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60例,对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且采取影像学方法进行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分析。
  结果:术后患者DOI功能障碍减轻,且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较高,无明显椎间高度丢失以及节段退变情况发生。
  结论: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枚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系统腰椎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2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20-01
  在对腰椎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本文就此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60例,腰椎疾病患者年龄段在32岁至62岁间,平均年龄为(51.5±2.6)岁,患者病程在10个月~29年间,平均病程为(13.5±2.6)年,男性患者37例,占61.67%,女性患者23例,占38.33%。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8例,伴椎间不稳定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
  1.2方法。对所选腰椎疾病患者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时,于患者全身麻醉情况下,取患者体位为俯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以及铺单,后取患者腰后路正中切口,将患者腰椎责任节段及其上下阶段椎板、两侧关节突关节外缘、棘突显露。于患者责任节段上下位椎体两侧置入弓根螺钉,在C臂机透视情况下确认钉位置的准确后,将连接棒安装,选择出现下肢神经症状侧采取半椎板切除减压处理,若双侧出现下肢神经症状则采取全椎板切除减压处理,切除棘突或椎板留备植骨。将患者神经根、侧隐窝及硬膜囊显露,并且松解神经根以充分减压。使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前拉开,将患者椎间隙显露,从而将椎间盘切除,将骨碎片填于椎前植骨。将松质骨填塞入cage内后平行于椎间隙平面于矢状面呈45度斜行置入椎间隙。在C臂机透视情况下确定cage以及螺钉的位置准确,手术结束后对患者采取常规抗生素的使用。
  采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自我功能障碍进行评定,总分为45分,计算患者得分所占百分比,正常为0%,其中0%~25%为优,25%~50%为良,50%~75%为可,75%~100%为差。
  1.3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采取均数±标准差(X±S)、例数(n、%)进行数据表示,采取t检验、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时,有临床比较意义。
  2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采取相应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椎间高度有一定的改善,且疾病有一定的改善,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腰椎疾病发生率有一定的上升,在对腰椎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传统采取后外侧及后侧融合手术治疗,其中后路腰椎融合包括后外侧融合、后路融合及后路椎体间融合。随着现今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对腰椎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可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由相关研究可知,对腰椎融合假关节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X线及CT检验有较好的敏感性,术后并未发现明显可视性缝隙,但三维CT可检测到可视性缝隙,且X线片对于椎间为融合假关节的形成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而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在提供良好稳定性的同时使得终板界面牢靠固定。另一方面,提供了三维强有力固定,cage置入后获得稳定性,并且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脊柱生理曲度、椎间孔高度以及椎间隙,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对于未融合无症状的患者采取定期影像学检查,若未融合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症状,需戒除吸烟以及营养不良等影响融合的潜在因素,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由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可知,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疾病使得患者的椎间高度、椎间隙有一定的改善,且ODI评分和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腰椎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利辉,姚猛,周昌伟等.椎弓根螺钉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71-174
  [2]邵诗泽,付松,谭远超等.单枚椎间融合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1):850-853
  [3]邹凯,车彪,王凯等.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69-71
  [4]张建华,李新志,周宏斌等.单枚cage和单枚cage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6):457-461
  [5]尹毅,陈芳,钱荣勋等.后路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3):394,406
  [6]陈继峰,盛伟斌,黄擘等.单枚椎间融合器并椎弓根螺钉单侧内固定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43):7552-755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医务人员公民行为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04-01  1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及结构  1.1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和定义。1983年Bateman和Organ在前人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并且研究左氧氟沙星和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1]。  方法选择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注射左氧氟沙星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注射左氧氟沙星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康复消炎栓进行每晚睡前塞肛治疗,然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通过不同药物治疗的研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并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他血脂数据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0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152例健康查体者的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计算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他血脂数据在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关
期刊
雷晓刚(1973—),男,汉族,学历:本科,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摘要:肝素依然是广泛使用常用的最有效抗凝剂之一,但是缺点较多。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有逐步取代肝素的趋势。低分子肝素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亚硝酸盐降解法、过氧化氢降解法、β-消除法降解法、酶降解法等,臭氧降解法、光化学解聚法、化学合成法是低分子肝素的新型制备方法,其中光化学解聚法和化学酶法合成LM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妇科工作中的应用体会,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本院自2013年1月起在妇科工作中加强人性化服务,对比加强人性化服务前后一年内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性。  结果与加强人性化服务前一年对比,我们发现加强人性化服务后一年内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所有
期刊
摘要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容易导致中毒性肝炎,通过对1例伤寒致中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傷寒肝损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686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408-01  1病历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发热5+天,伴腹泻、咳嗽3+天入院。入院查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类型不同的消化道异物,电子胃镜取出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以我院2001年3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389例上、下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异物吞入时间、种类、形态和年龄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对应的麻醉方式,利用电子胃镜筛选合适配件,并取出异物。  结果389例患者,成功取出异物的患者387例,成功率99.5%,未成功的2例患者因异物吞入时间较长产生并发症后,转至外科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疗程长的重症肝炎患者,早期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既给患者减少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探讨置管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手段和早期的护理干预以减少PICC置管早期并发症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置管时及置管后早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止血药物及被动活动等精心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后出血及置管肢体肿胀情况发生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体外抑制结肠癌在临床的作用。  方法:现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结肠癌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TUNEL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实验表明,ROZ的浓度与结肠癌细胞的凋亡成正比例关系。  结论:罗格列酮能够克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性的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晚期患者在护理上采用中医方式的干预效果,旨在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治疗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这两年之间内收治的肿瘤晚期患者共68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针对肿瘤以及患者疼痛感展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中医方式护理,如中药泡脚、推拿等方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4个疗程之后的病情改善程度,了解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