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霍尔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帮助他们补习功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一种有利终身发展的基本技能,但每天45分钟的课堂容量必然有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将视野拓展到课外,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激活驱动,诱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1、课堂灵动,课外牵引,营造学生阅读磁场。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首先應将一本教材上的每篇课文上好、讲活,让学生进入作者的世界,让学生对一些特定作家的作品,一些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品,一些特定文学样式的作品产生浓烈的兴趣后,再牵引学生遨游于课外的文学长河。当然,这个扩展也应该注意方法,力争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美文细腻幽约的笔触、情景交融的意境、炉火纯青的手法, 在学生喜欢上朱自清以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等作品,这样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被诱发,阅读效果不言而喻。
  2、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一个班的学生层次不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指导课外阅读。对于自主阅读还很吃力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读一些形象鲜明,内容生动,容易理解的童话、寓言或其他情节性较强的,蕴含不深的小说。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阅读故事性强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或者具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及其他有趣的文学作品,如《水浒》、《西游记》等。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鸿篇巨制以及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同时可以阅读文学性非常强的散文、随笔等美文。这样分类指导,有效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既丰富了课外生活,也扩大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语感,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但也给学生感悟到“阅读并快乐着”的真谛。
  3、关注发展,动态引领,切合学生阅读实际。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三年中在不断成长,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兴趣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有的放矢的引导阅读。我们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与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好奇心和想象力丰富,可以引导他们去读一些奇幻精彩的故事及具体形象寓言,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西游记》、《童年》、《繁星》、《春水》等。八年级的学生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并已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浅显一些的名家经典,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九年级的学生审美水平有较大提高,就推荐稍难一些的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呐喊》、《羊脂球》等。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名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
  (二)拓开时空,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虽然不需枯灯相伴似的苦读,但也要沉下心、静下神来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彩,因此时间就成为阅读的保障。如不能合理利用阅读时间,一切都变成了空中楼阁,学生就会不愿意阅读。那么学生的阅读时间从何而来呢?我们可以采取分散的方式阅读的内容。每天都从早上、中午、傍晚或晚上挤出时间来,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课外阅读。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真正进入阅读角色还需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公众对阅读的缺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也不是我们教师单枪匹马就可以解决的,但可以创建班级阅读小环境,让学生浸染其中,其乐无穷,如在班级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发表他们阅读的感悟,交流阅读的心得,分享他们阅读的经验,这不仅是营造阅读氛围,更可以帮助学生消化阅读内容,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让阅读回归本色,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阅读效率,就必须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因此,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阅读课外书可精读、可略读、可浏览。名著名篇要精读,要背诵;时文、长篇小说、戏剧可略读;报刊、杂志可浏览。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使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一是教育学生批注摘抄,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读到关键处,读到疑难处,读到精彩处,读到心动处,读到灵感一闪处,读到浮想联翩处,都可以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写上几句话批语。二是鼓励学生写读后感,一篇文章、一本书读完,怎能没点感想呢,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有话多说,没话少说,但要写出真实感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但范围和内容要广得多,可大可小,可正可反,评论人物,体味语言,赏析精彩,指出谬误,联系社会,解剖自己…积累多了,将是一部个人评论集。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即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或故事新编,如指导学生把《繁星 春水》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等,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对原作品的一种创新,又加深了自己对原作品的理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供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教给阅读方法,一定会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奇苑,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马双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魏芳:《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王晓伟:《让学生沐浴在课外阅读的阳光中》
其他文献
儿童生活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这个世界的主人是儿童,他们依照自己的观点学习着、生活着、游戏着。有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忧愁、憧憬和企盼。但儿童写作能力的培养又需要学习一定的表达规则及写作技巧。因此,我们构建了以儿童生活为写作源,以恰当的表达规则及表达技巧为表达方式的生活作文模式,这个模式就是“自读自悟,自我创新”生活作文模式。其内涵是:“自读自悟生活这本书,把对家园、校园、
期刊
对于面对一群刚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课恐怕很难。在低年级课堂上学生经常表现出“坐不住”,“不会听讲”,“走神”,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心理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另外也有后天原因,如没有良好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是边做边玩,没能养
期刊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可能为数不少,当然因素是多方面的。缺少生活素材,不知道怎样积累材料,不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这是重要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多惠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探索方法,这些方法均要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
期刊
研究背景 近20年来,我国中成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成药市场及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的中成药新药研发总体上仍为低水平重复开发,新药创新程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追求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每一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而要从学生学习效率和结果的角度出发,究竟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日益出现了种种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国民幸福感不高、腐败现象严重、唯GDP论。这些
期刊
1.重重困难之围  1.1缺少素材的积累,内容华而不实。现在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素材的原因之一是阅读量太少,无法吸收课外知识,导致在写作文时自己脑子里可以利用的作文素材少之又少,再加上平时只顾埋头于数理化或者政史地等题海之中,而没有去亲身体验或者留心生活,因此他们在写作时缺少真实的写作材料,缺乏真实感受,只是硬性的去应付这件事情,致使作文层次混乱、内容空洞。  1.2层次混乱,乱用范文,缺乏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