极构建机动、健全、有效的跨境贸易海关监管体系,为跨境、国际友好经济互动往来提供有利条件,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促进全球多个经济体长期和谐互
钻孔瓦斯抽采是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和局部性措施之一。进行矿井瓦斯有效的抽采与利用,不仅可消除瓦斯危害,提高矿井安全生产能力,同时还可以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提高环
针对长距离大型线状工程由于测区跨度广、平均海拔高、高差起伏大等特点导致测区投影变形过大的问题,利用平均曲率半径法、卯酉曲率半径法、平面解析法、广义微分法4种椭球膨胀法的数学模型,在某线状航道整治工程实际项目中进行研究,从4个指标(椭球长半轴、基准点大地坐标、长度投影以及测区端点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的变化量分析4种椭球膨胀法特点与性质。结果表明椭球膨胀法具有计算方便、数学模型简洁、椭球参数变化量单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