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于此,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起来,于2014年2月通过了《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为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目标增添动力和活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紧紧围绕”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大开放主战略,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贸出口迅速攀升。但是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比起其它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规模小、水平低、开放程度不平衡、利用外资的策略和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对外出口规模,积极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关键词]区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91-06
  [作者简介]刘晓东(1963—),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Abstract: “Decision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overall number of important issues”, which is raised 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proposes to build an open economic system. In order to actualize Opening-up Strategy , the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made a proposal, called “opinions on fully expanding opening up,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e of an open economy”in February 2014, to form a new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up and to achieve the aim of“development upgrades, well-off speed, green rise, hard work to raise up”. Sinc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rose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it focused on the main strategic status of wide opening. However, due to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s located in th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regions,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ts investment and exports are of small size and low level and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s poor. So in the futur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as to strengthen efforts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o expand foreign trade scale, contracted projects and labor cooperation.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open economy;development research;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并积极推动对内和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让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促使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2月通过了《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江西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的具体举措。《意见》的颁布,体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为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增添动力和活力的决心。《意见》同时强调,要突出招大引强,充分发挥江西独特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着力引进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以大项目支持大产业、促进大发展。要发展出口贸易,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要提升建设昌九扩大开放试验区、产业承接平台、国际经贸平台、口岸服务平台、对外交流平台等五大贸易平台,吸引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入赣。“走出去”已成为江西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是推动江西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鄱阳湖生态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的大开放主战略,积极推进大开放促大发展,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实现新飞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出口总额达14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招商引资额达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利用省外资金达6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一)对外贸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通过招商引资,江西省外贸出口企业主体不断增多,成为出口实现跨越增长的主要原因。至2011年末,全省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由2005年的2042家上升到7000多家,外贸出口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09年,江西省出口额为73.6亿美元,2010年134.1亿美元,2011年超过200亿美元。短短3年时间,江西省出口规模在全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国排位前移8位,居第12位;在中部地区更是从2008年以前的长期垫底迅速跃居首位,对外发出了江西加速崛起的明确信号。招商引资的强劲势头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贸出口提供了强大动力,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出口总值只有45.74亿美元,2010年增长到85.34亿美元,到了2012年一举飞跃到142.23亿美元,是2009年的3.12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64%。(见表1)
  (二)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
  江西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精心打造环境品牌,把扩大投资与扩大开放、全民创业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在引进的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大多数落户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如香港理文集团在瑞昌投资3亿美元的理文化工项目,香港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在南昌投资2.74亿美元的华南城项目,四川金天集团在湖口投资50亿元的硅锰合金材料生产项目等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成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一片热土。2010年区内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32.11亿美元,2011年上升至35.76亿美元,2012年达到50.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4%,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4.63%。2010年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金额为990.64亿元,2011年达到13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2012年达到16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2%。(见表2)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国内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不仅面临着国内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激烈竞争,而且将更直接地面对世界经济强手的竞争。人才和技术匮乏,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的“瓶颈”。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还未摆脱困境,跨国投资、全球贸易低迷,外部环境给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带来困难,这对经济外向度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出口贸易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转型升级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承接的产业转移皆为产业的片段,其产业核心研发与销售都在省外。
  (一)开放型经济规模小,水平低
  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外贸出口达到142.23亿美元,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利用外资规模由2010年的32.11亿美元提高到2012年的50.93亿美元,增长了58.6%。但从总体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模式还属于粗放式,质量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商投资企业中跨国公司少,世界500强公司更少。只有30多家世界500强及关联企业投资区内,相比其它省市差距很大。国内500强也只有60多家在区内有投资,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没有引起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公司的关注。大公司、大企业不来,就没有产业带动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外贸企业中接单能力比较弱。据统计,区内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共5000余家,但真正有出口业绩的只有2000多家,占企业总量的1/2不到,说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抢拿订单的水平有待提高。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300多家,超亿美元的企业也只有10多家。三是在招商引资的项目中,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以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现代制造业项目比较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5.7%,比全国的51%低近3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然较小,对经济的拉动还不明显。外贸出口所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不高。同时,开放型经济有关的统计体系不健全,开放型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及对财政、税收和工业增加值的拉动等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形成规范,缺乏权威。有的招商引资项目启动时还要财政拿钱配套,难以引起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更谈不上实施高位推动。
  (二)各地区对外开放发展不平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虽然成绩斐然,但各地区招商引资和对外出口的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以南昌市下属四县和景德镇下属两县市为例,这六个县市在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和利用省外资金等方面悬殊相当大。2012年,南昌县的外贸出口总值是进贤县的25倍多;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南昌县是安义县的11倍多;利用省外资金方面,乐平市是安义县的4.5倍多。这其中虽然有一些客观上的因素,但从中可以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中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不太平衡,各县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力度不太协调。(见表3)
  另外,在外商投资行业结构上,三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比例偏低。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实际投资比重远低于第二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房地产业投资比重偏高,其他行业如金融、商业服务、物流、教育科研等投资比重偏低。在外商投资地区结构上,主要集中在京九沿线的南昌、九江两个地区,其他地区的投资较少。在外资来源上,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于香港和台湾,欧美发达国家投资较少。
