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格局下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双循环新格局为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挑战。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长三角应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协同域内城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
  关键词:双循环新格局;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面对发生剧烈变化的国际形势,全球治理矛盾不断突出,我国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经济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新时代发展方向的准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长三角城市群是引领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具有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责任,亟待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1.双循环新格局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为重要。[1]长三角国土占地面积为全国的2.2%,但其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稳定维持在20.3%;该区域总人口为1.5亿人,占比全国总人口11%,并且该区域的城镇化率高达71%,是名副其实的活跃经济的增长极。推进“双循环”格局建设,需要在系统架构下让长三角与区域外地区要素互通,也要使长三角区域内形成合力,发展国内外“大循环”、区域“小循环”和内部“微循环”。[2]
  双循环格局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是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路径,决定着国内大循环的成果。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世界单边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我国宏观经济受到巨大压力。长三角作为新形势下“双循环”格局的重要一极,承担着国内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角色。相比于其他地区,长三角在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合作开放、经济发展等方面居于全国前列。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经济总量最大、一体化程度较高的等级城市群,其带动、辐射、扩散和支援作用充分联动着区域内城市群与都市圈。[3]长三角的发展质量时刻影响着全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第二,新发展格局引领着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过去,长江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国际投资,内需驱动力不足,外部市场萎缩时就显露出地区发展的疲态。当下所强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的是我国从国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格局,转变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将畅通国民经济内循环为主作为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4]这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是发展机遇。一方面,新格局通过建立起统一大市场,消化长三角地区庞大的生产能力,实现了经济循环流转;另一方面,新格局缓解了长三角各地方政府之间城市分工的分割问题,打破了区域壁垒,畅通了沿江城市产业。
  第三,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是相互补充的组合。从“大循环”到“小循环”再到“微循环”层级递进、互有补充,当前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在强调数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质量。[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不同维度上重新架构起区域经济结构,起到组织不同经济主体间生产要素的作用,从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新发展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和试验的深水区,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长三角地区具有更强的容错性。
  2.新格局下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双循环新格局是对我过经济发展战略和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在发展质量、效率、公平、可持续、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双循环是是世界经济的联系互动,通过国际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应在双循环畅通的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长三角区域创造出了巨大需求,形成了有效供给,要推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推动区域内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抓住整体性问题。
  长三角应深化开放创新,具备整体意识,内外双向开展高质量协同创新。对于下游沿海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外循环优势,引领区域融入世界创新网络,扩大内部创新合作,利用整体优势对外发展,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内部合作水平,为长三角区域内循环发展注入活力。以物联网、集成电路、芯片、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为发展方向,在下游沿海地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量的产业园。对于内陆地区而言,应提升内循环能力,利用区位通道优势,依托“一带一路”政策、中欧班列等国际通道,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并内化,实现资源集聚到技术集聚的转变。同时,人力资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的提高具有滞后作用,但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对于提高耦合程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故高质量人才的储备对提高创新机制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长三角应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过去,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业没有实现从东向西的梯度转移,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绕过中部大部分转移至成渝地区,截断了内循环的中间结构,西部地区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和产业链,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只有在双循环新格局下,要聚焦东西合作、南北互动,才能统筹产业、资源分布,保障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第一,充分发挥长三角高校及研究院等高等教育资源倾向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產业准入标准。第二,通过加强市场监督,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的手段,调动企业向国内发展推动产业价值链条。第三,要提高地区财政税收机制、投融资手段、土地开发等政策的协调程度。从区域内部决策、协调、执行的角度出发,完善江浙沪皖的磋商机制,打破城际壁垒。
  长三角应围绕绿色发展,将生产高效、生活舒适作为发展战略,抓住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友好型的大循环上。有学者对于长三角城市群从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三个系统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6]长三角早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其自然禀赋优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所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因此经济发展程度较快。但地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位居全国首列,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制约。深度贯彻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思想,通过优化产业布局、鼓励采用新能源、加大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等措施来加快生态建设的脚步,从而减少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长江流域水系密布,水网贯穿多省市,环境治理和监管存在权责的分割,应按照规范化的标准对长三角区域的污染进行统一治理,及时约束区域内废水、废弃、废渣的排放。同时,还应按照区位特点,建立起公平、高质量的绿色补偿机制,从长时间、大空间两个维度实现长远性、基础性的环境保护方法。
  长三角应推进城际产业分工,统筹核心城市,发展节点城市,架构长三角高质量产业群。在协同机制上应遵循适应、精准、调整的原则。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对象上必须坚持系统思想,从整体理性判断不同城市的区位优势,抹平城市合作间的“缺位”和“错位”,依据规划目标定位各城市发展方向。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集合单个城市、独立产业,在同一个协同发展枢纽平台进行建设,在实现资源交换和集合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转移,拓展完善内外部城市发展路径的新功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格局上,要多方位、全层次的改善经济环境,提升抵御外循环风向的能力。长三角三省一市要在坚持开放的基础上,打破内部边界,全行业联动,从政策、项目、监察等方面催化区域内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资源协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参考文献:
  [1]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2]成长春,吴健文. 新发展格局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24(004).
