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视角下的枪击案

来源 :现代世界警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史蒂夫 ·阿尔布雷希特,从事工作场所和学校暴力预防工作27年了,所培训过的人员数以万计,但我却对培训的效果不那么乐观。大多数受训人员都很好,无论是短期课程,还是长期课程,大家对我所讲授的内容都表示尊重,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枪击者会到工作场所和学校制造枪击事件,以及必须怎样做才能阻止枪击行为的发生。
  站在那么多受训人员面前,我把与枪击事件相关的问题说了一遍又一遍,枪击事件发生前有哪些警告迹象;枪击者会将信息泄露给枪击目标之外的其他人;如何避免“脸谱化”思维;如何向公司或学校的安全利益攸关者作报告,不仅要有勇气说出来,更要知道何时对他们讲明所见所闻的哪些内容,以便帮助阻止枪击行为的发生。然而,我仍然觉得很多受训人员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200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软件公司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从那时起,美国发生的严重枪击事件已发展为现如今的每年30至40起。但是,人们仍然抱着这样的心态,即“这里不可能发生”或“这种事情大多发生在高犯罪率的城市”。2018年11月,加利福尼亚州千橡树市的边界乡村音乐酒吧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几天后,《今日美国》报道称,仅2018年就发生了四起严重的枪击事件,如果加上2017年拉斯维加斯音乐会枪击案、萨瑟兰斯普林斯教堂枪击案,这两年里发生的枪击案,伤亡人数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我对多年来的枪击事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访谈执法人员、处理枪击事件的指挥官、对枪击事件做出快速反应的执法部门负责人,并结合我在培训过程中所听取的问题、评论和反馈,从这些枪击事件发生时可能在大楼内的幸存者的视角出发,得出以下十项结论:
  1.幸存者认为这些枪击者是不可战胜的或不可阻挡的。因为枪击者可能装备有多把半自动手枪、多个弹夹和长枪。人们听过太多关于枪击者全副武装、过度武装的新闻报道,枪击发生时,人们会吓得茫然不知所措,感到枪击者具有压倒性优势,认为扭转局势是毫无希望的。
  我经常告诉受训人员,他们可以反击并赢得胜利。这些枪击者并不是海豹突击队或海军陆战队队员变成的恶棍,只是些经历过一次次失败想要成为人生赢家的人,如果能比以前的枪击者射杀更多的人,枪击者也就达到了让自己声名狼藉的目的。我告诉受训人员:反击是会奏效的,我们可以阻止枪击行为。至于枪击者的战术装备,想想看,难道只是因为我戴了一顶牛仔帽,我就成为真正的牛仔了吗?
  2.很多人不明白,枪击者深知在与警方开战之前,自己只有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去射杀尽可能多的人。
  很多幸存者都不了解这点。枪击者在拔出武器开第一枪之前,他们内心的时钟就开始倒计时了。你或训练有素的同事一旦眼睛盯着那个坏家伙,你们之间的交战也就宣告开始了。
  3.幸存者们可能认为,警方只需从谁持枪就能立即认出谁是枪击者。
  这意味着人们可能会遗漏关于枪击者相貌特征、运动方向和行为举止的关键细节,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警方改进战术计划和行动。我告诉受训人员,要把所知道的关于枪击者的每一个细节都告诉警务调度员,这样枪击者就不可能混在慌乱的学生或员工中逃之夭夭。
  4.许多幸存者可能认为,这些枪击者没有预先确定的攻击目标。
  枪击者的攻击目标似乎是随机的,尤其是在电视媒体或他们通常邀请的专家眼中。靠近枪击者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枪击者事先已经排练了数周或好几个月,确切知道自己到底想射杀谁。常见的攻击目标包括前妻、上司、欺负过他的同事、不愿和他约会的女人、取笑过他的学生、让他考试不及格的老师等。在射杀这些人之后,枪击者会试图射杀尽可能多的人,让伤亡人数高至足以引起当地媒体或国家媒体的关注,有的甚至可以上国际新闻,这种也不少见。
  5.令人震驚的是,许多幸存者竟然认为,躺在地上装死能使自己免于被杀害。
  真不知道“躺在地上装死”这种概念是何时何地流行起来的!当然,我教授的正好相反:如果你不能安全地跑出大楼,那么就请躲在你能找到的最安全的房间里,如有必要的话,反击!
