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指标与路径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教育振兴.落实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乡村教育现代化步伐,就需要将中国特色与世界先进性、高水平相统一的教育现代化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根据中国城乡教育特点,确定世界教育普遍标准和中国特色的先进性、高水平的指标,而这一指标又可区分为外显指标和内隐指标.乡村教育振兴的外显指标和内隐指标是其目标的“两翼”,分别指的是特殊对待、异中求同,以人为本、强化师资.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和有特色高水平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rn从2014年与芬兰有交集开始,在两国间跑来跑去已成为我的生活常态.有意思的是,每当我跟朋友提起芬兰,大家似乎无一例外地先确认,我说的不是那个盛产郁金香、只一字之差的地方.这让我意识到,大多数国人都觉得芬兰实在是太小众了.
期刊
法国文化史大家丹尼尔·罗什曾经说过,服饰文化首先是一种秩序,透过服装语言的嬗变,可以看到道德价值的转化.小说《包法利夫人》首版发表于1857年,正值以欧仁妮皇后为中心的法国宫廷流行时尚文化的时代.19世纪初期西方社会主流观点对女性在照顾家庭、培育后代方面有着重要的肯定,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中叶新兴的中产阶级崛起,西方女性为了博得男性青睐,纷纷追求时髦的造型,突显独特的女性魅力.福楼拜在其小说《包法利夫人》中,透过女性视角去观察社会,传达同情、关切、批评、欣赏等复杂的情感态度,这一点在当时男性主
期刊
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1449—1492)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庇护人、收藏家、外交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被同时代的人尊称为“伟大的洛伦佐”.洛伦佐本人很有文化修养,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几乎所有收录意大利著名作家作品的选集都收录了他的作品,有人认为他代表了他那个时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洛伦佐在音乐和建筑领域也颇有建树,会演奏多种乐器,经常为朋友们谱曲,还曾亲自为一座教堂设计外观.
期刊
史学奇才rn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虽已停止了侵略殖民,但西方一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带有殖民心态与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思,三分猎奇、三分轻蔑、三分怜悯,还有一分“非我族类”的敌意.想到中国的山河广袤、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心目中浮现的图景就似真似幻,好像乘坐荒野打猎的越野吉普,手持望远镜,驰骋过山林丛莽,观看熊罴虎豹、狮子大象、猿猴猩猩、斑马羚羊,倏忽群兽遍野,狼奔豕突,倏忽蒿草无垠,万籁俱寂.
期刊
“躺在床上喝着早茶,伦敦居民可以通过电话,根据自己的需要订购全球各种商品,并期待着这些商品被及时送到自己的家门口;他还可以在同一时间里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己的财富投资于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投资于任何一类资产,毫不费力地分享这些资产未来的果实和好处.”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笔下的伦敦生活.
期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列强逼迫以及了解外情的需要,清朝有必要派出驻外使节,但派什么人担任驻外使节、出使人员如何遴选、需要带什么衣物、旅途中有何注意事项、觐见驻在国君主要行什么礼节、与外国人交往要注意什么等,朝野一无所知.即使是派驻国外的早期外交官们也感到一片茫然.例如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就对国际交往礼节不是很熟悉,光绪二年(1876年)十二月廿四日当其得知第二日要觐见英国君主时,想询问觐见时的有关礼节,恰好使馆工作人员、英国人马格里外出,“一切无从考究”,实在是难为了郭公使.郭嵩焘的副手刘锡鸿罗列郭嵩焘的
期刊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一些冰雪运动如滑雪、滑冰、冰球等项目在欧美国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于是,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建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在1908年第4届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1920年第7届夏季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冰球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加入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但因天气条件给组织者带来诸多不便,在人力、物力上耗费太大.鉴于此,人们倾向于把冰雪项目从奥运会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冰雪项目的奥运会.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924年.当时法国的夏慕尼市承办了被称为“冬季
期刊
英国的诺斯伯纳勋爵(Lord Northbourne)是一位具有非凡远见的农业思想家和早期有机农业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早在1940年出版的《指望土地》(Look to the Land)一书中就详细诊断出现代社会的种种病症及其原因,并给出对策.该作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有机农业思想,如力倡有机农业,将农场视为完整的生命体,主张农业应与自然合作而非与自然抗争,遵循万物间的客观联系,践行生物动力法,揭露化学农业和经济农业的弊端,分析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呼吁人类为农业和土地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等.
期刊
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1924—2013)1944年毕业于京都女子专科学校(现为京都女子大学)国文系,时任《每日新闻》社文艺部记者,并在履行记者勤务之余开始写作,从此踏足小说创作领域.其父是大阪船场经营海带的商人,所以山崎的初期作品多是以船场为背景的.1960年代以后,她的创作逐渐脱离大阪这一城市背景,风格转向现实批判,多部作品直面日本社会问题,犀利地剖析了社会阴暗面.以《白色巨塔》为代表的大部分作品被拍摄成影视剧,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山崎也被誉为“日本社会派国民作家”.
期刊
(三)罗汉笺rn在鲁迅和郑振铎编的《北平笺谱》中,收录了淳菁阁刻制的16幅罗汉笺.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译自梵语,意即应供,当受众生供养.在大乘佛教中,罗汉是次于佛、菩萨的第三果位;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佛弟子可以修行到的最高境界,意思是指通过修行断尽三界中见、思之惑,以达到杀贼(断除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应供(受人天供养)、不生(永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这些教义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因为既不用出家为僧为尼,还可以修得佛法,可谓两全其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