  (三)现行政策比较优势差   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规范、劳动力工资的增加和环境保护的从严管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在逐步减弱,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度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态势逼人,引进项目竞争白热化,加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和矛盾,部门担当支持力度不够,协调难度大,有的直接导致项目流产。江西省地处欠发达地区,在对外招商引资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步伐还不够快,不仅没有出台一些比其他地区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反而瞻前顾后,缩手缩脚,限制了外资前来创业办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不例外,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政策不开明,措施不得力的问题。
  (四)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较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贸增速虽然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本质内容缺乏创新,主要就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出口贸易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活跃度,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外贸质量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脆弱,依赖性太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比重过大,外贸结构很不平衡。在利用外资方面,发达地区之所以每年都有较大的引资规模,主要是大项目的支撑,特别是引进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带动相关行业的投资,迅速形成围绕核心项目生产和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以主要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群。反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外资情况,总体表现为引进的大项目不多,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绝大多数企业实际进资低于500万美元。外资项目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基本属于初级发展类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谈不上形成核心产业群。在利用外资方式上,仍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其他外资形式比重较小。而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又以“绿地投资”为主要投资形式,并购、BOT、TOT等新投资形式不多,反映出利用外资的方式较为单一,与国际资本流动性强的特点不相符。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的对策
  “开放型经济的核心是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招大引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重点是壮大生产型出口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重点是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攻重大项目,通过树立招商引资新理念、打造招商引资新平台、创建招商引资新机制三大举措,迸发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能量。依托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等平台载体,采取主题招商、招才引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种有效方式,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龙头狠下功夫,千方百计做好项目进资工作,积极走出去,有效开展招大引强和重点招商等系列活动;采取“三分招商,七分安商”措施,积极跟进服务,帮助客商解决实际问题,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积极打造有利环境,有效构筑招商引资的长久优势。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三大重点任务应体现在“突出招大引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走出去”三个方面。①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利用内资和外资规模
  招商引资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总抓手。树立宁缺勿滥的招商理念,拒绝带污染的GDP,淘汰落后产能,瞄准上市企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和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进行招商。落实央企入赣签订的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部委与我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更多的央企和金融机构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资金投入。
  1.把握重点,改进方式。突出现代工业、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选择海内外招商引资的最佳区域,进行重点招商。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团组与小分队相结合,专业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网上招商与会展招商相结合的招商方式,打造招商引资新平台。
  2.选准项目,重点跟踪。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突出“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以强招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每年要确定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各级领导挂帅,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成功。
  3.建好园区,创新载体。俗话说:“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每个县市区或每个工业园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错位发展,并按照各自特色去招商引资。进一步规范、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防止一哄而上,每个工业园区尽可能明确一至两个主导产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有实力的大企业经批准建立特色工业园区。
  4.优惠政策,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政策聚焦,对技术水平高、带动效应大、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支柱型重大项目,在用足用好国家和本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重奖在招商引资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扩大出口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贸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外向度仅为16%左右,比全国低35个百分点,因此,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提高经济外向度,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
  1.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革步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扶优扶强,促进以资本为纽带的贸工、贸农结合,积极利用外资兴办合资外贸企业。
  2.努力扩大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出口。在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的同时,重点扶持自营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出口,优化出口经营主体结构,努力扩大出口总量。加速赋予更多的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3.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巩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米、生猪、电解铜、陶瓷等传统产品的出口,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和创汇旅游,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扩大出口规模。
  4.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进一步扩大省市外贸出口发展基金,加强关贸、银贸、税贸协作,用足用好国家和江西地方鼓励出口的有关政策。当前,要抓住国家出口退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机遇,切实做好企业出口退税工作,推动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手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已初具规模,连续几年以两位数增长。当前,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成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鼓励建筑企业、设计单位和中介机构到国际建筑市场上承揽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尽快培育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向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在劳务合作方面,充分利用我国驻外办事机构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各种关系,组织人员到国外了解劳务市场,邀请涉外公司和国外用人单位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考察指导,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渠道,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同时,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务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要坚持把境外投资与扩大出口、增加劳务输出和对外援助结合起来,与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结合起来,鼓励能够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势的对外投资,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商品和劳务出口。
  要密切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强与粤港澳、闽浙沪通关合作,简化通关监管手续,支持企业“走出去”,推进金融、文化、商贸、物流等领域有序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在赣投资港澳企业家办理车辆两地牌照,借鉴粤港两地通行车成果经验,消除制约港澳商人投资的负面因素,方便三地人流、物流和货流往来。成立公共外交协会,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向海外宣传、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升海外知名度。①
  责任编辑:郑 颖
其他文献
运用“引力模型”模拟增长极作用机理,按照区域性质的不同方向进行可行性分析.引入川南城市群的实例进行探讨并得出结果川南区域大致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其中内江可作为一个能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当今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的大背景出发,从农民工外出务
隧道涌水是四川岩溶地区隧道开挖过程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决定隧道的顺利施工与否.以中坝隧道为例,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和渗流管道调查,结合降雨量与涌水量的时间序列分析,更加准确地
在汽车维修具体实务中,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几乎不被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它无法吸收、反馈维修经验;二是其相对复杂,不易被维修一线员工接受和使用.经验反馈简化故障树分析
2008年1月11日,全区森袜公安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各盟市林业局分管领导及森林公安局局长、厅机关有关处室领导参加了会议。
圆锥曲线定义中主要以椭圆定义、双曲线定义为主,圆锥曲线上的点与两个焦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分析的关键,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某点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椭圆或者双曲线,所以在解题过
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衔接地带,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多高山丘陵,立地条件较差,自然环境恶劣,生态基础脆弱。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加之造林过程中技术
7月上旬,国家林业局组成专家组深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实地考察了滦河源森林公园建设情况,并对滦河源森林公园进行评审。近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滦河源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生态美学包含三个主要维度:自然、乡村与城市。本文依次考察了这三个维度的审美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且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文明形态中的演变过
<正>~~
期刊