  [3]张可云,肖金成,高国力,杨继瑞,张占仓,戴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1(01):14-29.
  [4]刘鹤.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0-11-25(006).
  [5]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04):5-16.
  [6]马双,张翼鸥.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J].上海经济,2019(5):23-32.
  基金项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XSKY2101ZD)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沈川皓(200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管理。
  李晶(2000—),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本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对跨国务工对原生地的影响进行探究,发现随着赴韩务工人数的增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取得的外汇收入也越来越多。大量外汇收入的涌入大幅度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当地物价水平的上涨。物价水平的上涨又促使更多的朝鲜族选择赴韩务工,进一步提高了当地人的消费水平。但是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子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始终在发生着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逐渐的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相对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来说,对金融制度进行完善,对风险防范进行加强已經变成了目前最需要达成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将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内容作为基础,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防范措施进行了有效分析,希望可以为我们国家经济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良好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融开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属典型的农业地下水灌溉区,地下水位连续多年显著下降,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研究该区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章提出在现代农业中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策略,推进节水型农业结构战略,以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节水农业技术;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节水农业技术
期刊
摘要:在大数据铺天盖地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让数据思维多跑路,让工程作业少走弯路,追求精益生产,简化工作流,能给制造业带来更多资源的融合和成本的节约。单单从制造业来思考,精益生产的关键要素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料、工、费这三个方面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生产制造系统的产出量能很快适应用户市场随时变化的需求量,就是供给量和需求量完美平衡。精益生产中“精”传递是“量”的概念和要求,“益”所传递企业经营
期刊
摘要:本文对智慧物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走向进行了分析。从产生原因、社会影响、不足之处、相关建议,未来希望几个层次上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在分析智慧物流的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智慧物流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建议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模式;信息化;策略  到目前为止,智慧物流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其已经全面构筑成了一个同时拥有智能、互联、先进等鲜明特征的系统化供应链,其可借助相关设备的优势功
期刊
摘要:土方开挖施工具有复杂性,也容易导致施工安全事故,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进展。现阶段我国建筑领域发展迅速,对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也有较大提高,本文中笔者便就影响土方开挖施工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安全防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推进,让楼房建设的工程量日渐增大,其中的高楼层建筑和外形复杂奇特的建筑数量也逐渐增多,
期刊
摘要:因为疫情的到来,酒店业的正常营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整个服务行业都按下了暂停键。各行各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其中以运输、旅游与酒店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疫情使得人们闭门不出导致的就是酒店行业的营业直接陷入了停滞状态。大批大批的酒店因为疫情原因不得不选择歇业,而这次不得已的歇业对于酒店的运转无疑是毁灭性的。哪怕是到疫情已经逐渐控制住的如今,人们也因为疫情
期刊
摘要:COSTA即饮咖啡作为市场挑战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争得一席之地。本文通过COSTA即饮咖啡不同产品周期的策略研究,发现总结可供参考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市场挑战者;产品生命周期;市场营销策略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同时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COSTA即饮咖啡作为市场挑战者,明确了挑战市场主导者的战略
期刊
“十四五”时期是是北京市实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与民生紧密相关。为探寻良好实践路径,我们着眼于北京市东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和问题,从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构建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完善家庭医生机制、强化顶层监管、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等角度给出建议。  1.北京市东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史,在我国也正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收获乡村旅游发展硕果的同时,乡村旅游行业也面临诸多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现状、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异同,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  一、相关介绍  乡村旅游既是一种农村资源,又是一种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开发用来发展乡村旅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