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治疗慢性咳嗽经验撷要

来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者.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繁多,最常见的有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和变应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1].研究表明,CVA约占我国慢咳病因的1/3,其次是UACS和EB[1].王真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医30余载,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系疾病,对慢性咳嗽的辨证施治有其独特的见解.现将王老师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BRT)与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BRT(27例)和TURBT(21例).抽取患者术前和术后72 h外周静脉血3.2 ml并采用Cyttel技术检测和计数CTC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CTCs计量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TCs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卵巢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期研究显示FHL2基因与GLI2基因融合可能是SST发生的驱动因素,提示卵巢肿瘤中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为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SST患者常以盆腔疼痛和月经不调就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同时也因缺乏准确的术前诊断手段而在临床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主要依靠MRI检查典型的“湖岛征”,增强呈“快进慢出”表现及显微镜下典型的假小叶结构作出临床诊断.新近发现转录因子增强子3(TFE3)可能有助于诊断.本文就SST的发病机制及诊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总睾酮(TEST)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80例(PCOS组),其中稀发或无排卵(OA)+高雄激素血症(HA)+卵巢多囊样改变(PCO)患者89例,OA+HA患者61例,OA+PCO患者30例;另择体检健康女性1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DHEAS、TEST、sOB-R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P
目的 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Hb、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中的变化及关系,探讨RDW在EOC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362例,其中EOC患者116例(EOC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4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均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PLT、Hb、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RDW,并计算PLR和NLR.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不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EO
iRoot SP是一种新型硅酸钙类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能.根管封闭剂与根管壁牙本质的推出粘接强度是衡量封闭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根管治疗远期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Root SP的特点及其与牙本质推出粘接强度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包括实验因素、根管预备方式、根管充填技术、根管干燥方式、根管封药、牙本质处理方式等作一综述.
本文介绍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研制的一种基于网络住院患儿检查的提醒装置.该提醒装置可有效提高二维码识别器录入检查申请单信息的效率,而且使得二维码识别器具备清洁防护功能.这不仅可以优化检查流程,确保患儿特殊检查能够及时、顺利完成,节省检查时间,而且可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乳腺癌是当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肿瘤细胞利用免疫检查点对免疫反应的负调节作用来实现免疫逃逸,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是继传统肿瘤治疗策略之后又一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关于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结论各异,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效果评估也不尽相同.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概况、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现状以及乳腺癌相关免疫检查点的研究与治疗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行子宫切口憩室开渠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行子宫切口憩室开渠术治疗的PCSD患者39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35.82±5.25)岁,手术时间(33.36±7.19)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6.38±1.86)d,住院时长(4.15±1.14)d,住院费用(5210.26±632.37)元.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74.36%(29/39)症状改善;术后1年随访
目的 观察改良式间接粘接法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180例,其中90例患者采用改良式间接粘接法将托槽固定在牙面上,为观察组;另90例患者采用直接粘接法将托槽固定在牙面上,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治疗5个月后的效果、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磨牙位移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受限、生理疼痛
手术患者围术期常表现出与显性失血量(术中及术后可观察到的出血量)不相符的血容量不足及贫血症状,这可能和围术期的隐性失血(HBL)相关.由于HBL的不可见性,易被外科医生忽视,然而围术期HBL会对手术患者的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介绍HBL,并且对盆腹腔手术围术期HBL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