  6.许多幸存者可能认为,枪击者不会对着木门或玻璃窗开枪。
  虽然我们从没见过枪击者像詹姆斯 ·邦德那样对着门开枪,但在我们研究的枪击事件中,有的枪击者的确是肆无忌惮地对着门、墙、窗帘、窗户或玻璃开枪的。
  7.许多幸存者认为,在与枪击者交战及清理现场的同时,警方有时间或有能力向他们提供急救。
  幸存者认为,警方就像消防员或护理人员一样具有急救能力,但却没有意识到警方的首要任务是阻止枪击者的射杀行为。
  8.许多幸存者误以为听到的枪声是鞭炮声,或是汽车回火的声响。
  这是我最常听到的说法。一年夏天旅游时,我在达拉斯书库看到一段关于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枪杀的电视录像。几个证人都说,“听到第一声枪响时,我们以为是鞭炮声呢。” 50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分辨不出枪声和鞭炮声。
  9.人们不会认为你是警方快速反应部队的,尤其是当你穿着便衣或佩带战术装备时。
  2015年1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发生了一起夫妻二人制造的恐怖枪击事件,当警方到达事发地点第一次进入现场时,现场的幸存者没有立即认出他们是警察,相反,误以为是那夫妻俩再次返回现场要继续实施射杀。我告诉受训人员,警察会穿着各种不同的衣服,包括西装、领带以及伪装,或帽衫,装备的武器从左轮手枪到半自动步枪、防弹盾牌和步枪等。
  10.许多人没有完全或立即意识到枪击事件结束后消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性。
  遭遇枪击事件的幸存者,长期需要专业且富有同情心的创伤顾问进行创伤治疗。每位现场目击者或亲历者都将受到影响,枪击事件结束后,开展小组交流或个人创伤治疗是必需的。■
  (责任编辑:张敏娇)
其他文献
PEACE访谈框架  1991年,英国内政部成立了一个侦查访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来自警务部门、内政部和皇家检控署,成立该小组旨在协调包括培训在内的侦查访谈相关事宜。指导小组提出了一种结构化的访谈模式,该模式旨在为警方提供一种比劝说性审讯方法更为有效、更合乎道德要求的替代方案。这种模式即日后的PEACE访谈框架,下图所示的模型以各阶段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单词PEACE(和平)为名称。  PEACE访
期刊
当事情过去后,罗杰·谢海姆觉得,毒巧克力案件(按报纸报道的)也许是他见过的设计最为巧妙的谋杀了。  杀人动机显而易见,只要你能知道犯罪是从何处着手的。可惜,你不知道。  作案手法非常简单,只要你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可惜,你抓不住。  嫌疑人的障眼法十分拙劣,只要你能猜出他使用的掩盖物。可惜,你猜不出。  若是嫌疑人不曾碰上无法预料的霉运,这个世界上,或许又要多出一桩无从破解的谜案了。  一  案
期刊
个人简介:  孟刚公使衔参赞系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亚洲地区主管,2017年1月2日起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工作,负责监督、协调、领导澳联邦警察在亚洲地区的警务资源,是澳联邦警察部门在亚洲联络的最高级别代表。孟刚自1987年加入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以来,先后领导过多个不同的打击犯罪部门,曾任澳驻印尼大使馆高级警务联络官,也曾服务于前国家犯罪管理局。  2003年,鉴于其对澳大利亚执法工作的卓越贡献,表彰其在“
期刊
吳铭恒,英文名Tommy M. NG,1972年生,祖籍中国香港,16岁时跟随家人移民美国,毕业于美国布鲁克林商学院商业管理专业,1997年4月入警。  从警22年,历任普通警员、警佐、中尉、上尉;曾任皇后区贝赛111分局副局长、法拉盛109分局副局长,2014年升任布碌伦日落公园区72分局局长,现任曼哈顿华埠五分局局长;他脚踏实地,几乎五年一升,一步不落,创下华裔在纽约警局多地连任副局长、局长的
期刊
秘书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专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以下简称“澜湄执法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建立澜湄执法中心的初衷是什么,建立之初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希望达成怎样的效果。  郑百岗:感谢《现代世界警察》杂志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从组织的性质上讲,澜湄执法中心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职能在《关于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谅解备忘录》(以下
期刊
编者按: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和联络沿岸各国友好往来的黄金水道,然而,湄公河流域一度曾因贩毒、抢劫、伤害船员等刑事、跨国案件频发让人闻之却步。重新让这条黄金水道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正是2011年12月开始的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近日,笔者跟随联合巡逻执法编队,一起亲历了四天三晚552公里的巡航。552公里对于进入高铁时代的旅客来讲,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而在湄公河上,这是黄金的
期刊
今年是我从警的第11年了。前些天,陆续收到了布里斯班南区警察总部发来的几封邮件,确认我的名字的拼写(中文名字的拼音,对西方人来说确实有点容易搞错),确认我的食物偏好,要不要邀请家人等事项。那时我心里便有数儿了,我的“十年勋章”也要来了。  其实,这种仪式我挺熟的,因为我经常去。倒不是因为我常获颁勋章,而是因为犯罪现场勘查部门要派人去给仪式全程拍照。这个活儿被我们笑称为“PR” job (Publi
期刊
警用自行车(Police Bicycle)是警察部门使用的陆上交通工具,主要是进行城市巡逻和农村社区警务,最常见的车型是为满足警方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山地自行车。  警用自行车环保节能、零污染、无噪音、不扰民、廉洁亲民,适用于各种街道、小巷、农村等路面;机动灵活,反应迅速,警示效果好、威慑力强、方便应对求助和救援。  自行车在拥挤的人行道上的可操作性,以及在狭窄拥挤路段的移动能力比汽车有优势;自行车的
期刊
在發生枪战时,夜视仪、枪载手电、激光系统、花哨的握把等貌似专业的小花招、噱头玩意儿救不了警员的生命,只有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超常的出枪射击速度和精度才是救命的法宝。警员求生求胜的决心、克服恐惧提振勇气的能力、出枪对准目标的速度、致命的射击精度等才是真正克敌制胜的因素。在实战中,谁先出枪、谁先击中对方,谁就赢得先机!  现实中,一些噱头的小玩意儿,如所谓的“警用产品”涂成黑色、标上“战术”字样—
期刊
前台夜班警员可能就知道这个邋遢年轻牛仔是来惹事的。  “是不是到河北岸就犯法了?”惹事者问。  “据我所知没有这个说法。”中士警员答。  “那为什么老比尔·哈丁叫我不能到北岸?就是那个特立尼河。”  “哦,不好说,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哟。”  “……”  20世纪50年代,比尔·哈丁(Bill Hardin)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沃斯堡警察局牲畜交易市场担任巡警,这里是有名的西部牛仔小镇,民风彪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