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七点策略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推动成渝经济区更快更好发展,使之成长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中心?如何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省社科院研究员刘世庆提出——
  
  策略1:正确认识区位和结构特征。坚持发展特色经济
  
  成渝经济区不可能模仿沿海大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也不可能舍弃自己的重型结构而走轻型化道路。成渝经济区要从本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等实际出发,在全国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保持和提升特色,与沿海经济实现优势互补。这个特色就是坚持“五个基地、一个屏障”的目标不动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这并不是说成渝经济区不搞对外开放,而是要从本地区的区位和经济结构出发,实行有特点的对外开放,使外部资本愿在成渝经济区投资、能在成渝经济区获利。这需要选择我们特有而东部沿海所不具备的产业结构,同时,创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沿海”的条件。
  
  策略2:用科学发展和区域空间布局的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自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是西部经济社会最发达、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已具备了作为我国重点经济区进行开发和建设的条件。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诸要素空间协调布局的原则实行以下策略: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障本经济区粮食自给,肉类、水果、蔬菜及其他特色农副产品和深度加工品的输出;经济区内实行功能分工;工业集中布局;三峡库区和生态保护区严格禁止和限制开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发展劳务输出产业,鼓励人口流动。
  
  策略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塑造成渝经济区的特色产业
  
  用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新型工业化要求来衡量,成渝经济区还很落后。为此,成渝经济区的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来说,要突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成渝经济区的特色工业;实行发展高新、改造传统、继续推进劳动密集产业发展三者并举的方针,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按照工业化的产业演变规律,在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着重解决“三农”问题中推进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各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能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中推进工业化。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集群,同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使城乡居民分享新型工业化的成果,使他们得到新型工业化的实惠。
  
  策略4: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
  
  成渝经济区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保军、强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二是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通过“潜应用”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从国防科技工业特点和成渝经济区的实际出发,成渝经济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应实行以下策略:国家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依托成渝经济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采取军民结合和现代产权制度的方式,把已经成熟的军民两用技术向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转化;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策略5:以城市群、城市带为依托。把重庆、成都两大增长极连接和整合为一个巨大的增长轴,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经济区的特征之一是城市密集,形成群、带结构。这些群、带占了经济区经济总量的很大比重,经济区未来的发展也取决于这些群、带的壮大和新的群、带的形成。因此,建设经济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建设城市的群、带。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人口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依托城市、发展城市,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是成渝经济区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完善现有城市的空间布局,突出双核城市群的特色;发挥成渝双核相互扩散、吸引和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经济优势互补的特色城市群;对现有城市进行整合,提高城市间的聚合性,推进不发达区域城市的发展;积极规划成渝经济区人口分布和城市体系的未来。
  
  策略6:加快成渝经济区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成渝经济区地处内陆,发达的交通网络建设是推进本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根本。总体上看,当前制约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仍在交通:区内两大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缺乏快速通道联系,经济流、人流不畅,时间成本很高;通往区外的通道,特别是通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出海港口通道、通往西南边境口岸和周边毗邻地区的通道大部尚未建成,有些还在规划之中。成渝经济区必须继续把交通网络建设放在首位。要加快区内网状交通体系和点对点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快经济区对外交通通道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强长江航运建设;尽快解决重型装备制造业的运输问题;加大国家投入,将成渝经济区城际快速通道建设纳入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策略7: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又是600多公里长的库区所在地。这种独特的区位决定了成渝经济区必须把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放在重要地位。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长江上游长期进行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入库区;二是在干流和支流上防治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保护库区的水质;三是在金沙江上建设向家坝、溪洛渡这样的大型水电站,拦截泥沙,保证三峡大坝的安全。成渝经济区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保护带,指的就是这三方面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成渝经济区不仅要向全国、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还要提供生态公共产品。这是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最为不同的地方,是成渝经济区的最大特色。成渝经济区必须从这个特殊角色出发走出自己的道路。
其他文献
本报讯(记者柯蓝)如今,早期关注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已成为当今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中众多专家的共识。2月13日,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被PSP量表证明能够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