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与《乡恋》风波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x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已迈过了30个年头,在解放思想旗帜之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验值得总结。本报将陆续刊载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李谷一属于研究20世纪的历史学家们称之谓的“第三代人”——从庄重灰色的第二代人向色彩斑斓的第四代人过度的中间色。她既想赢得青年人的好感欢呼,又不愿失去老年人的垂爱,以及正统声乐学派的认可。这使她常常进退维谷。
  
  1980年2、3月份,《北京音乐报》(现《音乐周报》)连续发表11篇文章,就《乡恋》展开讨论,10月8日《光明日报》刊出由邓加荣撰写的报告文学《李谷一与<乡恋>》。唱出这艳情曼曼、撩人愁肠的歌声的李谷一,一时间变成非官方文化的叛逆者。挺住过十年雷霆万钧、山呼海啸的神经,竟然一下子“载不动许多愁”。
  匆匆穿行于全国各城市舞台上的李谷一,所到之处,人们不依不饶,嚷着喊着要听《乡恋》,她的压轴曲目,也总是这曲大逆不道、哗然全国的《乡恋》。上海体育馆发生了当时从未有过的现象,演出前一夜就冒雨排队买票的一万八千名观众,听到《乡恋》的报幕声,便已掌声雷动。乐声起拍,全场鸦雀无声,人们似乎不愿意放过每一缕悬如游丝的“气声”。一曲唱罢,银瓶泄地。最后李谷一不得不绕场挥手,向沸腾的观众告别。现代流行歌曲产生的力量以及把千千万万听众卷入其中共享曲境的效果,已在彼时彼地的中国大陆初展规模。更有甚者,当迫于压力未把《乡恋》排入曲目的李谷一出现在天津体育馆时,不得不改弦更张、顺乎民情的“千呼万唤”。
  如果说当时的艺术评论界还未有大规模的、大张旗鼓的对邓丽君现象进行书面评判,只因其来自港台,因而风格上具有另一社会制度的固有属性,对其大张旗鼓的评论颇掉“国格”的话,那么此时,对这个土生土长、首开轻声、气声唱法先河的大陆歌唱家,就不能不出来干预“挽救”了。对港台流行歌曲的看法,此时也一并评及。综观当时的言论,不外有两面。
  对歌:《乡恋》一曲,情调颓废,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这种风格与咖啡馆、酒吧间、跳舞厅、夜总会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密切相连。让古人王昭君唱今人流行曲,身份不符。另一种观点认为,《乡恋》一曲,优美动人,是健康的抒情歌曲。
  对人:以学习西洋美声唱法,中国民族唱法起步的李谷一,1977年演唱电影《黑三角》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的风格,就应该煞车了,电影《小花》插曲,已经不能让人容忍,如今却再跨一步,毫无价值地模仿外来的流行歌曲和香港歌星的唱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允许模仿,学习的法则就是从模仿开始,进而创新。轻声和气声唱法与我国传统戏曲、民歌的气口唱法一样,为何不可运用。
  李谷一说过一句未被当时的艺术评论家注意其实份量很重的话:“我的有些歌是带有忧伤色彩的,因为我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所有听众,的确从她的歌声中真切地辨出了眼泪的沁浸,叹息的律动。她第一次在录音室里试唱《乡恋》之际,眼泪竟然夺眶而出。她不是为听众演唱,而是为自己哭诉由歌曲触发的埋藏心底的感情。她没有毅然抛弃正统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选择了与通俗唱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了以新的姿态、新的音色面对新的观众的转变。她属于研究20世纪的历史学家们称之谓的“第三代人”——从庄重灰色的第二代人向色彩斑斓的第四代人过度的中间色。她既想赢得青年人的好感欢呼,又不愿失去老年人的垂爱以及正统声乐学派的认可。这使她常常进退维谷。因此,她在受到上一辈人的攻击时,立刻把气声唱法附会于传统戏曲唱法的气口,而不敢像第四代人中的歌星们一样旗帜鲜明地宣布自己音色的正当性。
  后来,历史给了她一个恰到好处地安排——中国轻音乐团团长。这个既体现上一代人的形象——稳稳当当中不乏锋芒和时代感的领导角色,也代表着下一代人的艺术形象——锋芒毕现又不乏稳稳当当的职位,几乎成为一个时间段中她在当代歌坛历史地位的缩影。
  再后来,历史又给了她另一个位置——中国音协副主席。或许,当年以中国音协领导人为代表的批判者被“被批判者”取而代之的过程,就是30年历史变迁的脚注。■
其他文献
本报讯(记者 房巍)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少数民族音乐创新教育研讨会”于11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吉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就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年会的宗旨是“为了推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
期刊
八面来风    湖北 合唱高峰论坛月底举办  为深入研究中国合唱艺术的现代性历程与现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中国音教协会合唱学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合唱界权威专家、学者教授及理论家、美学家汇聚武汉,11月21日―2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桂子山·2008中国合唱发展高峰论坛”。  论坛选取“中国合唱音乐的创作风格与技法”、“中国合唱艺术表演风格与方式”、“中国合唱艺术的现
期刊
上次看见吴碧霞,还是“5.12”汶川地震20多个小时后,首都艺术家义演音乐会现场。她在后台泪眼婆娑地告诉我,本来当天上午已去首都机场,准备返回朱丽亚音乐学院上课。这场音乐会组织者一声召唤,吴碧霞毅然推迟行期回归舞台,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达一片深情。第二天,她就飞往大洋彼岸。    11月6日,终于坐在那家湘西土菜馆饭桌前的吴碧霞,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好久没吃这么地道的家乡美食,“我馋了!
