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制度的变迁方式,主要看这个社会的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和协商,而我国金融制度变化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核心重要表现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让位于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本文主要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阐述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及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金融制度 变迁 阶段
  
  一、概要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制度的创新或变迁是商业银行在利益的导向下自主进行的诱致性变迁。西方商业银行典型的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是在“融合—分离—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演变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几乎没有界限,各国普遍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我国在金融制度改革初期,政府扩张国有垄断金融的产权边界,建立支持国企资本性融资的股票市场,通过政府特有的制度偏好“父爱主义”来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这不仅使我国基本确立起市场金融制度框架(从数量规模角度),而且强有力地支撑了经济产出的不断增加和整体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及社会稳定,同时也产生了国有企业、国有独资银行、地方政府等现有金融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并形成他们对目前金融制度的“稳定需求偏好”和刚性依赖。
  
  二、相关理论
  
  舒尔茨对制度的经典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V.W.拉坦将制度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舒尔茨和拉坦的定义被以后研究制度的学者们所广泛接受。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C.North)则认为,“一项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从而,“对于任何想要得到的制度性服务而言,总有许多制度安排能实现这种功能”。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的选择是否真正符合“费用–效益”的分析。即当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时,是否达到最优的均衡。金融机构的功能比形式更为重要──不在于制度设计是否符合什么体系或标准,而在于制度变迁实实在在的绩效。
  
  三、我国金融制度的相关回顾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
  以“统存统贷”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运转了近30年后,1979年2月中央推出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即所谓的“放权”改革。“差额包干”确定“各级银行在存差完成,借差计划不突破的条件下,多吸收存款就可以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1983年,银行系统开始又实行“全额利润留成制度”,把各项指标考核与利润留成挂钩。这一改革行动使国家储蓄动员的国家理性与下层金融组织扩大存款的组织理性共容,使各方利益主体的效用都得到增进,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二)银行企业化改革(1985-1993年)
  1985年国家实行“拨改贷”制度后,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也随之由“差额包干”过渡到“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7年,人民银行再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信贷计划与信贷资金分开,将过去有了计划额度就有了资金的做法改为通过组织资金实现计划。各专业银行开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经营性质逐渐向企业化实体靠拢。
  (三)银行商业化改革(1994-1997年)
  1994年,国家开始实行“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金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商业化改革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举措包括:(1) 设立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2)对国有专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规模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3)央行不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不再对财政透支;(4)按照1996年6月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会议上提出的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各专业银行开始注重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银行资金风险管理。
  (四)1998年的中国信贷体制改革
  1998年,中央政府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决定在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五)2003年制度变迁绩效
  以恢复合作制为基调的96改革,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使农村信用社始终缺乏基于自发秩序的演进主义特征,基层经济主体参与不足甚至抵制,这种情况下,“制度失败”是必然的。因此,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事实上是国家对农村信用社背离合作制后开展商业化经营的认可。
  如上所述,我国的金融改革一开始就选择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基于这一制度演进模式的限定与约束,同时也为了减少改革与现存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之间的摩擦,我国金融改革路径选择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外延扩展上,如增设一些新的机构,引进一些新的工具,开辟一些新的市场等等。而对那些涉及面广,可能对现有制度框架和金融秩序造成冲击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则尽可能采取回避和拖延态度,把改革的矛盾和困难后移。即使是已经推出的一些金融制度安排,也仅具有创新的“外壳”,内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离市场化要求甚远。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世界银行1997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3]钱颖一,中国市场化过渡的制度基础,载胡鞍钢主编《中国走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樊纲,论改革过程[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6]樊纲,两种改革成本和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1).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包头供电局党委以“金字塔”典型选树三步递进式工作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全局各类先进典型竞相涌现,有力推动全员素质提升,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
期刊
小额贷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家庭.小额贷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小额贷款市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最关键的导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指南.如何让“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学校德育具体工作之中,成为中小学校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
近些年,青海油田离退休管理处始终坚持将加强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最为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的工作,积极主动的探索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新方法、新途径以及新思路等
电子货币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是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安排
书法创作是艺术家意识、理念、性情的形态表现,其创作作品不仅在字形结构上有非凡的形式美,而且能呈现出不同形质的点画、不同情趣的意象。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深层内涵,既展示
网络银行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其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前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资银行已全面进入中国,网络银行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及中国的银行应
企业党建法制化是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在国家层面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现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以指导企业加强党建,通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采取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的应用.方法:存在不同的问题,分别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出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