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四库全书》等古籍,显得古朴厚重;清扬的古琴,传达出华夏文人雅士的逸兴深致;身着传统服装的学生演绎的茶道,淡雅中透着醇厚……当记者来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采访时,不禁被这里弥漫着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了。
  让人惊讶的是,这所广州市属的职业院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召开了几次全国规模国学研讨会议:2008年6月,国际儒联“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该校召开;12月,广东古琴研究会广州分会在该校国学研究所揭牌成立等。
  为什么一系列高层次的活动会在一所职业学院举行?传统的国学教育又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全国职业院校中首创国学研究所
  坐落在云山麓水怀抱中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文化塑校”作为冶校理念之一,与“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并举,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及健全人格的新型高职人才,而国学教育成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正如该校李训责校长所说,现代职业学院,不再是生产纯粹的劳动机器,而是造就具有超越工具意义的大写的“人”。
  据悉,该校由原4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而成。面对办学转型中的艰难和观念碰撞中的痛苦,以“文化”来统领学校、凝就大学的精神气质成为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新校成立之初,原深圳市副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小兰以一场精彩的国学讲座引发了一次学校办学理念的《跃,也引起了学校上下的共鸣,从而激发了学校将国学教育引入学校教育的办学新思路。
  2006年9月,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研究所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应运而生。吴小兰出任名誉所长,叶选平、张岂之等担任顾问。国学研究所确定了以普及国学知识为基础,以开展国学实践为核心,以提升师生整体人文素养为宗旨,并带动国学的应用型研究的国学教育方针,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国学教育推广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将“国学精粹”列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
  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通过开设《国学精粹》必修课及相关选修课,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国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国学研究所探索出了理论精粹与书画琴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致力于向学生传达国学的魅力和先贤的智慧。实践课教学围绕礼教、诗教、乐教展开,为学生开设经典诵读、礼仪、茶艺、书画、古筝等各类传统才艺实践班,还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大赛等国学实践活动,并由学生自由选择修习的内容与形式。
  为将课程打造成精品,该校先后聘请了40余位名誉教授及客座教授,既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教育家、国学专家,也有省内外著名书画家、古筝、古琴演奏家、古陶瓷玉器鉴赏师。他们或亲自为学生授课,或在该校品牌文化栏目“城市国学讲坛”中开坛论道,将传统文化精髓更深更广地传达给全校师生乃至社会中的国学爱好者。截至今年6月,学校已举办国学讲座57场,据此整理的《城市国学讲坛》第一、二辑巳结集出版。
  “背一部国学经典、读一本国学参考书、听一次城市国学讲坛、进行一项国学实践活动、写一篇接受国学教育的心得”,这是国学研究所对学生修习课程的基本要求。灵活的教学方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完善的课程质量监控,让古老的国学鲜活起来。
  
  让国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国学不仅需要老师带进课堂,更需要学生带出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一批热爱并乐意践习国学的学生涌现出来,并在国学研究所的指导下,成立了致力推广国学的学生社团——国学经典讲习团、清心茶艺社、筝韵社等。
  国学经典讲习团以“亲近圣贤、净化心灵、服务社会”为宗旨,围绕“讲”与“习”二字,开展了多种学习和交流活动:他们定期进行“国学有奖知识问答”,承办国学讲座,举办社团交流会,不仅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国学,还组织义务教学队到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
  在2007、2008年举办的广东省茶艺师技能大赛中,这个“茶龄”不长的团体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采收获了多个奖项;筝韵社成立时间最短,但社员们乐学勤操,在国乐的熏染中成为国学推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活跃于校园内外的国学社团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国学学习和普及的队伍中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这些青年学生中继承下来、传播开去。
  积淀校园文化底蕴,凝就大学文化气质,是该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深层追求。为此,国学研究所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国学实践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是每年全校性的盛大赛事,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届,促成了诵读经典良好氛围的形成;“书画笔会”是国学教育的重头戏,知名书画家们泼墨挥毫,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大家风范,体会中国书画的深厚意蕴。
  要让国学走向社会,对中小学教师,乃至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人文素质培训是重要途径。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该校承担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开设了中国古代艺术欣赏、中国书法实践、国画实践、中国经典文化导读等10门课程,借此将国学研究所提升为高水平的、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基地。
  
  借“国学”彰显“文化塑校”理念
  国学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该校通过“国学”彰显着“文化塑校”的理念,构筑起沟通的桥梁,搭建了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2007年12月,该校国学研究所被国际儒学联合会接纳为团体会员。2008年7月,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中华管理智慧学会组团参观该校国学研究所,对其特色赞赏不已。2009年1月,香港专业教育学院葵涌分校教师团来校访问,在国学研究所亲历了两天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后,深深地被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决定于4月初再次派出学生团接受国学培训;2月,该校李训贵校长率校国学交流团参加由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青年学院等机构共同举办的“联校普通话朗诵交流会”,他以《文化和教育》为题致开幕词,引起了穗港两地各界人士的共鸣;3月,李训贵校长出席“海峡两岸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论坛”,并以《国学教育: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探索》为题作大会报告。该校以国学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同。
