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跑男:赴一场冰雪之约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用4年时间成为全球首位实现“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大满贯的跑者;他曾用100天时间跑完100个马拉松,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他又在40岁的年纪“转行”,从零开始备战冬奥会越野滑雪50公里项目。他就是陈盆滨——一个把运动作为终生信仰,不断刷新人生的极限跑男。
  一抹中国红,闪耀七大洲
  10年前,来自浙江台州小渔村的陈盆滨参加了法国环勃朗峰106公里耐力赛,看到中国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他立下宏愿:“我要跑遍七大洲的极限马拉松!”从那以后,他先后跑过了中国新疆戈壁、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美国西部草地雪山、巴西亚马逊丛林……2014年,他将目光锁定在南极洲埃尔沃恩斯的100公里极限马拉松赛事上。当时,距离他跑遍七大洲的梦想仅一步之遥。
  2014年11月11日,陈盆滨的南极之旅拉开了序幕。为了倒时差和适应气候,他提前6天抵达距离南极最近的“人类属地”——智利南部的小城蓬塔艾雷纳斯进行赛前训练。在此前的三个月里,陈盆滨专门在东北雪乡和西南高原进行了模拟极地气候训练,以刺激心肺功能,提高耐受力。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寒能力,他甚至置身于大冰柜里,并往身上倒冰水。
  11月20日,陈盆滨全副武装站到了南纬80度以内的冰雪赛道上。此项赛事,史上历次没有超过10人完赛,而本次报名参赛者仅6人。
  海拔900多米,均温零下30摄氏度,阵风近11级,面对如此恶劣的赛事环境,陈盆滨体力消耗巨大。三层防护服遇冷结冰紧贴于身,犹如利刃划割着皮肤。防风雪眼镜呵气起雾,也影响陈盆滨观察赛道。
  在这场体能和意志的较量中,陈盆滨把自己跑成了一团火焰。最终,陈盆滨耗时13时57分46秒,以领先第二名2小时6分的优异成绩率先到达终点,收获了南极冰雪马拉松100公里完赛奖牌和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完赛奖牌。
  结缘冬奥,为了“三亿分之一”的逆袭
  2015年,陈盆滨在“挑战100,一执跑”中用100天跑完了100个马拉松,创造了“连续跑马拉松最长天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此次挑战,从广州的海心沙公园起跑,至北京的五棵松体育馆结束。连续100天,每天跑一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哪怕间隔一天也意味着挑战失败。
  陈盆滨在开跑10天后出现了关节肿痛。随后的90天他一边做着康复治疗一边继续前行。脚趾甲磨没了,坚持!脚骨头变形了,坚持!为了使“申冬奥”深入人心,陈盆滨特意在冬奥会的主办地张家口和北京分别跑了10个和3个马拉松,点燃了民众的冬奥热情。7月10日,陈盆滨顺利抵达终点。
  陈盆滨看到了太多为冬奥会奔忙的人,也看到了祖国的冰雪运动有待发展,他想深入做一些具体的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听说国家体育总局正从田径、赛艇等项目的精英运动员中选拔人员组建滑雪队伍,他立即听从了召唤。2018年10月19日,40岁的陈盆滨成为了越野滑雪50公里项目的一员。
  上午陆地训练,下午体能训练,晚上补习越野滑雪的相关知识,陈盆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在长距离的越野滑雪训练和路面无杖滑行训练中,陈盆滨常常落在最后且不时摔倒。在身体协调性和空间感训练中,陈盆滨时常踢飞器械。但他并不放弃,研究越野滑雪冠军的视频,看他们如何爬坡,弓腰,控制自己的身体。经过不断努力,陈盆滨终于摸到了门道,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
  获得站上冬奥赛场的资格并非易事,但陈盆滨踌躇满志,“我的最大责任就是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合格的越野滑雪选手,成为‘三亿人上冰雪’的先行者。”
  飞云追梦化流星,跑向幸福新生活
  “如果不是跑步,我还是那个偏远渔村的‘井底蛙’。”跑步使陈盆滨遇见了更强大的自己。每当在异国看到飄扬的五星红旗,他都感到自豪,他多么希望更多的中国跑者驰骋国际赛场,多么希望更多的国人爱上这项运动。
  陈盆滨经常在微博上分享他的日常训练和参赛情景,以普及科学的运动理念。他录制了许多珍贵的比赛、训练画面供广大体育爱好者学习、借鉴。当然,他也会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陈盆滨身处异国时的温暖慰藉和无穷动力。今年父亲节,陈盆滨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父亲和女儿的照片,画面温馨。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是陈盆滨最喜欢的一句话。在成为越野滑雪选手后,陈盆滨逐渐感觉到和证明“自己能”相比,证明“中国人能”是一个更值得终身为之拼搏的目标。他把自己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的冰雪马拉松视为“取经”,像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般怀着虔诚和坚韧的心。
  有梦想的人会永葆青春,陈盆滨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健康中国”的铺路石,他常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获得什么,而在于留下什么。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带动更多人奔跑,跑出生命的精彩,跑出美好的未来。”
  实习编辑 李嫣红
其他文献