期刊
舞榭戏台    有关成吉思汗的文艺作品林林总总,大型舞剧《一代天骄》如百花园中一枝奇葩,独辟蹊径别具一格。该作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功亮相之后,10月30日-11月2日挥师晋京连演4场,引起首都舞蹈界、音乐界人士普遍关注。本报记者现场欣赏,发现这部大型民族舞剧新作,在文本、音乐、舞蹈、灯光、置景、服饰等层面,体现了以总编导马跃为首的创作集体在艺术理想与美学追求上的和谐统一。    全剧分
期刊
先声夺人    尽管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但是音乐界为灾区重建献爱心的举动却一直没有停止过。11月20日,小提琴家谢楠慈善义演音乐会在中山音乐堂举行,音乐会所得收入将全部用于地震灾区“谢楠音乐教室”项目。  届时,谢楠将以意大利巴罗克巨匠科莱里的一首绝美缠绵的《弗利亚舞曲》开启义演音乐会,曲目还包括马斯涅《沉思》、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萨拉萨蒂的《引子与塔兰泰拉》、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会波兰
期刊
环球博览    遍布法国的22家影院与大都会歌剧院签订协议,参加第二季度“影院歌剧”行动。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当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大幕掀起时,它的法国拥趸们将不必再亲往百老汇,而只需坐在巴黎、里昂、南希等地的电影院里即可同步欣赏《莎乐美》《蝴蝶夫人》《浮士德的沉沦》等10部经典歌剧。   早在今年4月,专门从事演出卫星转播的“天空银幕”公司就已与大都会歌剧院合作,成功实现《波希米亚
期刊
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继今年5月成功举办了《青春的旋律-Ⅰ》后,将于11月20日在北京音乐厅推出《青春的旋律-Ⅱ》男声合唱音乐会。  音乐会将邀请指挥家杨鸿年执棒,曲目方面既有该团的经典保留曲目《游击队歌》《欢乐的那达慕》《祝酒歌》《掀起你的盖头来》《那就是我》等,又有在杨鸿年的指导下新近排练的《雪花》《爱之梦》《在酒店里》《苏丽科》等外国合唱歌曲。另外,男高音歌唱家聂建华以及武警文工团的青年歌唱演员
期刊
台前幕后    上海“河流体”的电子音乐以亲民形象示人,勾画了看得见的音乐形象,而北京的国际电子音乐节更多关注的是电子音乐的前沿发展,虽然冷落了普通受众,但金字塔的尖顶也不可或缺。      电子音乐是什么概念?人们很快联想到几个头戴棒球帽、脖子上挂着耳筒的DJ对着两张唱盘和一个混音器打碟的场景,或是教授研究生们在实验室里用硕大笨重的仪器生成古怪抽象难听的声响。这些都对但不完善,中国电子音乐第一代
期刊
据悉,《钢琴》国家新标准已经正式通过审批,将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新国标将成为钢琴行业生产的最新依据。  由嘉德威钢琴、珠江钢琴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国家新标准对钢琴产品规格划分、钢琴产品“音准稳定性”要求及相应测试方法、钢琴产品“外壳涂饰”要求及相应测试方法、钢琴产品的型式检验、不合格品的判定项目等5项内容做了修订和新增。  据悉,今后我国“卧式钢琴”名称将不再使用,统一为“三角钢琴”名
期刊
10月18日—25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所属江苏省交响乐团、江苏省昆剧院、许虹木偶剧团等一行37人,参与江苏省文化交流团“锦绣江苏文化周”赴日本福冈、韩国全罗北道作交流演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江苏省交响乐团一行于26日下午返回南京。   20日下午2点,访日音乐会在福冈阿库鲁斯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陈正哲指挥江苏省交响乐团演奏了具有江苏地方特色的作品《拔根芦柴花》《绣江南》《二泉映月》以及根据日本民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