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俊:“真正懂书的人”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向低调的陈明俊在圈内被称为“真正懂书的人”,他对图书内容品质的精准把握和对图书市场推广的独到定位,使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图书销售市场,创造了许多个百万销量的传奇。而他本人也被拿来与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的创始人贝内特·瑟夫相提并论。
  纯文学还有市场吗?
  陈明俊的回答是肯定的:“(人)对文学的需要是永恒的。”他戴着眼镜,清瘦,气质冷淡,像个作家,名片上只写着地址和电话,没有职位、没有身份。
  他一手创办的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正是因为出版经典文学作品,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首次获作者独家授权的《百年孤独》中文版,上市4个月卖掉80万册;《德川家康》总销量已达到220万册;《1Q84》卖掉160多万册;《白夜行》200多万册;张爱玲的作品累计销量超过360万册,三毛的作品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册……这在销售超过50万就算畅销的图书销售市场,简直是一个又一个神话。
  在陈明俊看来,用销量来衡量一本书的成功“比较俗”。“出版要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即这本书是否有持久的价值,值不值得出版?”陈明俊说,这是新经典选择是否出版一本书最根本的依据。“有时候纯粹了,事情反而简单了。”
  新经典的经典气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它出版了大量不朽的精品著作,对现代西方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当然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怎样让新经典成为中国版的“兰登书屋”,正是陈明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文学青年创业
  2002年7月,在中国出版行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最萧条的时点上,陈明俊选择了创业。他和几个朋友“想做点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成立了新经典工作室。此前,他在出版行业已有一定积累。
  和陈明俊一起创业的基本上都是文学青年,很感性。“我们整体上商业氛围很淡,都不是很懂商业的人。”陈说。这几个“文青”满脑子是对经典作品的膜拜,因此反而有异于生意人的宏大想法。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次规划,是引进日本三大经典历史巨著《德川家康》、《宫本武藏》、《坂本龙马》,此前,由于各种原因,这三本经典日本著作没有在中国出版。让陈明俊没想到的是,仅《德川家康》的版权谈判、翻译、编辑就做了整整5年,《坂本龙马》到现在还在翻译中。“如果纯粹从商业角度出发,我们肯定不敢做这些图书。”陈明俊说。
  当时和日本方面的版权谈判进展很慢。陈明俊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在读过台湾人翻译的韩国作家金河仁的《菊花香》后,深受感动,他决定引入这本书的版权。韩国文学当时在国内几乎没人关注,所以版权谈判非常顺利。这本书一炮走红,成为第一本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外国文学书,从此之后韩系文学在中国开始风行,这在以前几乎是不能想象的事。
  “《菊花香》的成功,有运气好的因素。”陈明俊说,“运气好,不是机会多,反而是诱惑少。”从一开始,新经典对图书的选择就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从来没有跟风炒作所谓的畅销书。
  对于一个出版人来说,品位和眼光至关重要。如何在一个作家还没有红的时候去发现他,敢于尝试不曾被人关注的作品,很考验出版人的眼光。兰登书屋的成功,是因为有创始人贝内特·瑟夫式的传奇人物,那个时代许多大作家早期作品都是他发掘、出版的。某种程度上,陈明俊是新经典的“贝内特·瑟夫”。
  在日系图书上,新经典也大获全胜。新经典第一个引进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一口气签下他20多本书的版权。那时东野圭吾在中国没有知名度,一本书的预付款在15万至30万日元之间。现在东野圭吾红遍中国后,他的版权已炒到700万日元一本。“700万买来的版权基本就不赚钱了。”
  新经典做了很多开行业先河的事,比如儿童精装绘本。这是一种由简单的文字、明了的漫画组成的,充满温馨和哲理的儿童书。2003年,这种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的图书,在国内还没有。陈明俊决定引进日本的《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精装绘本,当时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认为“这种书没人买”。新经典签下这本书,版权方象征性地收了5万日元的预付款,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现在,这个系列的销售量有260万册。
  “我觉得做出版要有点傻劲。”陈明俊说,《可爱的鼠小弟》、《爱心树》等后来热卖的儿童精装绘本最初并不好卖,但选择它们是相信它们是好书。
  温和式管理
  从《菊花香》的开门红开始,新经典很少有不畅销的作品,工作室也越做越大。从2006年开始,新经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8月,新经典与北京出版集团合资成立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华语文学产品线;2008年5月,新经典又参股汤小明的读书人公司。这个体系完备、已初步具有兰登书屋气质和阵容的出版公司,多年以来没有设总经理和董事长。
  “我的角色是总编辑,我主要管内容。”陈明俊说,他90%的精力在做编辑和内容,他会亲自操刀重要图书的策划、封面设计之类的事,“分了一点精力管运营。”陈明俊是个很讨厌条条框框的人,但是公司越做越大,没有制度也不行。创业两三年后,陈明俊和管理层一起制定了一套规则,靠各个部门的互动来落实。现在的新经典虽然不再像创业之初那么散漫,但依旧保留了“文青”的传统,公司没有很多常规的工作会议,“很多重要的策划,还是在走廊里碰出来的。”
  陈明俊是典型的浙商,性格平和低调,不喜抛头露面。据新经典外国文学总编辑黎遥说,已经不记得陈明俊上次发脾气是什么时候,“起码是三四年前”。日韩文学版块主编张锐2007年加入新经典时,发现有一位大家都称“陈老师”的人在编辑部看封面,后来他才知道,这位陈老师竟是公司创始人。
  “温和”是陈明俊和整个团队共有的标签。新经典90%员工为女性,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七八岁。文艺氛围浓厚的新经典不提倡满负荷工作,追求让编辑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创造。据员工说,有一次陈明俊召集编辑部开会,主要内容竟是:你们最近工作太紧张,这样不好,大家的心态应该更轻松一点!
