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康复最好“从头开始”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脑梗死导致的致残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新发脑卒中患者,70%是脑梗死患者,它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中国脑梗死后70%-80%的患者存在功能障碍,不能独立生活的中重度致残率高达35-40%,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倍。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脑梗死早期的康复治疗。

二、脑梗死早期康复干预的意义


  脑梗死后的康复最好“从头开始”,即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就应开始康复干预,这种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在世界范围内很多临床指南中都有推荐。因为患者每卧床一天,肺摄氧量下降0.2代谢当量,相当于体能衰退2岁,肌力降低速率为1%~2%,同时可增加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状态的负面影响 。AVERTIII试验研究显示:脑梗死的早期,临床症状稳定后短时、多频次的离床活动可改善3月的预后。每推后1小时合理康复训练,3月后预后良好可能性减少1%;每增加1节合理康复训练,3月后预后良好增加13%,独立行走50米能力增加66%。并且,早期康复干预能够预防患者静脉血栓,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交流以及社会参与能力。

三、阻碍脑梗死早期康复实施的原因


  既然脑梗死早期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什么在我国开展起来这么困难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首先入住神经内科,很多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康复科医生评估、治疗;②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会出现病情加重,或者因为担心表情变化不敢进行康复治疗;③医务人员关注的是“病人的病”而不是“生病的人”,从而没有重视患者的功能缺失;④广大患者和家属对康复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康复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的,就是被动接受按摩、理疗等。

四、如何做好脑梗死的早期康复


  针对目前脑梗死早期康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①医院全面开通“康复会诊绿色通道”,保证每位患者24小时内都能得到康复医师的会诊。对有康复指征的患者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早期给予治疗。②脑梗死早期症状加重与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明确的病因分型和发病机制是制定保障康复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脑梗死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应基于疾病的病因分型和发病机制,充分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估分析产生的功能障碍,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康复干预措施。③强化科室医护人员的服务“病人”意识。为保证康复治疗的有效延续,患者每天除固定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应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個体化“日常康复任务”,医护人员在每天的查房、巡视甚至输液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自行改变训练计划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尽早告知”。同时,创造有利于康复训练的“丰富环境”。在治疗中安排小组训练,融入文体和音乐等方法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强调患者间的团队合作,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性。
  专家建议:
  1、中国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是早期康复重视不够。
  2、脑梗死后的康复应该“从头开始”,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3、提高脑梗死早期康复水平需要从医疗体制、康复理念和服务意识等方面持续改进。
  4、基于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是保障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石。
  5、重视健康宣教,“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日常康复任务”的理念。
其他文献
流传度:50000000+  现在很多上班族,每天上完班下班都特别累,有时候不洗澡就倒头睡了,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洗头,有时候也会感到有点头痛,而且一直有早上洗头容易中风的说法,这是真的吗?大咖来辟谣  主持/鲁 翔  教授 博導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  不是清晨洗头易中风,是中风容易出现在清晨。  人的血压一天之中会不断变化,
痴呆可以预防  引起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最主要的原因。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烟、控制体重,必要时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复发,就可显著减少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是引起痴呆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全部痴呆的50-60%。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主要是脑内形
2014年,中国期刊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改进期刊发行工作,促进期刊健康发展”座谈会;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以“今日趋势,明日现实”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