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证不符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来源 :对外经贸实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情介绍2006年10月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甲贸易公司与印度乙公司在广交会上达成交易,订立了一份买卖陶瓷的销售合同,该合同规定由甲公司以CIF HALDIA价格条件向乙公司销售一批陶瓷,以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2006年12月6日,乙公司根据合同规定通过中国银行按时开来信用证,该信用证中表明其受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以下简称UCP600)约束,
其他文献
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的蔓延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已使我国对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的出口减速。其它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日本等受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一件件“中国制造”昂扬走进异国市场,一个个中国企业在他乡安营扎寨,这种景象让国人无不为之欣喜。然而,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步难。在充满怪异与诡谲的国际市场,“中国制造”正在遭受着多种力量的阻击与挑衅。    合围:山雨已来风满楼    继纺织和鞋类制品连续遭遇欧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之后,中国产品的出口生态环境在2007年继续恶化。  3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认定中国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