  新经典一共有90多个编辑,一年出书基本在160本左右。“编辑人数跟出书量比起来特别富裕。”陈明俊说,要让编辑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自由成长,“一个编辑要优雅起来。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做出优雅的书来。”   百万销量之谜
  2010年,出版界最大的新闻之一,是新经典首次拿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独家授权的《百年孤独》中文版版权。由于中国盗版猖獗,这本名著在中国从未被授权,但却广为流传,这位大作家曾发誓:在死后150年时间内,所有作品都不会授权给中国的公司出版。
  “外界一直认为新经典是靠百万的版税,说服了马尔克斯。事实上更多的是我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及写了6年的信起了作用。”陈说。在2002年刚创业时,陈明俊就开始写信给马尔克斯的代理人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希望购买《百年孤独》中文版权,前期一直没有回音。“这是个技术活,既不能让卡门烦你,也不能让她忘了你。”
  这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值得全人类阅读的巨著”,上市不到4个月,就卖了80万本。“卖到200万本是没有问题的,我希望它能卖到1000万本。”陈明俊不愿意透露到底付给了马尔克斯多少版权费,“肯定很昂贵,但是我们愿意为中国出版行业多年的盗版行为买单。”这本书“赚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一本书要卖得好,就要找准书的气息。”在陈明俊的描述中,每一本书都是带着“气”的,出版人要对作家、作品有理解,才能理解书的“气”。“《百年孤独》的盗版卖得都不好。一本书的气息和哪个译者呼应,它的定位是什么,读者人群是什么,什么样的封面、什么样的包装,都是需要特别认真琢磨的事。”
  从2002年成立至今,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民营出版公司,旗下有新经典、爱心树、十月文化、读书人四个品牌。新经典主打外国经典文学;爱心树品牌主打童书,其中《窗边的小豆豆》累计销量380万本,《可爱的鼠小弟》系列销量突破260万册;十月文化品牌主打张爱玲、沈从文、路遥、陈忠实、三毛等华语文学中著名作家的作品;读书人品牌主打财经励志类图书,其中《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中文简体版的销量突破600万册。
  在中国出版界,一本销量超过50万本的图书就会引起很大轰动,新经典动辄超过百万的销量成为出版界的一个谜。著名的畅销书出版商磨铁图书前总经理张凯峰曾表示过对新经典的艳羡:“新经典的海外作家资源我们比不了,这是我们迈不过去的门槛。”
  “别人都看着我们的书销量大,其实很多书都是耗出来的。”“养书”的营销方式,是新经典常用的手法。这是一个相当昂贵的营销方式。
  新经典与现在增长速度很快的畅销书出版商的商业模式完全相反,在陈明俊看来,出版不能是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才更符合精品图书的制作规律,因为需要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价值和气息。在他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出版公司能否做好,不是看它出了多少流行书,而是看它能否克服书卖不出去的恐惧,坚持把每本有价值的书做好。
  在销售网络上,新经典的选择也与众不同。它很重视实体书店的销售,这个渠道占到总销量的75%,网络销售额不足25%。在实体书店网络的搭建上,新经典下了非常深的工夫。“全国17万家书店,其中的5万家书店去卖你的书,销量也是惊人的。”陈明俊说,“这个过程毫无传奇可言,就是怎么搭建系统,怎样让你的系统有效率地执行下去。”
  尽管陈明俊一再地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个商业化的人,但是新经典多年的发展和布局,以及在营销上的成功,都显得深谙商道。陈明俊说:“我理解的商业很纯粹,对任何一个体系来说,商业的根本逻辑,就是要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产品。”(编辑/李云霞)
其他文献
金融大王阿马迪·贾尼尼,出身贫寒,7岁丧父,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做过零售商,当过中间商,白手起家,创办了意大利大众银行,从一名只有两皮箱财产的无名之辈,登上了全美国第一大银行总裁的宝座。  在那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尤其是在这个全球经济动荡不安的年代,我们纵观贾尼尼经营之道,不难发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视“人”为银行之本,他的成功关键就在于此。或许,这正能给我们带来异样的思
期刊
按照产业规模,李俨轩旗下的河南万泰机械有限公司,还称不上中国振动设备行业的巨擘。但是,依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三五年之后,万泰机械绝对不可限量。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这是卡内基的一句名言。在记者看来,李俨轩这位年轻企业家正在笃定践行着这句话。  按照产业规模,李俨轩旗下的河南万泰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
期刊
