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波浪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wangyo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亞小镇海登有一处自然奇观:一面巨大的岩石壁高耸在沙漠中,形状酷似被狂风卷起的巨浪。波浪岩高达15米,长约100米,宏伟壮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推测,波浪岩早在2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那时候,岩壁的下半部分埋在地下,被地下水所侵蚀。随着环境的变化,岩石周围的土壤被冲刷掉,露出了岩壁,风卷起沙粒不断磨损着岩壁的下半部分,长年累月就塑造出了如今这种特殊的波浪岩石。


能立起来的人行横道


  自从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使用洁白醒目的条状人行横道以后,人行横道就被全世界广为采纳,使用至今。虽然人行横道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每年仍有许多人因为过马路而受伤甚至死亡。于是,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社会保障汽车协会想出了一个妙招来提醒司机礼让行人——他们在路口安置了一个立体人行横道,每当有人过马路的时候,黄色斑马线就会缓缓升起,然后完全立起来,这样司机就不得不停车了。行人安全通过后,斑马线便会自动复原。

陨石坑中的小镇




  大约在1500万年前,有一颗陨石在如今的德国南部撞击出一个直径达25公里的大坑,现在,这个陨石坑里已经住满了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陨石坑小镇——讷德林根。



  小镇沿陨石坑而建,形状自然是圆形的。除此之外,讷德林根还有一个特色: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座被城墙环绕的城市之一,人们可以在城墙上行走自如。如果北京的城墙没有拆除的话,也会加入它们的行列吧!

未来的海底城市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一直被资源匮乏的问题所困扰。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日本面临的土地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于是,日本一家建筑公司提议,不如在海底建造一座城市!
  在未来的海底城市中,建筑的样子绝非笔直的高楼大厦,而是螺旋形的。整栋建筑用防水结构打造,可以在海中自由沉浮,最多可容纳5000名住户,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潮汐产生的能量。想到地球表面的70% 被海洋覆盖,也许海底建筑会是未来建筑的趋势呢!

在空中吃饭






  你想不想拥有一次永生难忘的就餐经历?可能没有什么比在空中享用一顿大餐更让人记忆深刻的了。你别说,还真有一家名为“空中餐厅”的公司专门提供这种服务。
  这家“空中餐厅”里只有22 个座位,餐桌均为特制的,和椅子连接在一起;餐厅没有地面,顾客的脚下是悬空的,整个餐厅被吊车吊在距离地面50 米的高处。
  每逢特殊节日,“空中餐厅”还会举办主题各异的活动。更神奇的是,这家餐厅居然是可以移动的。
  如果哪天它来到中国的话,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呢?


微生物玩偶


  你喜欢萌萌的毛绒玩偶吗?我们在动物园看到的可爱的小动物,虽然不能把它带回家,但是在商店买一个以它为原型的毛绒动物玩偶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如果毛绒玩偶是以微生物为原型的,你还会喜欢它吗?



  比如,这个玩偶就是以阔口罐病毒为原型制作的。阔口罐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病毒。2014年,科学家尚塔尔·阿伯杰尔等人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采集到一种3万年前、被埋藏在更新世晚期沉积层的巨型病毒样本。因它们的形状酷似古希腊人使用的大型器皿阔口罐,于是科学家便将其命名为“阔口罐病毒”。
  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阔口罐病毒长得并不怎么可爱,可是转念一想,你便会觉得它们是那么的古老又特别,拥有跟它们一模一样的毛绒玩偶是不是也突然变得有点儿令人向往了呢?

世界上最窄的街道


  德国罗伊特林根小城有一条闻名于世的街道,不过它不像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或者纽约的第五大道那样以繁华著称,而是因狭窄为世人所知。这条街道只有31厘米宽,身形壮硕的人甚至无法通行。
  这条街道只有3.8米长,别看它是一条小街,却是附近的“交通要道”呢!每天都有很多身材苗条的人穿梭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小街还得到了官方认证——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全世界最窄街道纪录的保持者。