海文假期回老家,回来后跟我讲起她家房客的故事。  海文老家在苏州。父母辛苦半辈子,临街盖了三层小楼。除了二楼东边的一套自住外,剩余楼上下分成几个单室套,全部租给在苏州打工的外地人。  回家期间,海文常常带着孩子在楼下玩。有时碰到租住在西北面屋子的一对夫妻,就跟他们唠家常。  这对夫妻来自临省,有一个24岁的儿子。过去孩子小时,女人在老家看孩子,干点农活。男人在外打工挣点钱。“钱反正是余不下多少呢。
期刊
国画大家黄永玉在他的散文《北向之痛》中,以古雅隽永的笔触记录了他和钱钟书交往的逸事,写得情真意切,好玩有趣。  黄家和钱家曾经是邻居,两家相距只有200米。20多年里,黄永玉只拜访过钱家一两次,不是他不想,而是怕打扰对方的宁静,他知道钱家四口人周末有闲,都是各居一角在看书做学问。  黄永玉与人交往的方式很特别,“有时南方家乡送来春茶或者春笋,先打个电话,东西送到门口也就罢了” 。每次看到这一节,我
期刊
电影,造梦的工厂、光影的魔术师、生活中美学的极限表达。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园内,有一家电影博物馆,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着电影艺术的魅力。这是南京首家高校电影博物馆,这里沉淀着满满的梦想与情怀。在电影博物馆漫步才是正经事  穿过南艺图书馆外蜿蜒的悬空走廊,就可到达南艺电影博物馆。它自2016年6月6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既是一个电影藏品资料馆、一座小型的艺术影厅,也是崔永元电影传奇馆·南艺馆、南艺崔永
期刊
喷出泥浆的温  工作一年后,攒了一笔钱,决定带母亲去日本旅游。  母亲上了年纪,腿脚不好,对潜水、远足、购物、城市观光等都不感兴趣,说的最多的是别乱花钱,听到泡温泉对身体有好处后,才勉强同意。  别府位于日本九州大分县,这里的温泉涌量位居日本第一,大街小巷里处处可见温泉蒸汽。当地尤其有名的是地狱温泉,包括海地狱、鬼石坊主地狱、山地狱、灶地狱、鬼山地狱、白池地狱、血池地狱、龙卷地狱等。别府温泉的一角
期刊
《人,或所有的士兵》是邓一光历时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借由完整呈现1941年香港保卫战及战俘营里的故事,重新定义了人与战争的关系,為读者审视战争、历史、人性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和丰富的进入路径。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几小时后开始进攻中国香港,香港保卫战由此打响。坚持18天之后英军投降,加拿大、美国、英国、印度、中国等国的战俘被关进了日本人建在燊岛的D营。D营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有战俘
期刊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方言,用来形容人生像大海一样起落浮沉,生命中的千百种滋味尽在其中。小说《人生海海》是麦家八年沉淀后的新作,故事记述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在经历生命种种的无奈、消磨、笑柄之后,“人生海海”不仅是一句感叹,还意味着一种英雄主义。  倘若麦家已经给你留下了一个固定印象,那么读过《人生海海》,你便会邂逅一个新的麦家。这是我读完该书,最直观的感受。书中,麦家把小说背景放到了自己
期刊
《强国提速》  宋清辉 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本书对宏观经济、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海外并购、A股市场制度建设等热点进行专业分析,融入了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变迁与现实冲撞的深度观察和解读,全书语言通俗生动,让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和经济现象变得轻松有趣。《今天也要好好地过》  【日】吉竹伸介 著  汪婷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个普通上班族的生活速写集。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作者走上了插画家的道路。
期刊
一柄折扇,一身布衣,一副圆框眼镜,窦煜总是如此打扮,上课,讲座或是逛街。  遇到熟悉的人,他会远远撑开折扇,在面前挥动,以示问候。不然,除非天气热极,折扇总被阖拢,放在身后。  每天下午闲时,如果不在南京艺术学院授课,窦煜会缘着家门口那条秦淮河,到雕刻时光咖啡馆,点杯花茶,读一会儿书。眼睛疲乏了,也可以望望河中往来的画舫,或是对岸的桃叶渡,“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他轻声
期刊
乌伦古湖湛蓝如镜  在荒芜的戈壁上,竟然有一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它碧波万倾,湛蓝如镜,一阵阵湖风卷动着浪涛冲刷着沙滩,湖畔芦苇也跟随着风浪丝丝摇动,雄鹰展翅在空中翱翔……而在绝美风景之外,海上魔鬼城更为这里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戈壁大海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北部的福海县境内,水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8米。烟波浩渺的乌伦古湖,蒙语意为“云雾升起的地方”。  乌伦古湖分为两部分:
期刊
把菜场小贩请进美术馆,把摄影展搬进菜市场,把床搬到街边做成“移动美术馆”,把社区变成“生活美术馆”……打破艺术和生活的壁垒,使两者融合,让人人成为艺术家——这样的设想被何志森一一实现了。  打破艺术与生活的壁垒  2015年,何志森在墨尔本留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到广州,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老师,并任广州扉美术馆馆长。  扉美术馆坐落在竹丝岗社区,周遭有小学、中学、医院,还有一个热热闹闹的菜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