黄仁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常源于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推出的《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因为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巧合。这一年,《财富》上榜的富翁不仅有企业家,还是各路明星。黄仁勋以5.07亿美元的身价,排在这个榜单的第12位,第13位刚好是大名鼎鼎的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身价3.98亿美元。巧合的是,黄仁勋与乔丹刚好同年同月同日生,即1963年2月17日。乔丹的知名度托起了黄仁勋。     充满坎
期刊
你或许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街”,但对于iPhone手机、安卓手机的用户来说,可一定不会陌生,它是众多手机软件中的一个。  如今,蘑菇街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300万,而且以每个月增加近100万的速度在增长。两轮融资过后,风投已经注入近2000万美金。  每天有120万人左右的访问量,5000万的浏览量。这是什么概念呢?据说杭州最火爆的论坛,日浏览量也仅仅在1000万以内。  从2010年2月创业至今
期刊
生于香港,海外求学,转而向内地发展,这是罗康瑞的大致人生轨迹。  与他的香港富商的父辈们不同的是,他将未来几乎都赌注在中国内地。FT曾撰文评价他:罗康瑞成为香港新一代企业家的象征——他们在本土的发展受到阻碍,但在中国内地找到了更大的机遇。  事实确实如此,瑞安房地产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大陆内地的长江沿岸城市,而罗康瑞本人对上海的热情胜过了香港及珠江三角洲腹地。因而,有人将他称为“上海姑爷”,尽管他祖籍
期刊
从只有几张沙发的一家小店,做到资产过亿的伊利诺依老板,史晓燕仅用七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大翻转。  大胆跳槽的女护士  史晓燕曾经是协和医院的护士,三个可爱孩子的母亲。她丈夫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之一。这位33岁才开始走出家门的全职太太,仅用了七年时间,就拥有4亿身家,是占地近千亩的金港汽车公园的总策划、总导演,更是伊利诺依家具王国的掌门人。  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她成功的背后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插曲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将工厂从中国撤离,搬迁到东南亚、印度、非洲,甚至回到本国去,意味着新一拨的工厂候鸟式迁徙已上演。  继2009年耐克关闭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太仓工厂后,另一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也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华唯一自有工厂。中国各类成本的急速攀升,已经让“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不再,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迁,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向东南亚等地迁移。  眼看四年
期刊
徐新女士,中华英才网的初始投资者和董事会主席,中国风险投资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最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之一。拥有在中国10年以上的风险投资经验。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人”——即“亚洲之星”奖;被《投资与合作》杂志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风险投资家之一。  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她就是徐新。正是这个女人,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让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其中三
期刊
低调、稳健的王均金,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与大哥一起走南闯北。90年代初,他们又一同承包下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在当时这无疑是“胆大包天”。  2002年,作为民营企业,均瑶斥资1.08亿元入股东航武汉公司,在对民营资本存在着“玻璃门”的航空业领域,在股权争夺战中角力国企。在人们眼中,这是更加彻底的“胆大包天”。  由于过度劳累,王均瑶英年早逝,令人唏嘘。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大哥离世后的一段日子还
期刊
7月19日晚,海信电器发布2012半年报,业绩如下: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0.65亿元,同比增长2.72%;营业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13.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11.03%;基本每股收益0.662元。  报告引用中怡康统计数据称:2012 年1-5 月份在国内市场,海信电视销售额占有率为14.47%、LCD电视销售额占有率为15.49%、LED液晶电视销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