小人国




  不知道你熟悉不熟悉《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在荷兰,真的有一个跟书中的小人国类似的地方——马德罗丹小人国。马德罗丹小人国位于荷兰海牙市,建于1952年,是一座按1:25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微缩城市。城市虽小,但应有尽有:不仅有教堂、城堡和宫殿,还有运河、桥梁、港口、机场,甚至还有高速公路、铁路、电车、风车、足球场等,看起来和实物几乎一模一样。这个精致的小人国是由马都拉夫妇出资建造的,以纪念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儿子,并将它作为礼物献给荷兰的儿童。直到今天,马德罗丹小人国依然是全世界的大人和小朋友们最喜爱的乐园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与土地流转关系,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调研区域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得出了简要的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线性回归模型;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
期刊
特警萧羽、见习特警安菲儿和蠹虫来到上古时期,根据阿龙的思维频率,终于定位到了阿龙的位置——一片建筑群之中。这是哪里?大家能顺利找到阿龙吗?  结果令他们吃了一惊:最高大的那幢建筑物旁,有着诸多的热源。根据温度推断,这里燃点着不少灯火,而且聚集了许多人。萧羽面无表情地斜睨着安菲儿。那个莽撞的家伙吐了下舌头,分辩说:“上古时期没电影、没电视、没音乐……”“有音乐。”蠹鱼在一旁打断安菲儿的话,“上古时期
期刊
犀牛是当今地球上体形第二大的陆生动物,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上的大角。  在始新世的蒙古平原上,曾生活着一种长着另类大角的动物,它们是犀牛的远亲——大角雷兽。  在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蒙古平原上鸟语花香,与今天的荒凉截然不同。在一个水塘边,许多动物或饮水,或觅食,一片祥和美好。其中,有一群形似犀牛的动物,身形尤其高大,它们就是大角雷兽。  几只大角雷兽正在享用灌木新发的嫩芽,另外几只则趴在
期刊
澳大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大陆,由于长期被海洋包围,与其他大陆分隔,从而演化出了独特的生物类群。  澳大利亚没有大型猫科动物,却曾经生活着一种名为“袋狮”的猛兽。实际上,它与狮子可没有一点儿关系。  10万年前的更新世末期,澳大利亚东部的森林远比今天茂盛,绿色一直延伸至大陆腹地。  在森林与草原的交界处,一群巨型短面袋鼠正在吃草,这些大家伙站起来足有三米高,比今天体形最大的红袋鼠还要高大!  巨型短面袋
期刊
有故事的“神花”  《鼹鼠的故事》是一部经典动画,其中有一集讲的就是洋甘菊的故事:  鼹鼠的好朋友小老鼠病了,于是鼹鼠便向猫头鹰求助,猫头鹰告诉他,母菊能够治好小老鼠的病。听后,鼹鼠跑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小老鼠找药,但没有找到。当他满怀沮丧地回到家门口时,却欣喜地发现自己苦苦寻觅的灵丹妙药就在自己家门口。  在古埃及,母菊被当作防腐原料用在宗教仪式中,有的地区则将母菊用作退烧药物。在北欧神话中,
期刊
上一期中,我们认识了有着疏风解毒之功效的“数字”本草——一枝黄花。名字里有数字的本草植物还有哪些呢?让我们继续来探秘吧!两面针:叶子上真的有“针”!  两面针不是一种牙膏品牌吗?没错,两面针牙膏确实是有,但你了解这种牙膏中的药物成分——两面针吗?  两面针是芸香科、花椒属的植物。在树龄比较低的阶段,植株为直立的灌木状,等到了成熟阶段,植株反而变成了攀缘于其他树木之上的木质藤本状了。十大功劳:能治疗
期刊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名为伊兹麦洛瓦的工艺品市场。市场坐落在美丽的银葡萄池塘岸边,是历史建筑与艺术相融合的多功能区域,独具魅力。  1991年,俄罗斯富豪伊斯梅诺夫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开发建设。最初建成的只是一个露天大市场,随后又修复和重建了精品商店、博物馆、餐厅和酒吧、木结构教堂等,最终把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购物、休闲和娱乐中心。伊兹麦洛瓦的“克里姆林宫”  受俄罗斯童话的启发,建造
期刊
2019年夏天,我去河北省涞源县游玩,在那里,我见到了菟(tù)丝子缠绕在黄花蒿上的情景。“终于能近距離地观察菟丝子了!”我兴奋不已。要知道,以前我只在书中见到过这个名字,还从没好好端详过它的样子呢。菟丝子:植物界的温柔“杀手”  说起不劳而获,你会想到什么生物?多半是寄生虫吧!其实,在植物界,也有不少像寄生虫一样全靠吸取别人的养分来养活自己的植物,这种植物就叫作寄生植物。  一般情况下,植物通过
期刊
你好,吉米!我有一個困惑:当你触摸自己的身体时,会不会把身体上的微生物碾死?
期刊
国花是国家形象的象征,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国花,我们能看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及历史。  提及泰国的国花,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在当地十分常见的睡莲。其实,真正的国花“另有其人”,那就是金链花,也叫腊肠树(拉丁名为Cassia fistula)。被误认为是国花的睡莲  睡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属于睡莲科、睡莲属,花色纯白,美丽脱俗,在我国分布广泛。  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睡莲属的植物约有35 种,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