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人文精神的中学政治课堂的构建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5987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协调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的关系,形成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其丰富的内涵与中学政治教学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渗透传统人文精神的中学政治课堂不仅有利于强化政治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而且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和提升民族凝聚力。渗透传统人文精神的中学政治课堂的构建,可以通过传统人文理念的引领、内容的整合、传统化育之道的运用来实现。
  【关键词】 传统 人文精神 中学政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56-01
  渗透传统人文精神的中学政治课堂,不仅而且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增强学科人文教育功能,而且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深层次的情感态度教育从来都应该是隐喻的,这一课堂的构建,要求传统人文精神不应生硬地强塞到政治课堂中去,而应与思想政治课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情境相统一。
  1 传统人文理念的引领
  “仁爱”是儒家传统思想之“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以生为本、关爱学生。教师首先要从思想深处具备这一人文关怀精神,要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要认识到能够实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是教师的职业价值所在,而且这一价值是崇高的、最光辉的。其次,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的精神。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有宽容心、耐心,积极打造完美课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敬业责任心本就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心。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认真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充分尊重个体间的差异,为不同个体的发展确立相应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可以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这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礼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行为规范,“和”是“礼”的最高宗旨。培养学生传统人文精神,要努力形成礼让、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基本礼仪要规范化、常态化,礼仪本就是形式的东西,即便是这样,也切不可仅流于形式。从严谨规范的礼仪中,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礼仪背后的真谛。民主是和谐的基础,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课堂民主的基础,师生要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系。
  2 教材资源与传统人文精神的整合
  所谓“文以载道”,中国传统文化中,通过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及自身的关系,相应所形成的和合精神、仁爱精神、忧患精神及人本精神,与当前中学政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模块教学的内在要求存在普适性,与中学政治教学的价值追求存在诸多的统一性。和合精神、仁爱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忧患精神体现了公民国家意识教育的本质要求;人本精神突出了中学文化生活和哲学常识教育的道德指归。教学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在一定的目标引领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走出纯粹的知识目标的狭隘,努力追求更高的能力和情感目标。构建渗透传统人文精神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师首先应增强这一意识,充分认识到渗透传统人文精神教育对政治课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一定相应的传统人文精神目标引领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的采用和环节的设置。
  教材资源与传统人文精神的有效整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教材人文教育目标与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内涵相统一的,如,《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生活与哲学》引导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文化生活》强调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可以借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智慧来说明和佐证。二是在不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情况下,可以广泛地搜集和挖掘彰显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素材服务于政治课教学,如孔子对不同孝道的论述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博大的“孝道”,接受了一次传统“孝道”的洗礼。
  3 传统化育之道的运用
  传统人文精神的要义之一是通过对人自身的内在感受系统的合理调节,来恰如其分地化成天下,故其重体验、重内在超越。体验的前提是参与,课堂教学中除应多设置一些诸如演讲、辩论、表演等常见的参与形式外,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这两种课程形式的开展,是完全基于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总结的基础之上的,在实施过程中,引导着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发了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培养和锻炼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克服困难所需要的坚强的意志品格,都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
  儒家人文精神最显著的特征“人文化成”,就是“通过艺术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以感受与体验为中介,实现对人生和人心的和谐化育”,艺术与道德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一定的内容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呈现。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内容及所确立人文精神培养目标的需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形式。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给这一艺术化的形式追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歌曲、诗朗诵、影视等艺术作品已成为现在常态教学中经常借用的形式。教学的艺术源于教师的艺术,教师要综合运用自己的行为艺术、口头表达艺术、情感艺术、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积极因素,使课堂浑然天成,优雅流畅,学生思维活跃,身心愉快,体现出教师的艺术修养。教学是艺术,在艺术教学的情境中,学生会获得美的享受,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当班主任已有一年半,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我仿佛也走进了他们那缤纷多彩的世界。一、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班主任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通信网建设邮电部规划研究院邹家邮电通信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产业,是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的主渠道。当今世界,通信产业的发
肌萎缩侧索硬化伴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痴呆称Mariana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钠群岛上的一种地方病,发生于Chamono族居民中,有明显的家族史。外族人中亦有散
初见智仁勇老人,我真的很难相信这已经是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思维十分敏捷,谈起文学作品来引经据典举一反三,让每个和他聊天的人都有“听君一
近年来,塑料大棚不仅在种植业而且在养殖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大棚骨架材料有不少缺陷:一直广泛应用的竹木结构,寿命短,棚顶低,空间小,尤其是那无数支柱,象一片树林
振兴中华跨海联谊我局所属北京市兴华电信工业公司目前与台湾海宜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联合兴办北京陆海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程控交换机周边设备。台湾海宜
有人问我:啥是家?家就是同一屋檐下一起生活的亲人!这就是我的回答。先来说说他,魁梧高大,就像我的健身教练,经常陪我踢球、跑步、玩耍。他希望我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就
图像题是每年各地中考必考的题型,因为它把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密切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从近年各地中考题中选析几例,希望大家
【摘要】 学生上音乐课欣赏音乐作品时,只是片面的理解作品,过于机械化的认识音乐的各种表现因素,缺乏对作品的完整认识和对作品的审美体验。本文以对音乐作品的作者认识、创作背景认识、作品内容认识三方面入手,讲述了欣赏音乐作品时对作品背景认识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作品。  【关键词】 作者 创作背景 作品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