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暗示在慢波睡眠时具有强化短期记忆的功能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能够促进记忆巩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看法认为这是由于新编码的记忆在睡眠时被再度激活。来自德国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睡觉前在有玫瑰香气的房间里学习的人,之后当其处于慢波睡眠时接触同样气味,其新记忆随着气味暗示被再度激活而进一步强化。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自2004年至2005年ICU内分离出的75株PA,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 75株PA共得14型,其中有3株属于同一种类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PA对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75株均为对亚胺培南/西司
目的 探讨伽玛刀对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残留行伽玛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等剂量曲线范围平均50%,周边剂量平均18Gy,肿瘤中心剂量平均36.5 Gy. 结果 9例患儿随访时间12~48个月,6例患儿肿瘤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儿无变化并再次行伽玛刀治疗;2例患儿肿瘤进行性增大,其中1例第二次伽玛刀治疗,1例第二次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手术结果与术前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48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输入EXCEL表格.将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急诊气管切开、血肿量及类型、中线移位程度等分析指标以及手术结果(以GOS表示)赋值量化后用SPSS11.0统计包进行一系列统计学处理,得出有意义指标及多元回归方程.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预后与血肿量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入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9(AQP-9)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月龄普通级SD大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组(64只)和LPS组(64只),采用颈内动脉注射LPS制作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模型成功后每组均选取6h、12h、24h和48 h4个时间点,在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
期刊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及与CT影像变化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动态临测87例不同伤情颅脑损伤患者和检测9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DD含量的变化,同时行GCS、GOS评分,并与CT结果 比对.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患者DD检测水平与GCS、GOS呈现负相关,和CT影像变化呈正相关,并随伤情演变同步.结论 DD的定量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
神经变性疾病为一类缓慢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的疾病,迄今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临床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有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disease,H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这些疾病虽病因各异但
目的 总结瘤型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2000年10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18例瘤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共有18例腩脓肿在外院诊断为肿瘤,其中诊为胶质瘤11例,转移瘤7例.冬春季节发病16例.18例均未发现原发性感染灶,2例入院前1月有发热病史.入院后白细胞总数10.1×109/L~13.7×109/L者7例
目的 探讨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3例经MRI或CT确诊的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全部行DSA检查;对符合手术指征的11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组),另12例接受常规治疗(保守组);全部患者随访6-12月.结果 23例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除1例无动脉狭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且动脉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和"盗血"现象的出现存在一定关系(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