  3年来,该校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使古老凝重的国学走出了象牙塔。丰富、高雅的国学教育与实践改善了师生的人文气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的软实力。在去年举办的“广州市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中,该校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分获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优秀奖和最具潜质奖,他们出众的精神气质更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近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位居广东省前列,国学社团的同学尤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近期,喜讯传来,该校“国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国学院”,国学教育将在更大的平台上培养更多具有本土文化自觉和中华精神品格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面对未来,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期待着更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一边是高校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众多企业人才荒,长久以来校企之间人才培养脱节的“两张皮”难题现已在宁波破解。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正式批准,从今年3月1日起,我国首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开始施行。    沈剑光:结合实际需求创新立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现代化建
期刊
北方工业大学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近几年学校全面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实行按课程注册管理,允许学生辅修任何本科专业,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可选择3至8年毕业。    以人为
期刊
人是通过实践活动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的。从培养人的角度而言,高校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发展态势,全面、系统、科学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彰显学校声誉、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砝码,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前途和社会的稳定。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就业模式,为学生
期刊
据劳动部最新调查资料显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中高端产业技术工人的短缺仍是不争的事实,这将直接影响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方面的实践探索,大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模,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阜新市第二职专多年来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在寻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效显著,多次获得上级主
期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有六校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发展呼唤技能型人才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学院秉承优秀的办学传统,厚重的红色文化,传载着辉煌的延安精神,朝着建设国内有影响、省内一流的高职学院目标阔步前进。  延安精神是我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元月在延安考察时指出的:“延安精神是我
期刊
《教育与职业》: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江苏省是如何将德育为首真正落到实处的?  沈健:主要是通过点线面的整体构筑。首先,突出育人重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首,把育人作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起点和重点,作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除省教育厅职能处室安排专人负责外,主要负责人亲自分管德育
期刊
民办高校的兴起,在缓解公共财政压力、扩大中国教育总体规模、满足老百姓多样化、选择性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清晰的民办高校产权制度和投资回报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资金投资办学的积极性。为此,建议:  1、从法律上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划分,产权明晰,权责对等。建议对我国民办高校体制进行综合考虑,作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划分,并对这两种类型的民办高校采取不同的规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明确规定大学是独立法人,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但是与这一规定相背离的是,近年来大学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是政府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二是大学内部高度行政化,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事实表明,当前中国大学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着直接关联。大学要真正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先导和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成为引领社
期刊
2010年1月21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鲁听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第二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学员作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200余所中职示范校的校长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主持。教育部职成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高教处,教育部职成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有关领导、研究人员、媒体记者参加了报告会。  鲁昕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已经站在新的
期刊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他们顺利就业,很多高校积极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培训。本期校长论坛邀请来自中国石油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的三位管理者谈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  主持人:陈曦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这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